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大班下期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在美术活动中已经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创作,他们更热衷于一些立体的艺术作品,因为立体的艺术作品更生动,更有趣味性!为此我设计了这节艺术活动。这次活动孩子们打破肖像画的常规,利用纸弹簧,把面部的五官生动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了幼儿的艺术审美情趣。
二、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各种表情图片,感受面部丰富的表情并把握其特点。
2、幼儿尝试创作新形式的肖像作品,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课件、美工材料(棒胶、剪刀、彩笔),废旧杂志的人物肖像,纸条若干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设计出代表某种表情的五官,并画出剪下。
活动难点:制作纸弹簧时要注意折叠整齐,才会起到更好的弹簧效果。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故事,在听故事之后,你们要告诉我“在故事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表情?”
1、请幼儿欣赏故事,并回答问题。(有忧郁、哭泣、开心、生气!)
2、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种表情图片,请大家欣赏。
(二)欣赏老师带来的各种表情图片(播放PPT),请有幼儿说一说各种表情,五官有什么变化?
1、讲述各种表情
微笑:眼睛眯眯的,嘴巴变成弯弯的一条缝,向上翘。
大笑:眼睛挤住,嘴巴张的很大,漏出满口的牙。
害怕:眼睛瞪得很大,嘴巴也张得很大。
难过:眉头皱着,嘴巴撅着
哭泣:嘴巴向下咧着,满脸泪水
邪恶的笑:嘴巴是弯弯的向上翘,微笑的样子,可是眼睛确是恶狠狠的。
2、小朋友们说一说经常哭好呢?还是经常笑好呢?(使幼儿知道良好的心情有益健康,教育幼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人)。
(三)教师出示范画并讲解创作要求:
“你们想不想自己创作一幅你喜欢的跳动的表情画呢?”
1、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
(1)出示一幅废旧杂志的人物肖像,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表情?
(2)再出示一幅弹簧画作品,请幼儿再说说是什么表情?这幅画是怎么制作完成的?(引出弹簧画的名称:先在白纸上画出眼睛、嘴巴,然后剪下来,中间用纸弹簧连接起来,这就叫做弹簧画)。
(3)教师重点示范纸弹簧的折法,注意折叠整齐。
(4)把画好的眼睛嘴巴粘在纸弹簧上,再粘到杂志的肖像上。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辅导。
(1)可引导幼儿粘贴眉毛的不同表情。
(2)提醒幼儿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和卫生要求。
(3)请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给客人老师欣赏,并讲述自己的作品。
五、活动结束
1、
2、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和老师动作的表演,学习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
2、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所喜爱的或参加过的运动项目。
3、体验将美术作品编成小故事的成功感。
4、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添画来表达自己的联想。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油画棒、绘画纸、勾线笔;
2、老师示范动作以及与动作相符的简笔人物画1张;
3、网上收索运动场景片段。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片段,引发讨论:
(1)里面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做哪些运动?
(2)你们喜欢做哪些运动呢?你做过哪些运动呢?你来做做动作让大家来猜一猜那是什么运动吧。
二、观察运动者的四肢动作,学习简笔画运动身姿的技能
(1)老师也喜欢运动,看,老师喜欢的是什么运动?(老师示范跳绳的动作)
(2)仔细观察,老师的手臂和腿是怎样的?弯的还是直的?
(3)你会画跳绳时的老师吗?怎么画呢?
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后老师出示范图,讲解简笔画运动身姿的要领:一画脑袋注意方向,二画身体跟随脑袋,三画双腿注意弯直,四画手臂看运动。
三、老师再次示范动作,个别幼儿上前示范,巩固技能老师示范跑步的动作请幼儿上前示范,幼儿示范时老师用语言帮助提醒:侧面的运动头应该怎样?腿呢?手臂是一个方向的吗?以此帮助幼儿巩固绘画技能。
四、幼儿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运动或者参加过的项目,教师巡视指导
(1)你喜欢什么运动呢?你参加过什么运动呢?赶紧把它画下来吧。
(2)鼓励能力强的画几个运动项目,注意能力弱的幼儿的个别指导
活动反思:
《大家来锻炼》是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的实践活动课。目的在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检验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情况。通过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涵丰富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从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出发,把体育锻炼课与数学课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锻炼中、游戏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先让学生介绍学校和自己喜欢的活动,想一想从中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到校园中找数学题,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半,一半学生分小组进行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另一半学生则仔细观察找出数学问题并记在小卡片上,组织好学生按计划进行活动。在教学中,还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发现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做硬性规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整节课学生表现非常活跃,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思维反应很快。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笔点转的方法画樱桃。
2、耐心添画细节,合理布局。
3、乐意评价同伴的作品。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用毛笔画圆的基础。
2、樱桃实物及范画。
3、国画工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樱桃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樱桃的外形特征。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樱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2、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讨论画法。
(1)教师:你们觉得这个圆应该怎么画?(幼儿回忆、探索小圆的多种画法,教师提炼总结)
(2)教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画出小圆呢?具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画的?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3)教师小结:以前我们学过用点画的方法画圆,两笔画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画圆方法——一笔点转法。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基本画法:用大白云蘸赭红色在纸上一笔点转出球体;用小勾线笔蘸浓墨,中锋勾樱桃柄、点果脐(注意樱桃柄的方向要有变化);若画面中有很多樱桃,应适当注意疏密关系。
4、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发表评价意见。
教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活动反思
曾听过一位老师的研讨课《新型玻璃》中有一个环节“一字组多词”。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上节课新学的两个常用字,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一分钟,后汇报学习成果,比一比哪个组组的词多。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不仅对组词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还对小组成员的合作状态、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情绪进行逐一即时评价。对小组的评价不仅有定量评价(根据组词量给小组加分),也进行定性评价,“第四小组,组长很能干,他根据学习要求迅速分工,有的查词典,有的查词语手册,有的查成语词典,有的做记录,这种分工合作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老师很喜欢。”
这位老师的评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的即使评价在潜移默化中肯定和宣传了正确的小小组学习方法,这种评价的'过程,比单一的说教要有用适切得多。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存在着如下弊端:1、单一不全面。即时评价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忽略甚至遗漏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个体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2、单向缺互动。评价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项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3、单调不丰满。评价语言及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艺术性,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认识到这一点后,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时刻注意到自己即时评价语言的重要性。比如在这堂课上,我是这么做的:对于小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明确人人积极参与的小小组给与当场表扬;深入小小组指导学生之间互动评价;在交流时,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运用略显夸张的语气语调动作来肯定宣扬,如:多棒的问题!你怎么那么聪明!老师都佩服你了!快快给点掌声啊……即时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即时评价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我想作为老师,重视学会合理正确的运用即使评价是非常必须的。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自行车的结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能独立设计自行车。
2.尝试用手捏、盘等方法创造性地制作自行车。
3.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童自行车一辆。
2.多媒体课件:自行车。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展示自行车实物。
(1)教师:请你们仔细看看,自行车是什么样的?由哪几部分组成? (幼儿思考、讨论、回答)
(2)教师:车头像T字,用来掌握方向;轮子是圆形的,便于行走;坐垫像三角形,方便骑乘;两边的脚踏板在受力后可使轮子滚动。
2、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集体讨论、交流。
(1)教师:说说这些自行车与你们刚才所看到的自行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并适时。
3、指导幼儿设计自行车。
(1)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扶手、轮子、坐垫和脚踏板等,可是它们的外形却多种多样。只要美观大方,骑乘轻松方便就能让大家喜欢。
(2)教师:今天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4、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反思。
师幼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并针对不足提出合理建议。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 在美术区写生用的画板、纸和笔,让幼儿写生自行车。
☆环境创设 开辟“自行车的发展史”专栏,让幼儿欣赏、了解更多的自行车。
☆家园共育 ①与幼儿共同搜集有关自行车的资料,如实物、画册或图斤,帮助幼儿了解自行车的相关知识。②亲子活动:家长教幼儿学骑自行车。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行车的结构造型。
评析
本活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课时,认识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画出图片。第二课时,根据设计图运用陶泥来制作自行车。幼儿在不断的欣赏与交流、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计划性、创造性的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