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说目标]
1.知识能力:掌握生字词;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
2.过程方法:理解课文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
[重点]
理解本文写景的方法;
[难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
点拨法、朗读法、讨论法、交流法。
[学法]
1、圈点批注。
2、诵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回忆童年最有趣的事,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四、合作探究:
1、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百草园中哪些景、物很有乐趣?乐趣体现在哪些词语上?画出这些词语;②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些角度描写百草园的景、物?③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从低到高、从静到动、由动物到植物
2、默读课文3至6段,思考:①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②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7、8段,思考:①这两段写了什么?②画出写捕鸟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如:能把“便罩住了”的“罩”换成“盖”吗?
4、齐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这一段的三个“也许是因为……”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5、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边考虑:“我”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印象如何呢?
6、分角色读课文第13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读叙述部分)读完后概括:①这几节写了在三味书屋的哪些生活?流露作者怎样的感情?②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态度如何?
8、讨论主题:课后练习一3
五、拓展延伸: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认为应该如何写景?
六、布置作业: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写一篇小作文
小学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2、学习谴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方法】
情境体验法,通过引导想像(如百草园的美景)、动手实践(如雪地捕鸟)、模拟表演(如私塾先生读书),并通过口头造句、书面写作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变讲堂为学堂。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性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赏析课文
1、详学百草园部分:
⑴ 作者回忆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为两部分。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标题?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答案不求一致:有《我的乐园──百草园》、《童年的乐园》、《童年趣事》等。
⑵ 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
第2段。
学生齐读第2段。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百草园的美景,并给学生时间,将之扩写得更细腻逼真,富有诗情画意的想像引导和扩写训练,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增添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⑶ 讨论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
⑷ 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仿例造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⑸ 春夏时的百草园是如此美丽迷人,充满趣味,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
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捕鸟时紧张而又愉悦的心情。并准备竹筛、短棒、长绳等捕鸟用具,让学生按照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动手演示捕鸟过程。这样,既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体会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连贯,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增添了课堂情趣。
印发或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的'片断,与课文比较阅读,扩大阅读面。
2、略学三味书屋部分:
讨论:
⑴ 私塾先生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表现?
读书的样子。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描写,模仿先生读书的样子。
⑵ 描写了教书先生的哪些方面才使人物形象如此生动形象?
答案略。
小结:作者并未表现出对私塾先生的厌恶感,尽管先生有些迂腐、古板,但不失为是一位教学认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鲁迅看来,三味书屋的生活和百草园一样,是值得留恋和回忆的。
三、拓展延伸
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四、布置作业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鲁迅童年的欢乐,同学们也是刚刚走出童年的大门。童年就像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绿水、幻想、冒险;有晚归的牛羊,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童年,浓缩了一段令人回味留恋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美丽迷人的童话。童年的幻想多彩诱人,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同学们能不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把童年的趣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和鲁迅先生一比高低呢?
小学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是作者儿童时代生活的恋歌。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的鲁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制度表示不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本文写景的手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情。
教学方法:
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章,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字音
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shuaì??缠络luo?竹筛shāi觅食mì??鼎沸?dǐng??锡箔bó?鉴赏jiàn?脑髓suǐ?盔甲kuī?蝉蜕tuì?秕谷bǐ??锡箔?bó?倜傥tì?tǎng拗ǎo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
2、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请指出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哪一段是过渡段?
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五、合作交流,感悟探究(百草园的生活)
1.阅读1-8段,读后请同学们给个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1)有趣的景物;
(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2、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3、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明确:(1)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2)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5)融情入景,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6)善于运用联想。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5、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小学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童年趣事。通过学习让同学们不仅能够体会作家笔下各种童年的酸甜苦辣,引起学生的共鸣,本文作为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起着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反映身边景物的兴趣,本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熟教育的若干侧面。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目标: 识记本课生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课文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儿童情趣。
教学重点 难点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童年的乐趣集中在百草园里,百草园主要是景物的细致描绘,所以我把课文描写百草园确定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百草园的思想感情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通过接力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咀嚼,感受课文的内涵。
2、 启发问答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问,以促进学生主体活动由易到难、循序渐出,引导学生一步步研读课文,思考释疑,逐步达标。
3、 圈点法
让学生点出景物描写的词语,感受语言用词的形象。
4、 综合训练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以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析为目的,采用不断质疑,不断训练读写,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着重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发现,去探索,关键在第二自然段和捕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走入作者的生活去感受百草园的趣味盎然。
四、说教学设计
1、导入课文 设计让学生说自己童年的乐园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介绍鲁迅
3、感知课文 为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接力朗读,一个接一个各读一段。这一步环节的朗读目的是了解熟悉课文,字词正音。
① 从课文标题看作者写了哪两个地方? 那我们刚说的作者的乐园在哪?
②作者“我”的乐趣表现在哪里?(读百草园部分)
③哪件事觉得最乐,为什么?
④这乐按什么顺序写、写了哪些景物?
⑤这部分除了写乐还写了什么?这是属记叙中的插叙,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3、小结拓展
①那你们现在的乐园在哪儿呢?与鲁迅先生的相比谁最乐。(教师出示写作背景)。
理解文章主要 内容 挖掘主题
板书
乐景
乐园 乐闻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 乐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