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陀螺中班教案

欢迎阅读有趣的陀螺中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陀螺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尝试制作简易陀螺并装饰。

2、愿意在玩自制玩具的时候观察并思考转动前后陀螺颜色的变化。

3、体验自制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制陀螺若干

2、 圆形卡纸(找好圆心),棉签(下端缠上胶带)、蜡笔、记号笔每人一份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制玩具并体验自制玩具的快乐

难点:观察并思考转动前后陀螺颜色的变化

活动过程:

环节一:认识陀螺"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简易陀螺,小朋友们想不想一起玩玩?"(展示,每桌一个)提问:

1、"小陀螺有什么组成?"(纸片、中心轴、花衣裳)

2、"小陀螺应该怎么玩?"请小朋友探索(转动并演示)

3、"你觉得如果做一个的话应该怎么做?"(部分小朋友回答并总结)

环节二:自制玩具"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陀螺好不好?"讲解过程:

花衣裳--中心轴指导语:

"我们一起来看看,哦,小陀螺是由一根小棉签和一个圆纸片做成的!其实呀,老师偷偷告诉你们,这个圆纸片是小陀螺的裙子,现在是白色的,我们一起给她设计衣服好不好?小朋友们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也可以直接给他们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的小陀螺呀非常害羞,所以呀我们要先给她穿上花衣裳。来看这支棉签,一边有小陀螺的小舞鞋,一边是小陀螺的头,千万别穿倒了哟!小朋友们给她们穿衣服的时候穿到这块缠着透明胶带(有利于固定圆纸片)的地方就行了,那是小陀螺的小内衣!"注意事项:

简易陀螺不可晃动圆纸卡,容易坏掉。

指导语:"小朋友们,小陀螺很小,你们请他跳舞的时候千万不要碰她们的'衣服,不然会坏,裙子坏了小陀螺就不肯跳舞了!"

环节三:玩自制简易陀螺并探索

1、工具,制作小陀螺

2、玩自制小陀螺提问:"小朋友们,小陀螺不仅会跳舞,而且会变魔术!你们看一看小陀螺的小裙子不跳舞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跳舞的时候变成了什么样子?想一想,为什么?"(发现问题并讨论)

活动延伸:

小陀螺舞蹈大赛:

孩子们用自己的小陀螺比赛并说一说自己的小陀螺的装饰,为什么转得快?为什么转得慢?为什么转得时间长?为什么转得时间短?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开动脑筋,自己的发现创造,他们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才是真正的活动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辅助者。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制作陀螺,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会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以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有趣的陀螺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陀螺感兴趣是从易志福小朋友带来的五彩陀螺开始的,这个五颜六色的会唱歌的小玩意一下子就把所有孩子们的目光锁住了。他们即好奇又兴奋,对这个会唱歌的陀螺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孩子们蠢蠢欲动,都想试一试,玩一玩,目不转睛的盯着这悠悠转的陀螺争先恐后的问易志福:“能让我转一转吗?”“给我玩一玩,好吗?”“让我试一试吧?”……在新《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于是,我迅速捕捉幼儿的这时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利用生活中触手可及、俯拾皆是的资源,从直接、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开始享受到自主探究、主动表现带来的乐趣。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在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 由此,我设计了《有趣的陀螺》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玩陀螺,了解陀螺的外形特征及旋转的奥秘。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究、验证陀螺制作过程,并记录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在情景游戏中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⑴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陀螺。

⑵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记录卡若干份。

⑶摄像机、陀螺擂台赛。

2.经验准备 在科学探索区中提供各式陀螺供幼儿操作、探索,找到教育目标与幼儿经验的契合点,以便收集适宜完成教育目标的信息资源。

活动过程:

一、“转转发布会”───设置情境,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

1. “转转发布会”后提问:

⑴你是怎样让陀螺转动起来的?

⑵陀螺旋转与不旋转有什么不同?

⑶怎样让陀螺旋转时间更长呢? 幼儿玩陀螺后分小组根据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把自己的自身感受、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

2.欣赏陀螺,从而了解陀螺外形特征。

指导语:陀螺是什么样子的?

(如:下面尖尖的,中间有个圆片等,可启发幼儿回想陀螺的共同之处)

二、“陀螺”诞生记──让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尝试动手设计制作并记录结果

1.讨论制作方法 指导语:有趣的陀螺怎样诞生的呢?

(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讨论时间,关注幼儿不同的设计思路,引导幼儿探究可行的制作方案)

2.总结、记录制作步骤 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设计步骤如下:

⑴用中心对称的方法在圆形纸上进行装饰,并均匀涂色;

⑵将装饰好的图形剪下;

⑶在纸的.中心先用大头针戳个洞,再把火柴棒插入洞内。

3. 陀螺产生了

幼儿按自己的设计方案,自主探究陀螺的制作过程。

注意:

⑴启发幼儿运用各种颜色大胆进行装饰,画出不同图案,设计不同造型。

⑵找准中心点,注意掌握重心。

三、陀螺擂台赛───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拍摄此过程)

1.比一比,谁的陀螺转动时间长?

2.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陀螺静止时能看见几种色彩?转动起来就不见了呢?

活动延伸:

运用硬纸板和火柴棒试着把陀螺制成三角形、正方形等,看它们能否转动起来。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的组织和实施:

第一,通过“玩陀螺”激发幼儿内在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实践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的模式,注重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自主探究机会,使孩子们学得更主动、更自由、更有活力。观其行,激其趣。通过情境设置“转转发布会”教师成为活动的支持者,成为幼儿的玩伴,并适时地为幼儿的探究创设陀螺擂台赛展示舞台,不仅让幼儿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更能激发幼儿探究陀螺转动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通过“做”陀螺,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

幼儿对科学的理解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能动实现的,然而,总会有一部分孩子的实验以失败告终。解其惑,展其趣,在幼儿碰到挫折时,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十分重要,教师若能关注孩子失败的原因,引导幼儿勇敢地面对问题。比如:制作陀螺过程中找不准中心点,轴过长、过短,材料制作过于简单等等,在不断的质疑中寻求症结所在,并鼓励幼儿积极与材料及同伴互动,在多重互动的过程中赢得成功和自信。在此环节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表述操作结果,与同伴交流经验,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知识系统化,使学习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三,通过“比陀螺”验证自己的制作,共享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有差异的学习经验与能力导致孩子在实验中出现不同的构思,方案和验证过程。在验证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录其行,延其趣。为此教师录制了此环节,对幼儿探究活动的精彩记录促成新的活动产生,延续幼儿的探究热情,而以兴趣为目标的擂台赛,更让幼儿体验探究和创新乐趣。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从实现世界中常见的物品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教师应用即有趣又能引起儿童科学思考的情景或方式引入主题,使孩子们关注周围常见事物,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同时使孩子们的探究有明确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有效性,不断地支持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活动。

有趣的陀螺中班教案 篇3

活动来源:

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一些孩子对科学区域里的陀螺很感兴趣,他们经常一个或几个人在一起玩转陀螺游戏。其实,生活中不管什么形状的陀螺都能旋转起来,而且在旋转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为了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有关转动的感性经验,我就设计了“有趣的陀螺”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猜、试试、说说中探索、发现各种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同时借助这一载体,使幼儿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在猜猜、试试、讲讲中发现各种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用猜测、实验、观察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进行记录。

3、乐意与大家交流分享,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的陀螺人手一个,记录纸,水彩笔,多边形陀螺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分别出示圆形纸片和牙签

老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圆的纸片和牙签)

老师:现在老师要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老师做陀螺),看!变成什么了?(陀螺)

你们能把它转动起来吗?

二、在玩玩中发现圆形陀螺在转动时是圆形的

1、老师:好,那每个小朋友来拿一个陀螺,到自己的椅子前,蹲下来试一试。(幼玩)转起来了吗?找个朋友比一比,看看谁转的时间长?(老师也可加入)

2、老师:你们还想不想玩了?那这一次玩,我要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陀螺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自由探索,师巡视指导。

4、交流:谁来说说,圆形陀螺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

三、在猜猜、试试、讲讲中发现不种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1、老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圆形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是圆形的。我这里还有一个陀螺,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依次出示三角形、长方形和梯形陀螺)

老师:猜猜看,如果是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会是什么形状呢?

2、老师:我们要把自己的猜想记下来。(出示记录纸讲)记录纸上有什么?先在记录纸角上写上自己的学号,再在?下面写上自己的猜想。(幼儿记)

3、老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几个幼儿说)

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听了其他小朋友的猜想,你的想法有没有呢?如果变了请用去掉自己原来的猜想,把你新的想法记在\的旁边。

老师:那到底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会是什么形状呢?我们去动手试一试。(出示眼睛标志贴在记录纸上)试完,把你看到的结果记在眼睛的下面,试一个记一个,明白了吗?

4、幼儿探索,师指导。

5、(张贴记录纸)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到底是什么形状呢?猜想的呢?(幼儿介绍)

6、原来,有时我们猜想的和动手实验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试验,发现了原来这么多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是圆形的。这个陀螺好玩吗?

四、延伸

出示其他各种形状的(多边形的)陀螺,我这里还有一些特别的陀螺,看看是什么样的?那你们知道这些陀螺在快速转动时是怎么样的呢?(圆形的)那我们等会在玩区域的时候来试试,看看究竟是不是圆形的,好吗?

有趣的陀螺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观察陀螺的外形特征,学会陀螺制作的基本步骤。

2、尝试利用圆规画圆,利用多种材料装饰陀螺。

3、通过玩陀螺,感受制作的成功感,体验动手的乐趣。

教学重点:

陀螺的制作及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

陀螺的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1、各种各样的陀螺。

2、准备圆规、铅笔、胶水、硬纸板、小棒、彩纸、剪刀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物品吗?

在老师小时候就玩这样的玩具,陀螺。

板书课题(21、陀螺转转转)

二、新授

山东民间自制的玩具种类繁多,这些玩具就地取材,都带有本乡本土的特色。陀螺,就是儿童们十分喜爱的玩具。传统陀螺大致是木质和铁质的.倒锥形,玩法是用是用手发动旋转起来,再用鞭子抽陀螺的底部,使其不停的旋转。欣赏各种各样的陀螺(木质、铁质塑料、果冻壳、粘土等)。讨论:

1、你喜欢什么样的陀螺?

2、什么样的造型才适合陀螺旋转?怎样装饰才能使陀螺鲜艳亮丽?

小组讨论制作陀螺的材料,造型及如何装饰。

三、演示捻捻转陀螺的制作方法。

1、用圆规在硬纸板上画几个等大的同心圆。

2、小心的用圆规的针尖在圆心上扎一个孔,把画好的圆剪下来。

3、将剪好的圆形叠加后用胶水粘牢。取6厘米长的细木棍或牙签,将一头削尖,穿透圆心,尖头部分留三分之一长。

4、试试旋转一下,看是否能够旋转,可调试其平衡,使旋转更稳定后粘牢。

5、设计美丽的彩绘图案装饰陀螺,使陀螺更好看。

6、一个漂亮的陀螺制作完成了。

四、艺术实践:

用你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既可以旋转起来又装是好看的陀螺。

五、评一评

介绍自己的作品材料、造型及如何装饰的。

互评谁制作的陀螺更稳定,装饰更好看?

六、小结

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很多都可以变成好看又好玩的玩具,用心观察,巧装饰,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创意。

板书设计:

21、陀螺转转转

造型

装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