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美术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表现粗细、方向及排列方式不同的直线。
2、通过欣赏图片、肢体动作的表现,感受直线的特点以及它们疏密、交叉、平行等不同的组合方式。
3、尝试用设计好的瓷砖装饰娃娃家的房子,感受集体共同创作后的成就感。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过生活中用线条装饰的物体或图片,有用线条装饰的经验。
2、粗细、疏密等不同特点线条装饰的图片多幅。
3、泡沫板组合、拼搭制作的半成品房子。
4、幼儿绘画用的长方形背景纸(淡红、淡绿、淡蓝、淡咖啡、淡黄、淡紫等)。
5、水粉颜料(大红、深绿、深蓝、深咖啡、橙、深紫等),粗细不一的水粉笔。
6、每位幼儿穿一件有线条的衣服或裤子。
【活动过程】
1、幼儿用身体表现直线,感受直线的伸展和张力。
师:找一找我们的活动室里哪儿有直线呢?你会用身体表现直线吗?像直线站得直直的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直线不同的排列方式。
(1)观察图片,找找粗细不同的直线,欣赏其不同的排列方式。
师: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线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教师小结:这些图片上的线条都是直线。这些直线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排得密密的,有的相互间隔,有的垂直交错……这些粗细不同、排列方式各异的线条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3)每三位幼儿在集体中合作排列,表现疏密的感觉。
师:刚才我们看到有的线条紧紧地靠在一起、密密的,有的线条和朋友分开了、松松的,谁愿意和你的朋友上来试一试?
3、游戏:找一找衣服上的线条。
请幼儿结伴找一找并说一说自己衣服、裤子上的线条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么组合的。
4、幼儿探索用水粉笔表现粗细不同的线条及其不同的排列方式。
(1)教师出示两支粗细不同的水粉笔,师幼探索如何用这些笔表现粗细不同的线条。
(2)教师示范用这两支笔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
要点提示
教师示范时重点强调:线条要从纸的一条边画到另一条边。
5、教师情境导入,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师:这座娃娃家房子的外墙上还没有贴瓷砖,今天我们就用粗细不同的直线、不同的排列方式来给它设计漂亮的外墙瓷砖吧。
6、展示幼儿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给每位幼儿提供一支水粉笔,探索用同一支笔如何表现粗细线条。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提供各种废旧纸盒(纸盒四周用纸糊好),让幼儿在纸盒四周用直线装饰。
②数学区:提供长短不一的毛线,幼儿比较长短并记录。
③开辟“直线的聚会”区,将幼儿收集的各种直线装饰的生活用品放于这个区域,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
☆环境创设
将幼儿用直线装饰的娃娃家的房子放于“娃娃家”角色游戏中。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秋天是五彩斑斓的,鲜艳、美丽的色彩让孩子们喜爱……而秋叶也是五彩斑斓的它不同于春天单一的绿色,在秋季里,有的叶子它会慢慢的变红、变黄......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运用自己的感官发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秋叶是美丽的。
【活动目标】
1、观察欣赏秋天树叶的色彩、形状,感受秋叶美。
2、乐于参加活动,尝试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欣赏、感知秋天树叶的色彩美。
难点:尝试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秋天落叶的经验,对颜色有初步感知,并初步了解秋天到了,树叶慢慢变黄、慢慢变红……
物质准备:情境创设“秋叶美景”、各种秋天的树叶实物、秋叶作品、操作用纸盒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受秋天树叶的色彩、形状。
1、入活动室,引领幼儿欣赏秋叶美景:(创设秋天树叶的美景一角)
师:秋天到了,树叶宝宝变得好美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问:秋天的树叶宝宝有些什么颜色呢?(幼儿自由回答,重点指导幼儿说出黄、红两种颜色的树叶)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叶,感受树叶慢慢变红变黄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的这片树叶慢慢的变红变黄了,真美呀。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叶,感知树叶形状的美。
师:宝宝,你们觉得这片树叶像什么呢?(幼答)再看看,树叶还像什么?(幼答,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形状)
师小结:秋天的树叶真美呀,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还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呢。
二、作品欣赏,加深对秋叶美的感受。
出示秋叶风景画,引导幼儿欣赏秋叶美。(重点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整体感觉、色彩对比等多方面欣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三、集体创作,尝试大胆表现秋叶美。
师:秋天的树叶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老师准备了许多树叶宝宝,我们一起去把它变成美丽的画吧。
1、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胆创作的幼儿。
2、幼儿同伴交流,共同欣赏,感受画面的秋叶美。
四、活动延伸:
(1)继续捡落叶、说落叶,感受秋叶的色彩美。
(2)学一学秋叶飘的动作,听着《秋叶飘》跳一跳小树叶的舞蹈。
(3)为秋叶宝宝编一个好听的故事。
活动反思:
孩子们经常能在天上看见太阳,但是太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受其语言能力发展的限制,还不能很好的描述出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借助于故事《小兔子找太阳》,让孩子们用较形象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故事中小兔子是孩子们都熟悉的动物形象,而且班级孩子对三以内的数量、红色、圆形及方位名称都具有一定的感知经验,再运用直观的图片进行辅助教学,更易于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本次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丰富词句,激发其关注周围事物的色、形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内容: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石头画
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各种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石头画的乐趣。
2.能大胆运用石头,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作品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石头画图片、颜料、毛笔、泡泡泥、毛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观察各种石头,了解石头的颜色、形状、大小区别与不同。
2. 老师小结石头外形特点。
二、基本部分:
1.欣赏石头画,讨论石头画制作方法。
(一)教师出示各种石头范画,请小朋友集体欣赏、讨论。
(二)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个石头画作品?为什么?分析你喜欢的.作品是怎样做成的?用了哪些材料?
(三)教师讲解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制作方法
a.用颜料在石头画上装饰方法及注意事项。
b.选用石头后用辅助材
料装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c.启发幼儿利用各种石头,创造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作品。
2.幼儿选取石头,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请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上姓名标签,摆放在展览区。
2.小朋友互相欣赏同伴作品,并讨论。
美术教研组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花朵的结构,颜色的变化。
2、掌握画砂纸画的技法,能用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表现画面的主次层次。
3、感受画砂纸画的乐趣。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花图片、砂纸画范例、人手一张砂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花图片,讨论引出课题:
——大自然里有许多漂亮的'花,今天老师都给这些漂亮的花拍了照片,带来给小朋友看。
——小朋友你们喜欢那一朵花,都可以说说花的颜色和形状吗?
小结:花有花心、花瓣;每朵花的花瓣颜色都不同(如:从花心深深的红慢慢就变白了)
二、教师讲解示范:
1、出示白纸和砂纸,让幼儿观察砂纸的特点,大胆讲述砂纸和白纸的不同之处。
(白纸光滑、涂上颜色鲜艳,砂纸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砾、对油画棒的着色力较好。)
2、画画时用什么样的方法涂色呢?师幼共同用手指抚摸手背的方法感受力度的轻重。
(涂底色时用油画棒平贴在砂纸上轻轻的扫过。画主要部分时要用力,象手指重重的按在手背上。)
3、引导幼儿大胆在砂纸上画出漂亮的花朵。
(1)用白色蜡笔画出花的外形。
(2)试涂各种颜色,探索发现适合砂纸画选用的颜色。
(花心黄黄的、花瓣颜色从花心深深的红慢慢变白)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作画。
四、作品展览,幼儿互评。
从画面的主次层次表现情况、颜色的选择、内容的表现的情况。
活动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