数学教学计划

欢迎阅读数学教学计划(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 教学内容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 直线和线段 ⑤ 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五、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收心

2 、倍的认识——8的乘法口诀

3、 练习四——两类应用题比较(24页)

4 、练习六——练习八

5 、求一倍数应用题——三类应用题比较(44页)

6 、练习九——练习十 小结

7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十二

8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复习(二)

9、 复习(三)——练习十四(一) 小结

10、 练习十四(二)——认识算盘

11、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克的认识

12、 直线、线段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小结

13、 五一劳动节 休息

14 、练习十六——隔位进位竖式计算

15 、练习十七——练习十八

16 、连续进位竖式计算——复习 小结

17 、复习第一单元

18、 复习第二单元

19 、复习三、四单元

20 、复习第五单元

21、 总复习、期末测试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研究的课题:“互动生成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个人子课题: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的教学境界。使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将数学教学提升到生命的层次,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现状的调查研究。

2、课堂教学预设策略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情景创设、学生学习方法等预设策略的研究。

3、课堂教学灵动生成策略的研究。主要包括讲解策略、讨论策论、提问策略、管理策略以及过程控制策略等的研究。

4、巧妙把握生成性因素,提高课堂教学价值的研究。主要包括学生提问的亮点捕捉与生成、意外事件的利用与生成、学生出错的资源利用与生成、教师出错的资源利用与生成等策略的研究。

5、“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的探究。主要包括生成超越预设、预设与生成相互促进、生成与预设达到和谐统一等策略的研究。

研究重点:

1、意外生成的策略研究

学生提问的亮点捕捉与生成的研究、意外事件的利用与生成的研究、学生出错的资源利用与生成的案例研究、教师出错的资源利用与生成的案例研究、教师与生成关系的研究

2、生成与预设和谐统一的策略的研究

预设与生成之间内隐的“相融点”研究;预设与生成相互促进的“支撑点”研究。

工作安排:

XX年9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XX年10月:子课题立项,设计、修改方案,开题论证,完善方案计划;

XX年11月—12月:开展现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具体实践研究,进行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调查,搜集有关预设与生成的教学理论指引课题研究;

XX年1月—4月:授课小结,开展教学研讨,形成书面材料,并收集典型案例;

XX年5月:参与qq群的交流研讨课题工作;

XX年6月—7月:拟写教学反思;撰写学年课题研究小结,汇编成果专辑。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内容

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整理和复习。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2、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

3、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对学生进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社会实践活动。

四、具体措施

1、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

2、多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5、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6、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7、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及时给学生提醒,及时纠正,逐步提高。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XX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明德学校潘跃霞

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六年级共有4个教学班,280多名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六个单元。由28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介绍能量;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介绍能源。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3、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