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篇1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优秀】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篇2
《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我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最大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先是请同学们互猜谜语,在大家兴致勃勃之时我用眼神环视着全班同学,继而神秘又有声有色地背诵课文的五言谜语诗,然后请大家猜,相机板书课题,并用简练过度语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谜语诗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配乐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并且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跃跃欲试。我想,只要学生的.朗读兴趣浓厚,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的。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指导朗读的同时,我还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让他们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我举例使学生明白“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来”和“去”则请学生们通过做动作来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识字教学中是很枯燥的,我在教学识字时,巧妙地诱发孩子们识字的欲望,并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积累,给他们创造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机会,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篇3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陈老师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儿歌引出课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刘老师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陈老师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卡片请学生抢读。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陈老师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和写字的过程,并扎实有效。一类字的教学,我还是觉得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范写、多次范写是很重要的,我们们现在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熟练,对在黑板上书写就越来越生疏,孩子们被课件上的图片、生字卡片“惯”得有些懒于动笔了。今天的课上,陈老师反复地在黑板上示范写字,第一遍写,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的笔顺、书写每一笔的方法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写是巡视了孩子们自己练习写字发现了一些问题后逐一地改正他们的错误写法和笔画。
另外,本节课还有几个细节值得提倡: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开始养成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因而需要老师多个心眼,时刻关注,提醒。如:“你有一对金耳朵,你很会听课。”“会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因为认真听别人发言,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很多知识。”等激励性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堂上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2、课堂上教师善于引导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读、赛读、齐读等方式以读贯穿始终,读中识字,读中学文,最终达成目标。
总之,这节课能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老师在课堂上能扎实地对学生进行字词训练,朗读训练。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倾听,而陈老师的评价语言又恰到好处,更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推波助澜。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中的古诗《画》时,本着上一节扎实、质朴的课的原则,我选定集中识字、感悟古诗为教学目标,通过对重点字和重点偏旁进行字理分析,对古诗进行想象感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以及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
目标确定好之后,在准备课的过程中,我有一个疑问:“远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是颜色的意思吗?可是除了画上的山可以有颜色以外,现实生活中的山从远处看也是能够看出颜色的。如果山上种满了树,那么远远看上去,山就是绿色的,“青山绿水”这个词就告诉了我们山是有颜色的,换言之,即便山上没有树,我们也能远远地看到山是深色的。那么“远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教参中没有对这里做解释,虽然一年级的古诗教学不需要逐字理解,只强调感悟,但是,这里不明确出来会影响学生对古诗以及画面感悟的方向。经过思考,我认为这个“色”指的是“景色”。艺术源自生活也高于生活,哪怕画面中的山离我们再远,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想要突出的山中景色。明确了“色”的所指,我设计了“想一想,画中的山上都会出现怎样的景色?”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古诗的画面和诗意。经过课堂生成,感到这个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说得也很好,想象展开得比较充分,并且由此引申下面的大问题:“山上有水有瀑布,却听不到水的声音,是因为这是一幅画,你还能从哪看出这是一幅画?”进而引导学生去找,去说,去展开想象,达到感悟全诗的目的,实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活动。
一年级的教学,识字还是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将要求认的11个字按照“半包围”、“左右”、“上下”、“独体”四种结构出示,指导学生从看拼音读词,到去拼音认词,再到单个生字的拓展、结构与偏旁的`认识进行学习。重点偏旁进行拓展生活中的字的训练,向学生渗透以一带多,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通过字理的分析,对本堂课重点要学的偏旁“走之底”进行教学,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态演示来明确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这个偏旁,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也贯穿《六书》中的造字原则,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和回忆象形字,使学生记字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加一加、讲字理。课堂生成后,感觉学生对不同的记字方法还是比较感兴趣,伴随着赢得金钥匙,打开智慧锁的整体设计,整堂课学生兴趣也都较高,也都乐于参加课堂。
本堂课结束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还有一些问题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古诗教学,一定要强调从整体感知诗意,从整体中来,展开想象进行感悟之后,再回到整体中去。课堂教学中,在展开想象,感悟古诗的环节结束之后,我只通过教师结合山水画来朗诵古诗和学生集体试背、指名试背的方法来回归古诗。想想,在学生展开想象感悟完古诗之后,如果我能够再将古诗的诗境做以整体的叙述小结,再来试背古诗,进行回归,整堂课的教学可能会更充实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