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全文文字清新、优美,指导学生读通、读懂,直至读美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走近过大自然吗?都看到过些什么呢?(学生交流)听,这是谁的声音?(利用多媒体播放潺潺的流水声)是谁在弹琴呢?引读——“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让我们跟着泉水的步伐,和泉水作一次旅行吧。
二、整体朗读,认读生字
1、这篇课文中,又出现了好几个陌生的生字朋友,读读课文,找出它们来。
2、学生自读。
3、你找到了哪些新朋友呢?(学生交流)
4、利用多媒体出示“哦”、“股”、“缝”、“罐”、“塔”、“社”、“杜鹃”、“脆”等生字。
5、哪个小老师愿意上来教大家认一认这些生字?(学生指导认识生字。当学生用鼠标点击生字时,出现该生字的读音,全班同学一起朗读)
6、比一比谁认得快。(利用生字卡片比赛朗读)
7、利用多媒体出示“瓦”、“泉”、“然”、“结”、“股”、“脆”、“塔”、“杜鹃”。
(抽学生朗读)
8、你是怎样记这些生字的,请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写这个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小老师上台交流,教师相机作一些讲解,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书写“瓦”、“鹃”、“股”、“脆”4个生字,让学生会写生字)
9、这些陌生的朋友都在哪儿呢?大家勾一勾有它们的句子。自己再读一读。
三、熟悉生字,粗读课文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1)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2)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3)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4)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5)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抽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同桌互相读句子,并评价。
四、再读文章,读通课文
1、4人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朗读课文的情况。
五、小结
丁冬的泉水从石缝里冲出来,它要到哪儿去,它去那里干什么呢?请大家课后思考思考。
六、作业
按下列格式,为每个会写的生字组四个词。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篇2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_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_白¨向宙_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 )( )( )
换( )( )( )
丝(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红通通黑白绿亮
板书设计:
蚕姑娘吃桑叶、睡、脱、醒(蚕眠)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吐丝结茧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字,会写3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随文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泉水的美。
教学重点:
识字
教学难点:
缶字旁,在具体环境中理解字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习第一段的三个生字
同学们,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你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了吗?对于北方来说,春天来得比较晚,进入四月,春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你们听,(播放流水的声音)看画面(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段,自由读,贴出生字:哦股缝
1、读准字音
2、用多种办法识记生字
“哦”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这个词表示明白了,在句子中该怎样读呢?个别读。师生对读。
怎样记住“股”字?月字旁的字大多跟身体有关,“股”指的是大腿,在这句话中指什么呢?读一读,用“一股”说话。指导书写。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自己的手指缝,缝,就是物体间的空隙,谁还能用这个字组词?贴卡片:石缝。
过渡语:泉水就是从岩石的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泉水》。齐读课题。泉字大家已经认识了,怎样写呢?教师范写。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对照屏幕画出生字。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读音节,纠正字音。
(2)把生字的音节去掉,找朋友。
(3)齐读生字
三、随文识字
1、请大家借助小组内的生字卡片,用多种办法记住字形,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
2、小组汇报生字
“塔”我们用三种办法记住了“塔”字,(换一换)(加一加)(想象记字),指导书写。看看图片,发现塔有什么特点了吗?谁能用这个字组几个词?指导书写。理解“水塔”的意思,“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泉水从山上源源不断的流淌下来,整个样子就象一座自然形成的水塔,可见,泉水真的是很多很多。怎样读出泉水的多呢?指导读文。
“罐”泉水很多很多,所以,山里的姐姐就提着瓦罐来打水了。出示“瓦罐”的图片,怎样记住罐字?罐是缶字旁,缶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知道缶是一种大肚子小口的器皿。所以,带有缶字旁的字大多跟器皿有关。
泉水从山腰流向平地,他又看见了谁呢?指读第三段。
出示“杜鹃花”的图片,由鹃字的鸟字边,你想到了什么?出示“杜鹃鸟”的图片。可见,鹃字也是形声字。师生对读第三段。
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4、5自然段,看看泉水又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让我们来听听画眉鸟的叫声吧!(播放课件)学习“脆”字。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还能用“清脆”说话吗?
四、巩固练习
1、这些字跑到别的地方,认识吗?游戏,点击花朵,读出句子或词语。
2、配乐读全文
板书设计:
泉水
水池姐姐多勾
平地杜鹃花清想
果园果树甜表达
山谷画眉鸟美
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发现”等造句。
2、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清楚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课前准备
课件和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会写“附近、谈、派、引、列、蜂”。
2、初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3、品读课文1、2自然段。
课时重难点:识字写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