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1

语文园地二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识字加油站”:呈现的是小学一年级课程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安排了4到6节课,让学生了解课程表中“语文,数学、音乐、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阅读、写字、综合实践”等课程名称,学习“文、数、学、音、乐”5个生字。第二板块“用拼音”安排了5项内容:“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本题让学生用手势、绳子,小棍等多种方法摆字母,帮助记忆字母形体。“读一读,比一比。”此题旨在强化声母z—zh、 c—ch、s—sh的辨读,读准由这些声母组成的6个音节词。“比一比,读一读。”对形近声母“b—d”“p—q”"f—t”进行辨析,借助图片拼读6个音节词。“读-读,做动作。”

本题要求学生拼读6个音节词,并根据拼读出的词语做动作,让学生体会拼读音节的乐趣。“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本题要求学生拼读8个音节词,根据拼读结果找出同类事物,给同类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第三板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读一读,连一连。”本题旨在复习学过的12个生字,让学生熟练地读出生字,将读音与相应的单韵母u、a、i相连,进一步巩固汉语拼音。“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本题旨在借助图画认读动物名称和数量短语,初步学习量词的使用。

第四板块“和大人-起读”:编排了一首儿歌《剪窗花》,让学生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为声母表的读记。形近声母的辩折与音节词的拼读。已学生字的认读巩固。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识字加油站。认识课程表中的名称,重点认识“语文、数学、音乐”3门课程,学会“文、数、学、音、乐”5个生字,学生能结合本课所学能知道周三第二节上什么课。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用拼音。请学生读课本上摆出的字母,再小组或同桌合作,用手势或自己带来的材料摆一摆,看看还能摆出什么字母,然后全班交流。如,绳子可摆成n、w、r,小棍可摆成Z、l,手势可摆成a、0、e、u、b、d,有的.学生通过做手指操复习字母。形式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3.区分三组形近字母。声母教学中,学生对形状相近的b- d、p-q、f-t三组声母很容易混淆,教师采取除了复习声母儿歌进行巩固外,还用字母手指操、橡皮泥摆放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清字形,在玩玩做做中区别形近字母。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辨别三组形近字母。

二、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语文园地二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拼读音节词时,教师采用自由拼读、四人小组轮读、同桌互读等形式朗读音节,在熟练拼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给音节词分分类。学生很容易发现,luò tuo、wū yā、má yǐ都是动物,bō luó、yā lí、jú zi都是水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给动物类的和水果类的事物各涂一种颜色。教师局限于课本教学,如果对于学习程度较好学生,教师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与水果,帮助学生学习简单的事物分类方法。效果会更好。

三、改进措施

拼读音节词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音节并给音节分类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其他水果或喜欢的动物,帮助学生学习简单的事物分类方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2

《语文园地》的教学,既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语文园地四》紧扣动物主线,安排了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在“我的发现”板块,编者都以“对话”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在日积月累板块,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因日积月累板块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去自己理解、运用。趣味语文板块是个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学时重点抓住有趣的对联,引导学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师鼓励学生练习讲述,课后讲给别人听,进行语言积累。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上好课:

一、回忆所学课文,归纳阅读方法

首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发现(说说为了能使身边的动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并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东同学的发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发现。然后,让师生归纳小结阅读方法。如:采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能使句子变得更生动形象。最后,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实例中总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有心人,多发现,多收获。

二、积累关于动物的成语,激励学生成长

在学习日积月累时,我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动物的成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读,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使学生意识到这些成语中都含有动物名称,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已对成语的理解,并从中选择一些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

为了使内容更加的丰富,在语文活动课时,我还设计了考考你环节,继续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包含动物名称的其他成语,以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激发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这三大板块内容的教学中,是否注意了训练方式的新颖和鲜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适度拓展,因为这类型的教材,在传统教学中,一直被定位于“基础训练”的层面,教学的主要策略亦长期没有跳出“熟读强记”、“烂熟于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极;而今,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学应赋予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让它深深的吸引学生。

总之,《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这是值得我进一步去实践并不断提升自己的。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3

《语文园地一》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中的一篇文章。《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也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少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园地的教学,就是要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

因此,我们要教学生从小就接触和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生活,从社会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生活中美的内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画卷,当生活中的这些美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时,语言的激流就会宣泄出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生活的真实。

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4

在《语文园地一》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如,学生学习“我的发现”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的发现的同时再说一说这些带点的字还可以组成那些词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中多音字的现象,并读准和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意思。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再有在本次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说。例如,让学生说说发生在课余中有趣的事情,自己的.事、他人的事都可以说等,注意了拓宽思路,尽量做到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交际的方式采取了多种多样,我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还让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互相询问,互相评价;教师也参与其中,作必要的引导。最后,就这次口语交际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了总结,并为习作做好了准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