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大班语言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一、游戏综述
这个儿童剧由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改编而成,表现了古时候君王和大臣之间、大臣和大臣之间、大臣和百姓之间、君王和百姓之间的一些有趣关系,以及滥用职权、贪小便宜者和滥竽充数者的可悲下场。表演过程中,南郭先生、大臣等角色特点鲜明,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该表演整合了语言、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元素,幼儿可以在了解、讨论、表演以及制作道具的过程中增强角色意识,充分发展表现力、创造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开展语言活动,学习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语言游戏“大王和大臣”,帮助幼儿了解古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小快板《得意的南郭》、《胆战心惊的南郭》,启发幼儿体验人物的不同心理感受,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出来。
2、通过音乐活动“认识乐器‘竽”’以及竽合奏<喜庆》(小合奏、大合奏),了解乐器“竽”,引导幼儿感受竽合奏乐曲的欢快气氛。通过音乐活动“神奇的鼓点”,引导幼儿感受鼓点的节奏,并能随鼓点踏步及做其他动作。
3、在美术活动“皇帝的帽子”中,师幼共同设计、制作皇帝的帽子。
4、通过社会活动、美术活动,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舞台剧表演”。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王宫大殿(中间放一把龙椅),市井街道。
(2)道具:皇冠两顶,大臣、吹竽手的头饰若干,竽若干,锣。
2。选配音乐。
(1)民乐《喜庆》:用于第一、三场竽队演奏。
(2)鼓点:用于第一场大王上场。
(3)尖锐声:用于第三、四场南郭先生吹竽。
(三)家庭与社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古装剧及帝王剧资料,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硷。
2。为幼儿的表演提供废旧材料和简单道具。
四、游戏提示
1。形象地表现南郭先生是难点。如南郭先生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语气语调、身体动作以及内心的.微妙变化等,要让幼儿尽可能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电视中相关人物的形象,帮助他们分析、总结人物的特征,如奸诈、说谎话,说话时是眼睛到处转的样子;和大王说话时,是点头哈腰的样子等。掌握人物特征之后,再鼓励幼儿用神情、动作和语言来表现。
2。这个故事缺乏童趣,偏向比较严肃的正剧,如何把剧本以及排练设计得更适合幼儿是表演的重点。例如,要让幼儿自由表现南郭先生、齐宣王、众大臣等角色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故事,鼓励幼儿把自己理解的故事再现出来,然后通过相互提问、讨论的形式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情等表现主要角色形象,并请幼儿个别展示,让大家一起来分析、评价并修正。最后,还要不断丰富、完善、熟悉剧本内容,如把原先呆板的竽队演出设计为有动作、有队形的演奏,使表演更具艺术性。
3。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①语言活动“滥竽充数”,让幼儿不仅学会这个成语,还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含义。
②语言活动“成语大接龙”,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成语。
③社会活动“建构宫殿”,让幼儿在学习建构的同时学会协商与分工合作。
五、游戏小故事
“男一号”诞生记
“小朋友们,《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里面有很多挑战性的角色,你们想演什么角色?”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我想演大臣!”“我想演大王!”……一会儿,大多数角色都被认领了。“咦,主角南郭先生还没有人演呢?”于是哉追问:“南郭先生谁来演?”没有一个人举手。“小治,你来演吧?”小治面露难色,一脸不情愿的样子。“洋洋,你要不要来试试?”洋洋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天天,你来挑战一下?”天天立刻表示不想演。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演南郭先生?这可是剧中的“男一号”呀!“你们为什么不愿意演南郭先生呀?”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是坏人。”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是个大骗子。”还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最后要被打的。”
哦,我明白了,原来孩子们都喜欢正面的、善良的角色,对于南郭先生这种有损形象的反面角色,大家都打心眼里不喜欢演。这可怎么办?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我问孩子们:“如果这个童话剧中没有南郭先生这个角色会怎么样?”孩子们纷纷说:“那就没办法演了,演不下去了。”我又问:“你们从南郭先生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有的说要做一个好人,不能做骗子;有的说要认真学本领,学知识;还有的说做什么事千万不能溜须拍马、滥竽充数。“剧中为什么一定要有南郭先生这个反面角色呢?”孩子们好像懂了我的问题,有的说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有的说是为了让小朋友懂得道理。 讨论结束后,我告诉孩子们,南郭先生虽然是反面角色,却是剧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通过这个反面角色我们能领悟到这个故事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敢于挑战这个角‘互色的孩子是最勇敢的,也是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榜样。“谁想来试试?”这次,“哗”地一下,好多孩子的小手都举了起来。“红红,你是女生,不能演。”洋洋喊道,红红不甘示弱:“谁说的,我可以反串。”“这么多人怎么选呀?”“大家来PK吧!”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派“男一号”PK赛开始了。在全班大众评委的公平裁定下,剧中的“男一号”南郭先生终于诞生了!
“群众演员”的“牢骚”
一个儿童剧中,肯定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也少不了群众演员,而老师有时会只重视主角和配角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忽视了群众演员的戏份。这不,我班的群众演员可不乐意了。
排练好竽队的上场和下场后,我让竽队的孩子们休息一会儿。有两个孩子在一起说话,一个孩子说:“真没意思,就我们竽队的人没有台词。”另一个孩子说:“是呀,还要我们跪着,我的腿都酸了。”一个孩子又说:“我妈妈说,我们这叫群众演员。”另一个孩子说:“真倒霉!”
听完这两个孩子的对话,我心里很震动。是呀,儿童剧表演应该给每个孩子公平的机会。但现实却不允许让每个孩子都来演主角,那就需要老师去润色剧本,多给配角和群众演员一些机会。于是我立即修改了剧本,给整个竽队增加了一些台词和除了吹竽以外的一些表演动作。在此后的排练中,竽队的小演员们没有怨言了,表演更带劲了。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八仙过海》是中国的神话故事。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理解“各显神通”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知道八个神仙的名字及各神仙所拥有的宝物;会念儿歌《八仙及宝物》。
2、磁性图片:八个宝物;一张大图片:八仙图。故事录音带。
活动过程:
1、认识八仙及宝物。
⑴、师:小朋友,我们是凡人,那么能在天上腾云驾雾飞来飞去的人就是——神仙。每个神仙都有各自的宝物。这儿有些宝物,你认识吗?你知道是哪个神仙的宝物吗?(教师出示八个宝物,幼儿分别讲述)
师小结:这些是八个神仙的.宝物,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暗八仙。
⑵、师:说到神仙,神仙就来了,看看有谁呀?谁会将宝物送到各个神仙的手中?(幼儿将各宝物与八个神仙匹配)
⑶、师:有首儿歌说的就是八个神仙及他们的宝物,谁会念?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念。
2、欣赏故事《八仙过海》。
⑴、师:想听八仙的故事吗?仔细听!(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听完提问:你们猜猜八仙会怎么过海?
吕洞宾是怎么提议的?(吕洞宾对众神仙说:“今天飞过东海,便显不出咱神仙的本事,不如让宝物带着我们漂洋过海吧。”)
那么八仙会如何利用宝物过海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讨论后,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想法)
⑵八仙究竟是怎样过海的呢?我们接下去听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
听完提问:八仙是怎么利用各自的宝物过海的?
⑶完整地听一遍故事。(教师放故事录音带)
听完提问:谁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八仙过海》)
这个故事中还藏了个成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们知道各显神通是什么意思吗?
4、师小结:《八仙过海》是中国的一个神话故事。中国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闻名全世界。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有趣的故事,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由来。
2、学习词语:结绳记事、山脉起伏、光芒四射。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日、人、火、山”象形文字图卡、绳子若干。
活动过程:
1、讨论引入:“你认识什么字?字是怎么变来的?”
2、结合图片讲故事。
A、讲述第一段。“古时候的人是怎么记事情?”(学习词语“结绳记事”,并学习用绳子打结)
B、讲述第二段。“后来又发明了什么样记事方法?这方法比结绳记事好用吗?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C、讲述第三段。“是谁发明了象形文字?他是怎样发明象形文字的?这种发明比前两种发明有什么好处呢?”(学习词语“光芒四射”、“山脉起伏”、并以绘画形式表现简易的象形文字)
D、讲述第四段。“你喜欢仓颉吗?为什么喜欢他?”
3、教师再次完整地讲述故事,并小结“仓颉是发明中国文字的先祖,他发明象形文字,从此人们开始学会运用字记录和表达”。
4、游戏“猜猜象形字”。
活动反思:
整合式的故事教学。
故事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但多数老师往往停滞在传统故事教学模式中,即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听故事、提问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中心思想。这种灌输式的学习,使得许多优秀的故事让幼儿听得觉得乏味。
分析本教材,我一改以往的教学风格,采用整合式的教学,如绘画、动手、比较等等,让幼儿带着自身的体会逐一感受故事的`每一情节。如此一来,孩子们全身心地放松,而不拘泥平日中的安静、全身心倾听的状态,习得自然、学得开心。
1、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孩”入胜。
2、教学表现形式应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3、要有开放的心态,兼容幼儿的不同想法,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
4、同时,教师应有丰富的感知经验,较高的教学素质,在每一个环节不断地丰富、积累幼儿的感知。
小百科: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与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色彩的美丽。
2、知道大自然中有许多颜色,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色彩。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二、活动准备:
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讨论:
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二、逐页看图讲述:"太阳的颜色"。
1、强化故事中描述颜色的词。
2、插问:小动物们说了这么多,你们说说太阳该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3、鼓励幼儿尝试记忆太阳的七种颜色。
三、完整讲述故事:
1、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讲。
2、帮助强化绿油油、红艳艳、黄灿灿等词。
3、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你们平时还在哪里见过太阳的颜色?
四、延伸活动:
1、户外活动时,请幼儿到花园里找一找太阳的七种颜色,看看能找到几种?
2、回家后让幼儿继续找太阳的颜色。
附:太阳的颜色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照在叶子上绿油油的。"蝴蝶说:"太阳是红色的`,照在花朵上红艳艳的。"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照在稻穗上黄灿灿的。"鱼儿说:"太阳是蓝色的,照在稻穗上蓝湛湛的。"小兔想:"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大家的说法可都不一样啊!"大雨过后,天上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彩虹姑娘笑嘻嘻地说:"你们数数我身后的彩虹,就知道太阳的颜色啦!""红、橙、黄、绿、青、蓝、紫。"小动物们数一数,大家都知道了:"哦!太阳有七种颜色。"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