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教案

欢迎阅读《牛和鹅》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和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脚爪、挣脱”等容易读错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感受拟声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能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借助板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能抓住文中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品读“我”对牛和鹅态度的不同,体会作者将人的表现与鹅(牛)的表现对比着描写的好处。

4、读懂金奎叔说的话和“我”产生的体会,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中的关联词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重点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事情写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

难点:读懂金奎叔的话和“我”的体会,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懂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课题)你看到过牛吗?(体型庞大,性情温顺)你们也一定见到过鹅吧,它的体型看起来就小巧多了,还记得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吗?性格是那么傲慢、不可一世。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说明了它们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表现的原因。(出示)指名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些什么?(点评:你关注到了这里的关联词,的确,这句话中虽然省略了“因为”,但其中的`因果关系我们一看就明白,让我们读好它。)齐读

3、(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很相信,用一个成语表示就是——深信不疑,正因为牛和鹅对人有这样的看法,正因为我们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既有趣又蕴含道理的故事。让我们抓紧时间,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根据阅读要求,自由朗读全文。

(①读通课文,用“△”在容易读错的词语下面做好记号,用“○”在有特色的词语下面做记号,并把这些词语读给同桌听。

②边读边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交流词语: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交流——出示词语)第一排标红的字是——多音字,尤其要注意读好这两个字。

第二排标红的字要念——轻声,这个字可不要读错。

有特色的词语——还找到哪些拟声词?(出示相关语句)让我们看看带有这几个拟声词的句子,你发现这些词语的作用了吗?(有了这些拟声词,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就让我们自己有声有色地读读这些句子吧。

3、交流思考的问题,随机板书

(第一个要求,同学们完成得不错,现在谁来帮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

一开始,“我”对牛的态度是——(板书欺负),而对鹅呢?(板书怕)

能简要概括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指导学生明确中间这件事情的三个形象:鹅欺负我,弄得我十分狼狈,后来金奎叔救了我,还叫我不要怕鹅。)

之后,我对牛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板书不再欺负)对鹅呢?(板书不怕)

4、能借助板书,根据文章叙述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注意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三、品读

(一)品读“人欺牛”

1、的确,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了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过程。一开始,因为我们知道牛是怕人的,所以——(出示第三自然段)我们就欺负它!请同学们读读看,我们是怎么欺负牛的?(出示:拍背、摸肚子触屁股刮皮扳牛角骑牛背)牛的整个身子都被欺负了个遍。真是群调皮的家伙。男生来试试,读好这段话。

2、这段话不仅写了我们的行为,还写了什么?(牛的反应颜色标示)孩子们都在它身上为所欲为了,它依然是那么气定神闲。请你来读。

3、引读:所以我们看到牛,越发不害怕——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有的孩子——

4、这段文字就是将我们的表现和牛的表现对比着来写,越发表现出牛是怕人的。

(二)研读“人怕鹅”

1、那么,我又是如何怕鹅的,甚至在一次放学回家途中,又被鹅欺负的?课文也用形象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我和鹅的表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时完成学习单第一题。(出示学习单第一题)

2、交流

预设一:总是远远第站在安全的地方……

A从一连两个“才敢”中,你感受到什么?

B指名读:就请你用(害怕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语气来读。

预设二:我们马上就不响了……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A你还从哪里看出我怕鹅?

马上、贴着、悄悄:离鹅越远越好,假如没有这堵墙,说不定会走得还要远呢!(指名读,轻轻悄悄地读)

心理很害怕:心理描写直接写明了自己的担忧和害怕

指导朗读

B可还是把鹅给惊动了,是吗?鹅有什么表现?

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用一个成语表示,简直就是——目中无人

好一只——(神气傲慢)的鹅!

指导朗读:请你读出鹅的那种傲慢、目中无人的气势来。

C男女生对读。

预设三:我吓得腿也软了……鹅要咬死我了!”(我们继续交流。)

A我的表现

引读:鹅一追,我吓得腿也软了,后来又眼看着我的书包、鞋子掉的掉、脱的脱,我不禁心想——我什么也顾不得了,又哭又叫——

此时,我把鹅都当做什么了?(吃人的野兽)

B鹅的表现

老雄鹅都做了什么,让我害怕成这样?(交流)

这时候的鹅,已不仅仅是目中无人了,它还怎么样?你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欺人太甚盛气凌人咄咄逼人)

C左右学生对读。

预设四:大概是我的哭叫……大叫着助威。(还从哪里看出鹅欺人?)

A这里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解释说明)

B假如这几只鹅会说人话,它们会怎么大叫着助威啊?

它们分明就是在——仗势欺人

真是人越弱,鹅越强!我们看,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鹅的嚣张气焰和“我”的胆怯狼狈对比着展现在我们眼前。老师也想和你们对比着来读读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我来读人的表现,我会尽量读出那种害怕、狼狈的感觉。同学们来读鹅的表现,那么你们应该读出鹅的什么呢?(神气不可一世蛮横)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读“理”

1、我之前是这么怕鹅,被鹅欺负得简直狼狈不堪,后来怎么又不怕鹅了呢?(品读金奎叔的动作、语言)(金奎叔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我们再来读读金奎叔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3、文中的“我”也明白了吗?(出示文字,指名读)其中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标红“它虽然……比它强呀!”)(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出示:对牛而言,它虽然________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__呀!所以_______。)

4、“我”看牛和鹅的角度真正发生了改变,所以他说——结果发生改变了吗?果然——

5、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鹅说,对文中的“我”说,或者对金奎叔等等人说,(出示学习单第二题),把你想说的话赶快写下来吧。

小结:苏轼有句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也是这样的道理。请同学们在课后再收集类似说明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的名言警句或事例,并把你收集到的内容和同学分享。

《牛和鹅》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谓、扳、拳”等8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重点

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难点

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18 牛和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扳、拳、怖)

【设计意图: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先写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不害怕,甚至还去欺负它;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接着写金奎叔对付老雄鹅。写金奎叔根本不怕鹅,且轻松地对付鹅的过程。最后写了我听了金奎叔的话以后,转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从中也明白了道理。)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

“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 “谓--猥”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摸、甚、跪、捶、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

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牛和鹅的知识,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牛和鹅》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8个主题单元“角度”里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了因为“我”相信大家的说法,所以欺牛怕鹅。一次回家的路上,被鹅欺负了,金奎叔解救并教育了“我”,从此,“我”再也不欺牛怕鹅了。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在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中自然流露出来,耐人寻味。

学情简析:

本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儿童爱看,同时作为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作为本次上课的孩子,对鹅追人及人欺牛缺乏感性认识,阅历尚浅。

教学目标:

抓住关键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流程:

一、观看图片,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观看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小结:为什么同一张图,能够看到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来角度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和角度有关的文章《牛和鹅》。

二、整体回顾,方法渗透

概括主要内容。

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我”因为相信牛把人看大,鹅把人看小,所以“我”欺牛怕鹅。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被鹅欺负了,金奎叔解救并教育了“我”,“我”从此再也不欺牛怕鹅了。)

渗透方法。(全面、简洁)

概括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有两点:一是(全面),二是(简洁),他做到了吗?

三、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欺牛怕鹅?四个字就简炼的概括出作者起先对牛和鹅的态度。小小孩童欺负大牛,活生生的人儿怕鹅怕到被鹅欺负?那情景该多有趣啊!孩子们,我们一起找找,哪些段落描写欺负大牛,又是哪些段落描写被鹅欺负了?

你们说说,先学哪部分好?

(一)研读“趣”段,感受态度的不同

1、分别找出描写“欺牛”“怕鹅”的段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

2、汇报交流。

预设:

第5、6、7自然段:

(1)观看视频,感受有趣。

哦,人鹅共趣图,我们赶紧先去看看!

为什么笑了?(……)

(3)带着刚才的画面,自由朗读5—7自然段,并画出描写老雄鹅的句子。

描写鹅的句子: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大概是我的哭声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尽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当学生汇报一句后)在这三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老雄鹅?

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读出了一只怎样的老雄鹅?如能用四字词语概括就更好了!(神气活现、胆大妄为、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耀武扬威、趾高气扬)

(4)学习描写“我”的句子,感受我的狼狈不堪。

描写“我”的句子: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

自己读读这三句话,联系刚才的画面,想想,“我”当时的处境、心理,甚至性格,你又可用哪些四字词语概括?(心惊肉跳、魂飞魄散、气焰嚣张、胆战心惊、狼狈不堪、心惊胆寒、胆小如鼠)

这么一个人儿,欺负起大牛来,可是花样百出!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

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小小孩童玩转大牛?怎么个欺负法?

(2)找出欺负牛的动词。

(3)把这些动词连起来读一读,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这些动词从程度上来说有什么变化吗?(“我”对牛的欺负越来越过分,有愈演愈烈之势。)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1自然段,抓住“大家都说”明了作者欺牛怕鹅的原因。

作者这种欺牛怕鹅(板书)的态度下好应证了文中的哪一句话?(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抓住“大家都说”研读。能否去掉?感受作者的相信程度,深信不疑。

(板书)小结:大家都说牛看人(大),所以作才(欺负牛),鹅看人(小),所以作者(怕鹅),以至于(被鹅欺负),对此,金奎叔却说:……

(二)引导探究,了解产生变化的原因

1、由金奎叔说的.话,导读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1)齐读。(2)你们说说,这段话中,哪句话对作者的触动最大?(掐、扔)(3)金奎叔这样说,那他是不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2、课件出示: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师读,找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谈体会。

导语:也给我一次朗读的机会吧!你们边听边找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看看从中体会到什么?(挣脱、连飞带跳、落、跳、逃)

出示课件,生汇报。

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么样了?(落荒而逃、四处逃窜、狼狈不堪……)

看来风水轮流转啊,现在的鹅有如刚才的“我”啊!

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仅仅这样吗?我们再说读读金奎叔的话!

4、(再次出示)[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5、抓住“让它这样看好了!”研读。

它是谁?它怎样看?(鹅把人看小)

从鹅的角度看,人比鹅小了!(播放课件)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因为实际上(人比鹅大),人比鹅强!

课文中的“我”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6、因为从鹅的角度出发,(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师:但从人的角度出发,(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填空:从鹅的角度看,人比鹅小!

从 看,人比鹅大!

金奎的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什么?(换个角度来看鹅!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7、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 ,可我们 呀!

8、明白了这个理儿,“我”对待牛和鹅,态度有了什么改变?

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看来角度还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齐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个无穷无尽的遥远未来;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宛如一个非常短暂的往昔。 ——叔本华

2、从不同角度,领悟这篇文章所蕴含的不同道理。

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以致用才是真本领!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你能否从不同角度,领悟到这篇文章所蕴含的不同道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在强者面前不畏惧。不以己强欺弱,不以已弱恃强。生命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不存在欺负与被欺负!

3、角度不同,结果不同!我们能否用这个道理来解决我们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呢?

(1)上课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怕出错。

(2)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

(3)老师或父母,禁止孩子上网,你怎么看?

《牛和鹅》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体会作者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3、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学生展示课前精彩两分钟

《牛鹅换眼》

2、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篇关于牛和鹅的文章。

师板书课题(牛字小鹅字大)

学生齐读课题

3、师:看了这个提问,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质疑,师提炼主要问题)

黑板一侧板书:

a、牛字小,鹅字大?

b、主要内容?

4、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一起来读。

二、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1、对于初读提出要求: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如果有收获,请在书上做好批注。

2、指名汇报:你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提示可以按“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说。

生根据提示自由说,并在老师的引领下学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为什么牛字小,鹅字大?

生自由说,师提炼并小结:因为这就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

a、师:文中“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读文并用喜欢的符号分别在课文中勾画标记。

(提示:1-4自然段)

根据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欺负

害怕

师: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结:因为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b、后来主人公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生汇报,师小结:主人公终于明白了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牛和鹅(根据学生回答,修改板书:把牛字写大)

c、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主人公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

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描写了这件事?(5-11自然段)

三、细读探究,理解感悟

1、快速浏览这一部分,用简洁的话告诉我们,围绕鹅、“我”、金奎叔发生了什么故事?

补充板书

学生汇报,师引导:“我”被(神气)的鹅追赶,吓得(狼狈不堪),金奎叔帮“我”,鹅(落荒而逃)。

2、根据刚才的回答,自由读5-11自然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多读几遍并做好批注。

3、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指导学生读出鹅欺负“我”时的神气,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不堪。

a、汇报读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找出鹅在欺负我时的句子,体会鹅当时心里的所想。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

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b、汇报读第6、7自然段,读出“我”的狼狈,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找出词语,自己试读,评读

师小结: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我”和鹅的'形象的?(生:动作、神态、语言)以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鲜活。

(2)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救星——(生:金奎叔)到了。

找出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

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

(3)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还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牛和鹅了。(板书:不欺负 不害怕)

是什么让“我”明白的呢?(金奎叔的话)课件出示

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4)“我们”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前者从鹅的角度看人,后者是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相机板书: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

5,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同学们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你是否能用今天领悟到的道理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1、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师: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然后写下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