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说课稿 篇1
说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浪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雷锋精神,做诚实、勤劳、关心别人的孩子。
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歌颂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全诗共五小节,以问答的.形式回忆雷锋做好事及孩子们学习雷锋的表现。
说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说教学难点:
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领悟。
说教学方法:
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听歌曲吗?(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生说说为什么把雷锋当成学习的榜样?
2、雷锋叔叔已经牺牲了,可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你能找到他吗?(出示课题)
3、认识生字:“雷”“锋”。
二、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教学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能准确认读
(2)、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词后向组员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3)、能顺利的朗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评选出本节课的“小博士”
(1)、闯关大比拼:课件逐个出示要掌握的字或词,让学生认读。
(2)、找朋友,针对“我会写”中的字,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他们,并分别组词,替他们找朋友。优胜者被评为“识字小博士”。
(3)、有难大家帮
学生质疑,大家共同讨论、交流、解疑。
4、生字已掌握了,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课文读地怎样。自己再认真读读。
(1)、提出要求
声音宏亮
认字准确,能读准带生字的句子。
(2)、指名读
(3)、老师也来读读,大家帮老师提意见。
(4)、组内练习,试读课文。
(5)、以组评比,选出“朗读小博士”。
5、我们再来学写几个字
多媒体出示:冒、迹、滴、锋、泥泞
(1)、自愿当小老师
选小老师教大家写字。愿意选哪个字就教哪个字。
(2)、巩固练习:教师指导,选出“写字小博士”
三、鼓励
给评为“识字、朗读、写字”博士的小朋友戴上“博士帽”。
四、延伸
收集雷锋的故事和资料。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课文以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为主线,通过描绘孩子们在寻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雷锋叔叔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雷锋精神,激发他们学习雷锋、争做好少年的热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雷锋叔叔的高尚品质,激发他们学习雷锋、争做好少年的热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雷锋叔叔的高尚品质,激发他们学习雷锋的热情。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雷锋叔叔的事迹视频或讲述雷锋叔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2、初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细读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键问题,如:“孩子们在寻找雷锋叔叔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深入感悟
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进一步感受雷锋精神的可贵。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5、总结提升
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雷锋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争做好少年。
五、板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寻找足迹——助人为乐
所见所闻——无私奉献
学习雷锋——争做好少年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锋精神的可贵。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视频、讲述故事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然而,在引导学生深入感悟雷锋精神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雷锋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是一首儿童诗,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全诗共五个小节。第1-2小节写“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小溪向我们讲述雷锋冒着蒙蒙细雨,在泥泞路上抱着迷路孩子的事迹。“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说明环境恶劣,行走困难。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通过“脚窝”一词,可以想象雷锋在泥泞的路上抱着孩子、冒着细雨行走的艰难。第3-4小节写“顺着弯弯的小路”寻觅,小路向我们讲述雷锋踏着荆棘、流着汗滴背年迈大娘的事迹。踏着荆棘,说明小路难行。因为小路难行,背着大娘的雷锋洒下一路汗滴,仿佛“花瓣上晶莹的露珠”。通过“背”“踏”“洒”一连串的动词,可以想象雷锋叔叔背年迈的大娘非常吃力。这四个小节的描写很有画面感,鲜活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相得益彰,自然表现了雷锋叔叔关爱他人的决心、毅力。第5小节概括地写“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两个“哪里”一头一尾,凝练概括,点明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的主题。教材泡泡中的“我找到了身边的“雷锋””与课文呼应,旨在告诉我们雷锋精神永存,人人都在学雷锋、做雷锋。全诗语言简洁,相似的结构,反复的句式,读来朗朗上口。插图是吴为山先生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雕塑作品,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雷锋朝气蓬勃、迈步向前的精神风貌。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试着背一背课文。
3、通过了解雷锋的事迹培养学生成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优秀少先队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雷锋精神,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四、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转转盘”的游戏。
教师将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写在转盘的13个等分区间内。指名上台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指针指向一个汉字,该生读出这个汉字并口头组两个词。依此进行游戏。
2.小组内指名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组内其他学生听写词语,然后组内互评互纠。
雷锋叔叔足迹昨天昨晚洒水温和温暖暖气
雷锋叔叔足迹昨天昨晚洒水温和温暖暖气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4.师生对读本首诗歌。
(二)指导朗读,感悟诗情
1.引导学生发现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1)教师范读第1、3小节,学生听后说说自己的发现。(第1、3小节都有相同的问句。)
(2)教师再读第2、4小节,引导学生观察第2、4小节第一行诗句有什么特点。(都是答语。)
2.指导朗读第1、2小节,读好问答的语气。
(1)指导朗读问句。
课件出示句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①指导观察这一句和课题有何不同?(比课题多了一个短句“你在哪里”。)
②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语速、语调上的变化。
③指几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④教师小结:第一个“你在哪里”后面是逗号,朗读时稍显沉稳。第二个“你在哪里”后面是问号,朗读时,语气上扬,由急到缓,语调适当延长,读出“急切”之意,表现出心中呼唤雷锋的迫切心情。
(2)指导朗读回答的诗句。
①学生自由读第2小节,体会朗读的语气。
②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后教师示范读。
③小结:小溪的话要读得肯定有力,要借助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来提升朗读的效果,如,读“瞧”,语气要上扬,停顿稍长,可加上适当的动作或借助惊奇的神态来朗读,读“瞧”后面的语句,要提高音调表现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意。
(3)多形式朗读第1、2节: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读出区别,读中感知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3.同桌互读第3、4小节,再全班交流、朗读。
4.指导朗读第5小节。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主读。
(2)思考:这一小节应该怎么读?
提示:朗读“啊”时,可稍微延长声音,停顿久一点儿,凸显顿悟之意。“终于找到了”读出惊喜,最后一句中的两个“哪里”重读,语速稍微慢一点儿。
5.(课件播放朗读音频)全班齐读后再多形式朗读。
(三)细读诗句,想象画面
过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我们再到诗歌中去找找吧!
1.品读诗歌第1、2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1)自由读,想一想:雷锋叔叔曾在哪里做了什么事?
(2)理解“泥泞”一词的意思。
①学生读诗歌后自由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自己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泥、泞”两个字都是含有偏旁“氵”,再联系“泥”的意思来推测;也可以从文中“蒙蒙的细雨,路上的脚窝”等细节联系上下文来推测;还可以联系生活情景,想象下雨天在泥巴路上行走的情景来推测。
(3)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雷锋形象。
①指名读第1、2小节,学生边听边想象诗句描述的情景。
②想象周围环境。(课件出示长长的小溪、蒙蒙细雨、泥泞小路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蒙蒙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想象流淌的长长的小溪,下个不停的绵绵细雨,坑坑洼洼、湿滑不平的小路,还有一路深浅不一、歪歪扭扭的脚窝。
③想象人物表现。引导想象:在蒙蒙的细雨之中,雷锋叔叔是怎样“抱”着迷路的孩子的?从“抱”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泥泞的道路上,雷锋叔叔抱着孩子是如何行走的?
④感悟形象:下着蒙蒙的细雨,踏着泥泞的小路,即使一个人走也会很艰难,更何况要抱着一个孩子。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雷锋叔叔处处为他人着想,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人的精神。)
⑤升华情感,合作朗读第1、2小节。
雷锋叔叔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裹住了他的双脚,但他依然坚持把孩子送回了家。让我们合作朗读第1、2小节,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感受雷锋叔叔的高大形象。
(4)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生自由讲,再指名讲)
2.品读第3、4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1)指两名学生合作读第3、4小节,指导学生想象:通过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指导理解“年迈”“晶莹”的意思。
“年迈”,可以结合语境猜测,“年迈的大娘”,指大娘年纪大;还可以通过近义词来猜测它的意思:年迈—年老。
“晶莹”,其中的“晶”有三个日,可以猜测“晶莹”有“亮亮的'”意思;还可以出示水晶类等图来感受“晶莹”之意。
(3)小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画面描述。
(4)教师补充“雷锋背大娘回家”的故事。
(5)此时此刻,如果雷锋叔叔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6)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送迷路的小孩,背年迈的大娘,雷锋叔叔真是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的人。这样的雷锋叔叔,我们怎么能不爱他,怎么会不着急地寻找他呢!让我们合作朗读诗歌前四个小节。
3.品读第5小节,拓展想象,体会雷锋精神。
(1)齐读,思考:孩子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2)指导朗读:朗读“啊”时,可稍微延长声调,停顿长一点,凸现顿悟之意。“终于找到了”读出惊喜,最后一句中的两个“哪里”重读,语速稍慢。
(2)联系上下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寻觅”。
(3)指导学生拓展想象:
①我们又在什么地方遇见了雷锋?他在帮助谁?怎么帮?
②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身边的“雷锋”,让雷锋助人为乐的行为更加深入学生内心。
③指导学生说说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思考: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课文里所说的“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中的“雷锋叔叔”是当年的那个“雷锋叔叔”吗?
4.自由地、有感情地用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四)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冒、弯、留、背,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这几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且都是上宽下窄。
2.指导观察每个字的笔画及在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开展“雷锋故事知多少”的故事会,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争做“小雷锋”。
2.收集并积累雷锋名言。
3.完成本课对应练习。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这样设计的理由是:
六、说课后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体会诗的韵律美的同时,真真切切地走近雷锋。
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教学目标,仔细读诗歌,看看诗歌共有几个小节?这首诗歌中哪些段非常的相像,有哪些不同?学生开始认真地研读诗歌,仔细地寻找起来,在这样的探究中,才真正走进了文本,细心地去寻找种种蛛丝马迹。因此像一、三小节的字数多少、句子长短都一样,只是改变了地点和修饰的词语,动词用得不同,但意思相近。一、三小节后面一句一模一样,但读的时候语气要分出来。二、四小节的开头都是xx说,中间说雷锋做的好事也差不多的等等精彩的答案也就出来了。这就是通过教师层层递进的导入,引导学生自学的最好范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研读文本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解剖分析的能力及仔细学习的氛围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理清思路,指导背诵作了很好的铺垫。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并且还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很美,读起来特别富有诗的韵味美,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特别是课间的适时出现泥泞的小路蒙蒙的细雨等画面的出现,为孩子的理解和感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基础上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孩子的技巧和能力,让学生自己来感悟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感触,有所感想。
雷锋这个人物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对于现在我所面对的小孩子,却非常陌生。但上这课时适逢学习三月五日雷锋日,总队部布置了学习雷锋的活动,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因此在上完这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雷锋,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和雷锋有关的四个小作业。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说课稿 篇4
【说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字、写字,朗读感悟:读音难点是后鼻音。
写字训练重点是:雨字头、走之、三点水。
【说教学准备】
磁带、小黑板/ 学生课前预习了解雷锋。
【说教学时间】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初读课文,认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带领全班到学校墙壁雷锋画像下)读读雷锋的生平介绍。
2、师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资料袋),激起学生对雷锋的崇敬之情。
3、师: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课题)
指名深情地读好课题。/ 说说怎么记住“锋、叔”。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己借助注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朗读诗歌,指正读音。
3、出示生字词,集中认记,重点指导读准后鼻音:
“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另外,“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
“曾”是平舌音又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 céng;“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4、朗读练习,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指导书写“冒、雷、需、迈、迷、迹”
1、出示生字认读。
2、小组组织学习生字(识记字形、占位、书写)
3、集体交流,点拨指导:
“冒”字,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曰”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迈、迷、迹”三字都是走之,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
⑴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再写走之。
⑵“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与“建之”不一样。
“雷、需”二字的指导重点为雨字头:
⑴第一笔横要短;
⑵“秃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
⑶四点分布要均匀。
4、书写练习。
四、作业
1、制作字卡“叔、锋、滴、洒”
2、查找资料“雷锋叔叔知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