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一座城池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1
《一座城池》很黑色幽默。之前看过韩寒的书,比较早期的《三重门》。那个时候觉得很有共鸣。而《一座城池》,我看到了更多的对这个社会的无奈,于是只能冷嘲之。
《一座城池》是能让人看着发笑的书,不过更让我发笑的是贝塔斯曼书友会在推荐这本书时做的推广文案——那个文案八成没看过这本书。这本书里写的,并不是韩寒心中向往的城池,而是想要逃离的城池。
在书里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蛛丝马迹看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令人心中不悦甚或愤怒的事件,文章的2个,不或许可以说是三个主人公都是文化素质很低,甚至可说没有常识的人物:为了测试温度计有没有坏竟然拿去火上烤,不知道江水不会结冰……
书里把人们爱看热闹的劣根性夸张到了极致:为了近距离的观看化工厂的爆炸现场,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往前冲着去凑;或者为了看消防队员怎么救活可以围成一圈看着一家杂货铺化为灰烬;夸张的极致是发生了产生蘑菇云的爆炸、震碎了玻璃,人们除了第一反应的看热闹,就是疯抢别人的东西陷入无政府状态;最离谱的还有为了看到底有多少车能够在雪后结冰的桥的另一端掉进为铺设管道而挖的两米深的大坑,竟然无数的人拿着相机等着拍照、拖吊公司的人等着在坑旁边捞车……
对于书里讲述的“我”曾经的两个梦境与现实的巧合和差异,也许就是韩寒的深意所在,梦里的我不知所以的在奔跑,现实中的我也在茫然的奔跑,奔跑的时候仿佛有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似乎在奔跑的反方向。梦里的铁轨是平行的,但现实中的铁轨是交叉的。我们的希望和现实总有差异。
一座城池,我想书里的城池是我们都想逃脱的,而我们梦里的城池又在哪儿呢?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2
或许刚开始还在摇摆不定是否选这本书,最后还是决定阅读。《一座城池》承袭了韩寒以往黑色幽默的写作风格,可似乎,这部作品与他其他作品还是略有不同的。这部作品以其幽默、嘲讽、夸张、荒诞的修辞手法,揭示了社会百态、人们当“看客”成为当时的主流。
本部作品的作者是八零后代表作家韩寒,他不仅是作家这个身份,他同时是赛车手和歌手。其代表作品有《三重门》、《毒》、《零下一度》等。《一座城池》这部作品是他迄今最为满意的作品,一部代表他文学创作最高水准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一座城池》这部作品描写“我”、“健叔”和“王超”等一群不羁青年在大学时光里的光辉岁月。“我”和健叔因一次打架事件从上海逃到一个小城镇,我们住在旅馆里,整日在这座城镇晃荡。后来认识了一个大学生王超。从此,王超和他的桑塔纳就和我们混在一起了。“我”和健叔跟着王超去他的学校看姑娘,无意中参与一次行为艺术,这让“我”回忆起以前的点滴。我们仍然整日在这座小城镇闲晃,这中间也遇到过许多奇怪迷离的事情。“我”不时做着“我”的奇特的梦,想着“我”曾经的女朋友。
《一座城池》这部作品中,看上去诙谐幽默的语言,其中却蕴含着引人深思的大道理。行文一开头就写“我”刚踏入小镇就遇到电话亭的黑心的老板;然后“我”与健叔在路上遇到几百人骑车冲向火灾现场围观;接着“我”和健叔、王超从销赃者那里买来的电器被警察查收,他们需要扣留或罚款,然而,扣留的费用竟然可以打折,其中包括要交食宿费、管理费和教育费等在内的费用;接着因雪天路滑看不到桥前方塌陷,车冲过桥顶掉进一大块为铺设不知名管道而挖开的壕沟。然而,许多人欢呼雀跃的数着掉进壕沟的车辆有多少;最后,这座小镇因爆炸而发生抢劫的恐慌。人们抢劫婚纱店、超市、银行,连昏迷中年人身上的东西也全部被扒光了。从以上的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小城镇交通秩序的混乱和人们的疯狂。在这样的一座城池里,赤裸裸的表现了社会的现实与无奈。“我”和朋友在这座小镇里经历了人生百态,看到这座城池的黑暗。“美的反面不是丑恶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而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当一辆一辆车辆掉进壕沟,人们所作出的不是及时了解当时所发生的事,而是萌生邪恶的念头,进行疯狂的抢劫。作者用夸张、荒诞的手法表现出现实社会的扭曲。
《一座城池》这部作品与其他作品相比,小说没有华丽的外表修饰,而是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叙写了这座城池里的百态人生。现实社会的扭曲,人们盲目从众的心理,社会财产的不均衡和官僚的腐败、司法的不公正。文章的结局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为文章的最后会写“我”离开小城镇。然而,文章最后似乎有点小温馨。或许,每个人的理想会有所差异,从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座城池。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3
今早上下了一阵雨,我看天气不热,就想出去转转,转到书店买了本书,韩寒的《一座城池》花了19、9元。结果,看到三分之一时开始觉的没意思,看到一半时,我开始心疼那19、9元人民币。哎,多好的一名字《一座城池》,只是……不多说了,不过他揭露的一些社会现象还是很真实客观的。可有一句话我一直没弄明白,他是这么写的:“放心,抑郁症死不了的,张国荣都抑郁成那样了也没死。”他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好像是20xx年迎春之作吧。张国荣都自杀好几年了啊。我看完他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突然有些发毛。
韩寒、郭敬明都是八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做些比较,也是不可避免的,虽说郭敬明的作品被说为是抄袭,但说心里话他的作品真的很耐看,文学方面的东西我懂得并不多,只是觉得既然是书,那就要让读者能够投入的看。可最近书店摆了很多郭敬明著的近似于看图说话的书,每一页上也就三四句话配上一幅很大的图片,我挺反感的。连翻都不愿去翻。但怎么说呢,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嘛,也许有人会喜欢。
韩寒出版的第一本书《三重门》非常好看,读者也非常多。后来他又出版的书我都没有看过,再后来看了《毒》、《长安乱》。可能因为《三重门》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看这两本的时候觉得写得不是太好。他又出版的《就这么漂来漂去》,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很感兴趣,可一直都没仔细看,也就不知内容如何了。再就是《一座城池》了。总之看他的书,情绪上不会有太大浮动。也没有什么让人真正感触的地方。只是在自己很叛逆或突然憎恨什么的时候,看他的书会觉得很过瘾,像是借了别人的嘴骂人一样。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也就只能算得上一个读者的读后感而已。
每种工作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好的,作家要对他自己出版的书负责,他需要对得起他的每一位读者。歌手要对他唱的歌负责,他需要对得起他的每一位听众。护士也一样的,她要对她的病人负责。
读一座城池有感 篇4
这两天看完了韩寒的《一座城池》。
韩寒的名字算是童叟皆知,据说《三重门》写得是如何的好,不过我是一直没有兴趣看这本书,总觉着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再怎么有才,生活阅历在那里摆着,他的思维见解也不过是个小屁孩学大人。后来听到徐静蕾对他的夸赞,让我有些好奇,正好拿到这本书,就来看看。
故事情节简单,夸张了的生活,有些黑色幽默。通篇的意识流,有时下流行的颓废的做派,我看不懂他要表达的情感,也许仅仅就是写小人物的故事,写一天一天混着的日子。就如同我们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的,夹杂着许多的无可奈何、啼笑皆非。
虽然结束得莫名其妙,但我还是兴致盎然的看完的,因为语言算是诙谐,常常惹人一笑,毕竟轻松。
总结一下:个人以为,《一座城池》算是速食小说,仅供茶余饭后的消遣,看完了就不用再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