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教学重点】
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读中悟情、情中明理。
【教学课时】
二课时
一、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板书:爱因斯坦)你认识爱因斯坦吗?简介爱因斯坦。
(板书:小女孩)为什么要在“女孩”前加“小”字?
(2)想想课文可能写什么?
2、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3、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理清课文分段。
6、书写描红、练习。
二、第二课时(参赛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句子,品读人物对话,领会课文内容。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2)设定悬念导入:父亲告诉女孩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孩纳闷什么?为什么纳闷?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读课文吧!
2、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有关女孩纳闷的句子。
(2)多媒体展示句子,提问:纳闷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的意思?为什么纳闷?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
(3)多媒体展示有关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请生填填。运用文中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人。
(4)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期坦是怎样的?
过渡:还有什么令小女孩纳闷呢?联系上文找出父亲说的话。
(5)指导朗读,读出父亲高兴、激动、崇拜的心情。
(6)提问: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
(7)播放小博士的介绍,父亲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8)师小结。
3、精读感悟第4、5自然段。
(1)多媒体创设情境,范读。
(2)提问:你认为老师朗读的怎样?为什么要这样读?
(3)相机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怎么谈得上伟大?”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4)“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但愿你肯教我。”同桌练读,指导朗读,抓住“温柔的目光”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个鬼脸“但愿你肯教我”,从品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童心、虚心。
(5)提问: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随机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噢”的读法,感悟爱因斯坦的平易、谦逊。
(6)分角色朗读,师小结。
4、学习第6—8自然段。
过渡: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回事?
(1)默读、提问:“吓了一跳”怎么理解?为什么?
(2)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变成了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小姑娘,面对变了一个人的爱因斯坦,你心情会怎么样?指导朗读,师生接读“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3)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变?
(4)小女孩使爱因斯坦的什么发生变化?师描述生想象房间“一塌糊涂”请你想象一下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好房间的情景,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说说?
(5)师小结。
5、延伸明理。
(1)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房间凌乱,穿着不整?爱因斯坦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什么?
(2)引导:正因为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所以无暇顾及生活小节,甚至连走路都在埋头思考问题。同学们,从这些平凡的生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爱因斯坦?
(3)提问:你认为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
(4)作者是怎样塑造爱因斯坦的伟大?体会写法选用平凡的生活,通过刻画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的伟大,这是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5)师小结。
(6)师生共赏爱因斯坦名言。
6、布置作业:
小练笔《伟大与平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教学重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明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板书:爱因斯坦)你认识爱因斯坦吗?简介爱因斯坦。
(板书:小女孩)为什么要在“女孩”前加“小”字?
2、想想课文可能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理清课文分段。
六、书写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参赛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句子,品读人物对话,领会课文内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2、设定悬念导入:父亲告诉女孩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孩纳闷什么?为什么纳闷?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有关女孩纳闷的句子。
2、多媒体展示句子,提问:纳闷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的意思?为什么纳闷?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
3、多媒体展示有关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请生填填。运用文中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人。
4、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期坦是怎样的?
过渡:还有什么令小女孩纳闷呢?联系上文找出父亲说的话。
5、指导朗读,读出父亲高兴、激动、崇拜的心情。
6、提问: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
7、播放小博士的介绍,父亲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8、师小结。
三、精读感悟第4、5自然段。
1、多媒体创设情境,范读。
2、提问:你认为老师朗读的怎样?为什么要这样读?
3、相机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怎么谈得上伟大?”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4、“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但愿你肯教我。”同桌练读,指导朗读,抓住“温柔的目光”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个鬼脸“但愿你肯教我”,从品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童心、虚心。
5、提问: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随机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噢”的读法,感悟爱因斯坦的平易、谦逊。
6、分角色朗读,师小结。
四、学习第6—8自然段。
过渡: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回事?
1、默读、提问:“吓了一跳”怎么理解?为什么?
2、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变成了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小姑娘,面对变了一个人的爱因斯坦,你心情会怎么样?指导朗读,师生接读“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3、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变?
4、小女孩使爱因斯坦的'什么发生变化?师描述生想象房间“一塌糊涂”请你想象一下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好房间的情景,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说说?
5、师小结。
五、延伸明理。
1、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房间凌乱,穿着不整?爱因斯坦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什么?
2、引导:正因为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所以无暇顾及生活小节,甚至连走路都在埋头思考问题。同学们,从这些平凡的生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爱因斯坦?
3、提问:你认为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
4、作者是怎样塑造爱因斯坦的伟大?体会写法选用平凡的生活,通过刻画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的伟大,这是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5、师小结。
6、师生共赏爱因斯坦名言。
六、布置作业:小练笔《伟大与平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作业
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总结表现结果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自由表现:选择一个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角色表演、边读边演)来表现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第一次相遇撞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次相遇遇
第三次相遇等待
【作业设计】……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本文是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亲情依依”。本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天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为四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导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其中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的对话所包含的任务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领悟其中科学家的一颗童心和潜心于科学而忽略了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然后从课文所写的几处相遇情节,切入“这几次相遇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2、体会爱因斯坦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A读悟第一次相遇。
抓住“衣衫不整”、“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和“纳闷”、“仍是……仍是……”等词句来感受科学家只知思考科学问题,而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
抓住“撞上”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受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B读悟第二次相遇。
抓住“我是……,但并不伟大”和小女孩的评价的朗读感悟,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抓住“温柔的'目光”、“鬼脸”这些动作、神态和一段有趣的“小老师”教“老学生”的对话,朗读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和一颗童心。
C读悟第三次相遇。
抓住“到处”、“一塌糊涂”等词语来感悟科学家工作的艰辛,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感受;同时抓住“小教授”煞有介事地手把手教科学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悟这人间的爱心和一颗真挚的童心。
D读悟末节。
抓住和女孩父母的对话感受科学家已经把小女孩当成一个真正的朋友,感受科学的巨人在一个孩子面前是这样的慈祥,平和。
三、课题练笔。
引导学生抓住几次“相遇”的第一句话,感受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的越来越亲密的关系,请你找一些表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亲密的句子读一读,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吗?理由呢?读过后,请大家用几句话,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并组织集体交流)
四、拓展延伸。
1、向学生展示一组爱因斯坦和蔼可亲的照片,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和了解。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爱因斯坦的故事,在班内交流。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你能用一、二句话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吗?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小结(多媒体显示):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难怪文中小女孩的父亲称他为“最伟大的人”
板书:“最伟大的人”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它没有从科学成就的这一方面来介绍爱因斯坦,而是写了他与一个小姑娘之间发生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从他与小姑娘的交往之中来感受爱因斯坦人性的伟大。
二、理清课文脉络
1、文中讲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哪几次交往?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标题
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2、过渡:课文详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自学要求
多媒体出示:
快速地通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细细地读一读。思考:这次相遇小姑娘对爱因斯坦有怎样的印象?你从中又体会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桌可以互相讨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
(一)相撞
1、可以哪这句话来概括小女孩对爱因斯坦外貌的印象:
“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联系上文来理解这句话:
老人蓄着一撮(zu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tā)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爱因斯坦打扮显得与众不同,“短而硬”“深陷”“蓬乱”等词让人看到了这人衣冠不整的模样;
“又肥又大”“裹”“趿拉”,衣着的随意透露出他在生活中的不拘小节,他多么像童话里的巫师。细腻的外貌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活生生的科学“怪人”——爱因斯坦。)
2、为什么爱因斯坦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呢?
先板书:不拘小节
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满脑子只知道研究科学问题。
文中那些描写表现了这一点?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3、小结
爱因斯坦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潜心研究科学,不拘生活小节。
板书:为了科学事业不拘小节
4、你还能说说爱因斯坦投入地研究科学的例子吗?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
5、除了对爱因斯坦特殊的外表深有体会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吗?
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他有着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作为一个大科学家完全没有傲慢、无理的态度。
被撞了,竟友好一笑,向小姑娘道歉,透出老人的平易、慈爱、宽容和若有所思;
板书:平易、宽容
6、引读第3小节
在父亲的心中,爱因斯坦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所以听后非常兴奋。
指导朗读。
小女孩却很纳闷,引读。
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7、小结:不经意地一次相撞,让小姑娘认识了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可内心却很纳闷,这个衣衫不整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过渡:那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我们继续交流。
(二)相遇
1、仍……仍……
爱因斯坦与往常一样,还是不注重打扮,只知道潜心研究科学。
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印象:
“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
小女孩是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
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小女孩认为伟人应该是讲究穿着,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很有绅士的味道。
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衣衫不整。怪不得小姑娘会这么说呢。
读了小姑娘的这句话,我们也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板书:天真直率
2、读了这部分内容,爱因斯坦又给小姑娘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①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
出示:“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充分表现出他的谦逊诚恳。
板书:谦逊诚恳
②出示句子: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物理难题、科学上的疑难杂症。
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说的话,对此爱因斯坦并没有感到生气,而是感到很欣慰,因为他觉得小姑娘的天真直率打动了他,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也说明爱因斯坦幽默、友善、有一颗童心,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板书:有一颗童心、乐于与孩子交往
其实,表现爱因斯坦爱孩子,有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的故事还不少呢。
多媒体出示:《仅仅是一把糖果》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金。”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难道你不能少为苏菲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想不明白。这一天,助手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爱因斯坦告诉助手:“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3、人们常说拥有一颗童心,就是一个天使。爱因斯坦的童心感染了我们,更感染了文中的小姑娘,一起读一读描写小姑娘的句子。
瞧,小姑娘是多么乐于助人,教得一本正经,学生学得也很认真。
板书:乐于助人
4、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感受爱因斯坦:友善、调皮、童心
小女孩:天真、一本正经
5、小结:第二次相遇,爱因斯坦的谦逊诚恳、富有童心,给小姑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三)相邀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印象:
小姑娘看见他时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谦虚,虚心地接受小女孩的教导,乐意与小姑娘交往。
指导朗读
2、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为了科学事业不愿意把时间放在整理房间上。
3、“呵,小教授,请你在教教我。”
板书:平易、乐于与孩子相处
4、这一部分中,对小姑娘的描写也很有趣
小姑娘:“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小姑娘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和“大孩子”了。
“手把手地教”
板书:认真负责
5、小结:小女孩不仅天真率直,还有一颗美丽勤劳的心,她用自己的真情建立了与爱因斯坦的深厚友谊。
6、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引读
2、你从爱因斯坦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互交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活象一对忘年交,爱因斯坦真是以为慈祥可敬的老人。
3、指导朗读
六、总结
1、经历了小姑娘与爱因斯坦交往的过程,我们不仅看到他们由不熟悉到熟悉,还看到他们已成为一对互较互学、乐在其中的忘年交。现在,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下: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写作方法总结
本文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伟大而又平凡的爱因斯坦,还让我们认识了天真直率、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的小女孩。从全文看,我们所看到的爱因斯坦,也是从小女孩的眼中所折射出来的。可以说,两个形象缺一不可。所以本文的题目是: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与”字也说明这两个人物应该是相提并重、相辅相成。
七、拓展延伸
1、除了书上描写的爱因斯坦,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呢?
2、古今中外,伟大的人不计其数,你读到过哪些伟大的人或者伟大的事?你是怎么理解伟大的?孩的教导,乐意与小姑娘交往。
指导朗读
2、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为了科学事业不愿意把时间放在整理房间上。
3、“呵,小教授,请你在教教我。”
板书:平易、乐于与孩子相处
4、这一部分中,对小姑娘的描写也很有趣
小姑娘:“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小姑娘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和“大孩子”了。
“手把手地教”
板书:认真负责
5、小结:小女孩不仅天真率直,还有一颗美丽勤劳的心,她用自己的真情建立了与爱因斯坦的深厚友谊。
6、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引读
2、你从爱因斯坦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互交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活象一对忘年交,爱因斯坦真是以为慈祥可敬的老人。
3、指导朗读
六、总结
1、经历了小姑娘与爱因斯坦交往的过程,我们不仅看到他们由不熟悉到熟悉,还看到他们已成为一对互较互学、乐在其中的忘年交。现在,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下: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写作方法总结
本文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伟大而又平凡的爱因斯坦,还让我们认识了天真直率、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的小女孩。从全文看,我们所看到的爱因斯坦,也是从小女孩的眼中所折射出来的。可以说,两个形象缺一不可。所以本文的题目是: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与”字也说明这两个人物应该是相提并重、相辅相成。
七、拓展延伸
1、除了书上描写的爱因斯坦,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呢?
2、古今中外,伟大的人不计其数,你读到过哪些伟大的人或者伟大的事?你是怎么理解伟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