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篇1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掌握课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了解虚词的作用。

⑵ 理解课文大意及借景抒情,发表议论的写法。

2、能力训练点:

能在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文章的佳处。

3、德育渗透点:

学习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的旷达胸襟。

4、美育渗透点:

感悟作者运用对偶写景抒情之美。

【学法引导】

反复诵读,要读得顺畅而声情并茂。然后仔细品味其中某些名句的含义及作者的政治抱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分析本文借景抒情,发表议论的写法。

3、理解文中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将词、句写成投影片,用投影,放碟片等。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查找工具书,弄清疑难字词,对照古今词汇比较不同。

3、体会并理解作者(古仁人、滕子京)的远大政治抱负。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安排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同学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同学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身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同学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同学会读,读准确。

5、同学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同学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同学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身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同学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发明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身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安排作业

1、回家修改自身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同学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缺乏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同学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同学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同学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同学自身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 、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3 、启发学生质疑,并联系自己的体验学习课文。

4 、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天文知识比较难懂,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一、揭示课题。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许许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在1900年以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数星星,他从小热爱天文,长大成了的天文学家,他就是我国汉朝的张衡(板书课题)。“数”是多音字,(用卡片让学生读“数学”、“数字”、“无数”、“数数”)“数星星”的“数”读shǔ,“数数”读shǔshù 。

二、读通全文。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每字的读音。

2.学生轻声练读。依靠汉语拼音自己练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思考:

(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6个)

(2)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

3.讨论。边读边想,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全班讨论。

三、学习生字。

1.引导自学。自学前4个生字:数、院、颗、闪。在书上画出由这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数星星、院子、一颗、一闪。

2.检查。用卡片读生字和词语,指名个人读、齐读。分析、记忆字形,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记忆字形。查字组词。

3.教写生字。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第一幅图(上下两部分)。

思考:

(1 )图上画的谁和谁?

(2 )他们正在干什么?

(3 )是什么时间?

(4 )从人物服装上看是什么时候的事?

3.轻声自读。

思考:

(1 )晚上满天的星星是什么样的?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来。比较课后作业第3题(1)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当学生都正确找到并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后,通过课后作业题两个句子的比较,使学生深入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渗透“比喻句”的知识,让学生略知比喻句的作用。)

(2 )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表示张衡动作的词有哪些?画出来。(要求学生自己找到并画出“坐、靠、仰、指、数”5个动词。还要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句话让学生深入体会张衡从小观察星星的浓厚兴趣和认真态度。抓住“一直”这个词,有它和去掉它,让学生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加深理解。)

4.讨论。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想好之后将上面的问题一道题一道题讨论,可分别采用轻声自说、同桌互说、小组轮说的形式加强“说”的训练。

5.朗读训练。

(1)轻声自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范读。

(3)照老师的样子人人练读。

(4)指名读。

五、课堂练习。

1.用卡片指读4个生字、4个词语。

2.抄写第一自然段。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知道只有立下志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

2、让学生知道只有立下志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以“立志”为主题学习课文9、一定要争气(板书)

⒉“争气”就是发愤图强,不甘落后、不示弱。在“争气”前加上了“一定要”三个字,表明要争气的决心怎么样?

⒊齐读课题,要注意读得坚定有力

4、课题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要争气?为什么一定要争气?怎样争气?为谁争气?……)

师: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是要先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同学们快速把书翻到62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注意预习时你圈画的生字。

2.师: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出示字)。

3.师: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生字都认会了,那就让我们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说一说哪读的好,哪还要加强。同时标出自然段。

4.师:从你们一双双自信的眼睛中老师看出,你们读得一定很棒了,谁愿意接受检验?指名分段读。思考:文章写了谁?做了什么?为谁争了气?

5.师:这些同学读得不仅流利而且声音还非常哄亮。课文读的这么好了。

能说一说是谁?做了什么?为谁争了气?

6.大家看,这就是童第周(出示画像)你对他有哪些了解?(汇报预习时搜集的资料)

三、细读课文,重点体会:

(一)童第周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指读第一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由于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起中国学生”……(师介绍事件背景)

师:大家想一想,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他们对中国说些什么呢?

师:听到,看到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难受、生气……)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两种不同的语气,一种是难受,另一种是生气)

师:如果你是中国学生会怎么样做呢?……童第周又是怎么想的?(出示并指导朗读“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们中国人也要努力做到”)

这就是童第周为自己立下的志向,下面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读,读的时候想想用什么语气来读。(师:指名读,评价,比较一下谁的语气最坚决。)

什么事外国人很难做到?难在哪?童第周是怎么样为中国人争气的呢?

(二)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

(1)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种手术非常难做?

(2)童第周是怎样做成功的?

1.自读思考。2、同桌交流。3.汇报。

①师:你是从哪个词或哪句话中知道的?

要有熟练的技术,还要有耐心和细心。

童第周的老师是欧洲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他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都不敢尝试。由此看出手术的难度之大(用尝试说话)

板书:手术难做、教授没成功。同学不敢尝试指导朗读

师:我们知道鸡蛋除了外面一层壳外还有一层膜,鸡蛋这么大个它的膜都很难剥离,能何况像小米粒大小的青蛙卵的外膜呢?说明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

再次读出实验的难做。

②师:这么难办的事。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

师:这么难的实验,外国人不敢尝试,童第周怎么会做成功了呢?

一是刻苦钻研;二是不怕失败;三是耐心加细心,最终以顽强的精神和熟练的技巧,使手术获得成功(板书)(指导朗读)

童第周为什么在困难面前不退缩?

师:你们的见解我也很赞同,童第周能成功是因为他有坚定的决心,有为国争光刻苦钻研的精神.下面就请同学们有这种坚定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童第周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要努力办到。)

(三)第三自然段

1.师:童第周真的办到了,他实验的成功使外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板书:震动赞叹)

2.师出示课文:教授激动地对童地周说:"童第周,你真行,中国人真行!")

师:指导读(读出教授激动的语气和由衷的赞叹)

(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地剥开,研究停止。当时还有人说“童先生了不起!中国人真正了不起!你战胜了上帝,为我们的实验开辟了一条道路!”)

3.师:外国人都这么敬佩他,你们敬佩他吗?他有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生:童第周有为国争气的决心,肯努力。生:童第周刻苦钻研,不怕失败。

生:童第周还有耐心.有细心,有熟练的技术。生:我觉得他还勇于挑战困难,别的同学都不敢尝试的实验,他却敢去做。

师引读:是呀!多么了不起的童第周呀,教授激动的说……多么让人敬佩的童第周呀,教授激动的说……多么让人骄傲的童第周呀,教授激动的说……

四、总结提升

师:这么让人敬佩,让人骄傲的童第周。你从他的身上学了什么?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童第周一样的人(出示名人像下附人名课件)纵观古今中外的这些成功人士,童年时代的他们看上去并不比同伴聪明,他们中有的甚至被众人认为是低能儿。可是他们立大志,有自信,努力拼搏,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不仅为自己争了气,也为祖国争了气!

在现实生活当中会遇到很多难事,只要我们学习童第周有志气,有理想,并为这个理想不懈的努力、努力再努力,刻苦、刻苦再刻苦成功就会离我们不远。老师相信:你们就是未来的童第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