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说课稿

欢迎阅读《爱如茉莉》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如茉莉》说课稿 篇1

教材简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文章虽然用朴实、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一普通小事,却在字里行间都释放着那清新含蓄如茉莉般的芬芳与光泽,根据教材特点和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本课时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细致入微地品味感悟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中,感受父母那平淡中见真情,无声中撼人心的那份如茉莉般的真爱。上述目标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得以落实。

教学过程:

一、初读回顾,明确任务。

由于这是第二课的教学,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本环节教学教师注意相机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谈初读课文的初步感受。当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本课时的主要任务,那就是真正的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真正领悟,爸爸妈妈那如茉莉般的爱。

二、巧妙选择话题

开头映儿与妈妈对真爱和认识的抓住,这一矛盾点,引出为

教师挖掘出妈妈认为她与爸爸的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而映子由一开始感到可笑到被爱怔住,最后由衷发出“爱如茉莉”的感叹这一情感的巨大变化。”把“为什么爸爸妈妈的爱如这平淡无奇的茉莉?”作为对话话题,既是作者的思路,又是对话展开的线索,符合认知规律。

三、围绕话题,寻找细节,感悟真爱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言语理解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围绕着上述对话的话题,学生默读课文6-18节,圈画、批注文中能够体现“爱如茉莉”的细节描写,教师不失时机渗透默读方法的指导,呈现了一个真真实实的生本对话过程。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交流体会。通过“买饺子”这一平凡小事,引导体会平凡中见真情,平淡中见真爱,学生从中感受到真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情真意切。

观察病房里动人的画面,先让学生初步感受那温馨静谧的场景,抓住爸爸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爸爸那默默的,涓涓细流般的真爱,如茉莉般散发的缕缕幽香,沁人心脾。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删去一些去词比较句子表达效果,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抓住“麻木”一词体会妈妈与爸爸的爱是相互无怨无悔的付出,是无私的奉献。

通过对“钻”字的感悟,学生与映子的感受进一步产生共鸣,那无奇的爱,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振撼着我们的灵魂,文末“爱如茉莉”的感叹既是映子又是学生心灵流淌的心声。该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步一步地沉浸于字里行间。学生的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而悄然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自然地融合一体。

四、再现场景,创写诗歌。

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老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转换的平台,以爱如茉莉用诗一般的语方再现课文内容,作恰如其分的引领,学生从文本细节中感受到的真爱,心中那涌动着的涓涓细流,化成跳跃着真情的文字,流泻于笔端。

《爱如茉莉》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看上去普通平凡,但真切持久,感人至深。

二、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要求,根据这篇抒情散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3.凭借课文的学习,力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及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

将“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将“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真爱就像茉莉’。”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在选用教学方法时,我采用了自读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相契合,与文中爸爸妈妈的心相交融。

四、说教学过程

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环境熏陶,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爸爸妈妈之间的真情关爱及“我”对“真爱就象茉莉”的理解这样两条线索,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对真爱的理解不断

升华:

第一步,读课题,复习感知茉莉,激起疑惑。上课伊始,我从三读课题入手,奠定情感基调。然后复习词语,感受茉莉并导入提出问题“那株茉莉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像茉莉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读中悟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精读细节,体会真爱。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留下大块自学探究的时间,通过找、读、品等方式,让他们潜心会文,在组织汇报学习收获时,我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阳光的轻柔等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探究、读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

第三步,品味真爱,感受真情。此处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整体感知画面,引导学生从“紧握”、“微笑”等词语体会病房内父母执手而眠的温馨。然后由画面设问:“他们真得睡得很香吗?”引出学生对下文的学习。当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父母之间不留痕迹却又感人至深的爱后,再次出示这幅温馨的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在文字的赏读中感受这份平淡却真挚的爱。紧接着抓住文中的“这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进行研读,引导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如茉莉般散发芳香,像阳光般闪耀光泽。最后通过“病房里,那簇茉莉更加洁白纯净……”与文初“我差点笑出声来……”这两句话中“钻”和“咽”字的对比品析,让学生真正体会真爱就像茉莉那样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

第四步:以诗的形式提炼课文内容,并深情诵读,深化理解,让学生再次感受父母间如茉莉般感人的爱。

第五步:回味生活,领悟爱的真谛。在领悟爱如茉莉的基础上,引生回味生活,

把自己对爱的体会用诗般的语言在纸上流泻。

从读到写,积累运用,内化文本,拓展延伸。

第六步: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他们在生活中表达爱的方式,并把它写下来。在训练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通过孩子的声音把文章中如茉莉般洁白纯净的爱传播得更远。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读中悟情,践行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五、说板书

板书中左边的三个词语:直奔、紧握、微笑,是体现父母间爱的细节。右边的三个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是茉莉花的特点,左右对比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父母的爱都流淌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中,平平淡淡如茉莉一般,但却真真切切散发出缕缕幽香。整个板书设计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上是我所教学的《爱如茉莉》的说课,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爱如茉莉》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亲情依依”为主题展开。 《爱如茉莉》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真爱是什么?真爱是妈妈为爸爸煮的饺子;是爸爸匆忙赶去医院的焦急、牵挂、担心;真爱就是彼此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散发出的清香。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细节描写,理解什么是真爱,是课文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采取谈话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白板,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学善思悟情。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角色朗读、默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并体会思想感情,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新课。

导入时再用温暖的感觉来齐读17课的课题,说说课文给我们这篇课文介绍了茉莉花特点是什么?回忆上节课映儿对爱产生质疑:这也叫爱?进行探究解疑,映儿对爱如茉莉的质疑也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第二环节:精读探究,品细节,感悟真爱如茉莉。

围绕“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妈妈为什么却说真爱如茉莉?”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突破的难点。我重点让学生抓住文中细节品读文中细节,因为文中字里行间都镶嵌着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爱,让学生从细节中去体会真爱如茉莉。

首先,我采用生默读(6-16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真爱如茉莉?”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适时地出示PPT课件,让生去快乐学习知识,去关注爱的细节,因为文中爸爸妈妈的爱都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从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真爱如茉莉”,学生边默读边画出细节描写的句子,然后抓关键词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后交流。

其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是什么?那就是爱。映儿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相互关爱。其实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那么平常,那么简单。原来爱就像这平淡无奇的茉莉,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正如课题所说(引读)爱如茉莉。

最后小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告诉了我们什么?相互关爱,这样的爱是多么真切无私。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就是手指间流过的岁月,就是彼此间的心灵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总之,借助多媒体出示关键句子,不仅把学生们带入学习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真爱理解与感悟。

总之,教学中的“听、说、读、思、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正确的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三环节:升华情感,感悟“爱如茉莉”。

理解花香真的能钻进我们的心中吗?什么钻进了我们心中?带着疑问齐读第(17-18)自然段,是爸爸妈妈相互关爱让映子感动。作者通过细节,向我们展现了父母之间那份简简单单、真切无私、感人至深的爱。作者在文章结尾感叹道(引读)升华情感,感悟“爱如茉莉”。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第四环节:拓展说真爱

1、我说真爱是什么?

2、多媒体出示爱的小诗与学生共赏。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爱的传递)

1、今天回家请把《爱如茉莉》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2、搜集有关爱的名言或诗句。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边写边讲,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文中关键词眼去概括,课文对茉莉花特点描写的词语:(板书)平淡无奇、缕缕幽香、洁白纯净,突出文章重点,把握中心,最后从学生对爱的小事感悟体会(板书)爱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不吝赐教。

《爱如茉莉》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

我是8号选手。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的第17课《爱如茉莉》的第二课时。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文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真爱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就是手指尖流过的岁月,就是彼此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散发出的清香。这样的看上去普通平凡,但真切持久,感人至深。

根据《新语文课程教学标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要求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一要求及《爱如茉莉》这篇抒情散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学习,力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及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定为教学重点,把“在作者的笔下,父母之间的真爱为什么如茉莉一般?”定为教学的难点。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选用教学方法时,我将采用“合作探究、以问促读、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对比着读体会感情、关键词语突破真情”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让学生在个人自由阅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妈妈爸爸之间真爱的流淌;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相契合,与文中妈妈爸爸的心相交融。

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环境熏陶。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将紧紧抓住茉莉花和妈妈爸爸之间的真情流淌这样两条线索,来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步:感受茉莉,激起疑惑。在复习中导入的基础上,当学生正在品味茉莉的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时,我会及时指导学生自由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并提出“那株茉莉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说真爱像茉莉呢?”这一问题,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读中悟情奠定基础。

第二部:精读细节,体会真爱。在这一环节中,我会抓住“美丽的谎言、双手紧握、阳光的轻柔、爸爸的蹑手蹑脚、妈妈的一动不动、一大把茉莉花的清香弥漫病房”等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那份真诚的爱。

第三部:品味真爱,流露真情。在学生被温馨的画面所陶醉,被文中爸爸妈妈的真爱所感染时,我会抓住文中第17自然段的“钻”、第18自然段的“哦”字来提问:“‘钻’到我们心中的仅仅是茉莉花的清香吗?”、“‘哦’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味到真爱往往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小事里,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一分牵挂等等,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爱。让学生回顾文中妈妈爸爸的真爱,在反复的.阅读中流露出真情。

第四步:总结。在学生赏析完课文后,我会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及时作如下总结:同学们,茉莉平淡无奇,真爱简简单单;茉莉洁白纯净,真爱无比真挚;茉莉幽香缕缕,真爱感人至深。人间真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人人都能奉献出一点真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及作文练习本,做个小练习,把你眼中的真爱写下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看大屏幕)。

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设计的,真正实现了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如有做得不到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