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着”。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课文是什么体裁?结构是怎样的?(写景散文。“总—分”结构。)
(1)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是: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3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58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引导: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金字塔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观雄伟。(“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引导: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工艺精湛。(“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引导: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设计巧妙。(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采石技术、造屋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答案不,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金色的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3、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用语言去沟通,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体会爱的传递。
(一)激情导入,(出示课件)听歌曲《爱的奉献》。
(二)回顾本单元课文那浓浓的爱意,思考这爱是怎样传递出来的呢?(出示课件)
1、《灯祭》父女的对话:
父亲:“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和谐、融洽的父女关系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温暖。
2、《捐赠天堂》的捐赠物小毛毛熊、两张剪纸用儿童语言表达孩子对灾区孩子的牵挂。
3、《小抄写员》中儿子深夜起来抄写的行动坚持四个月让父母震撼,感动和欣慰。
(三)小结:(出示课件)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更需要用行动来诠释。
二、走进故事,体味语言的魅力。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变化”,启发思考
我们已经知道随着木牌上的话发生了变化,行人的表现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下面默读课文,思考:你发现哪些情况没有变?那些情况变了?(出示课件)
不变:一天中恰恰事情发生的地点还是那条大街、人物还是那位盲老人。
变化:木牌上的字和人们心情与行为的变化。(出示课件)
(三)引导思考,感受语言魅力
启发思考: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启发谈话:
美丽里的春天,天空……
美丽里的春天,田野……
美丽里的春天,花草……
美丽的春天和双目失明相成了残酷的对比,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进而使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出示课件)
(四)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1、结合实际,说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打动人的语言(如广告语、名言警句等)。
2、根据提供的画面,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出示课件)
三、走进生活,表达自己的爱意。
(一)启发谈话,我们曾经如此的和谐……
1、介绍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情。
2、说说融洽的父子(女)母子(女)关系
(二)谈谈现在的和父母之间沟通时的变化。
与父母的沟通有没有出现问题?怎样的情形?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你们和父母之间好像没有往日亲密了,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在拉大,和爸爸妈妈之间可能再也不是无话不谈了。
(三)是什么使我们疏远?
分组讨论:是什么使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从学生讲述的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出原因)
(四)我们还能亲密如初吗?
1、思考:《小抄书员》中,在叙利奥抄写的四个月中,为什么感觉父亲不在爱他?
2、当我们和爸爸、妈妈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理解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五)小结:一句知心的话语,可以使亲情迸发出灵性的火花,如果你爱你周围的人,就要勇于告诉他们,爱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也可以用含蓄的方法表达出来,让我们大家把自己的爱说出来、写出来,与我们的家长、老师多进行沟通,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爱心在行动。
做一张亲情卡,送给自己身边的人,表达你的理解、尊重、宽容、谅解……以自己的火点燃旁边的人的火,以心发现心,让爱心传递。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3、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课时:
4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游览语文百花园的时候了,我们快看看,这座百花园里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让我们欣赏?请你浏览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新课:
(1)了解词语具有感情色彩:
①读词语,思考每组的两个词语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读读泡泡里的话。
带有赞许、喜爱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厌恶、憎恨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贬义词。
②你能读读下面的词语,给词语分类吗?
褒义:真诚善良视死如归心急火燎
贬义:凶残虚伪暴跳如雷贪生怕死
拓展:
A除了以上这些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褒义词、贬义词吗?
B除了褒义词、贬义词以外,还有一些介于中间的词语,叫中性词。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学习写读书笔记
①阅读125127页内容,你学懂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
A阅读宁宁和丫丫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认识两种批注方式:眉批是写在文章上方的空白处,旁批是把自己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
做批注好处: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表达都有益处。
B阅读阅读平台
先自己把故事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感受。
再看一看别人的批注,对照一下自己的认识
最后,另选几处有感触的地方,尝试进行眉批及旁批。
C拓展:
阅读需要把自己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我们都有哪些种批注呢?
①写感想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的感受、想法。
②质疑式批注:把读书的疑问记录下来。
③评价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后对文章褒贬看法。
④补充式批注: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
⑤联想式批注: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D阅读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注。
独立阅读,写批注
小组交流,相互学习
(3)积少成多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业:阅读一篇短文,做学习笔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国志士们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也想说些什么。经过这么长的准备时间,大家分小组搜集了资料、写稿、进行了演练,今天我们就汇报。
(二)新课:
1、提出要求:
演讲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气、语调、手势和演讲内容协调。朗读时,注意读出作品的情感与语调。
听众: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以红花的形式给出评议。评出本班此次演讲活动的优胜者。
2、演讲、评议
①抽签。
②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讲。
③群众评委评议:
演讲题目内容形式
观点条理感染力新颖情感表演辅助手段
3、评出本次活动的优胜者。
4、活动总结
作业:写一份活动总结,简要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写出大家的收获与感受,还可以写一写以后开展活动的想法。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三课时(作文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指导选材
2、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怎样写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星期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拿来,进行展示。今天,我们把大家拿来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开展一个绘画、摄影作品展览,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欣赏,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作品,并试着把它介绍出来,谁介绍的好,谁就被评为最有品位的观众。
(二)新课:
1、指导选材
①提问:要想成为最有品位的观众,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
请23位同学展示自己选好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相机指导:
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发现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③大家尝试用发现的眼光重新欣赏自己中意作品的特点。
2、指导怎样介绍
①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发现自己最中意的作品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你选它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来向评委们介绍这幅作品。
要想介绍得好,哪位同学能说说,你认为在介绍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介绍得要具体。
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师随机板书以上要求
②明确重点要求:
你认为这些中哪一项任务最难完成?(内容具体)
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做到具体?
看我们书112页下有一幅插图,我们能一起介绍一下吗?先自己观察,练一练,想怎样说具体。
请一位中等同学说。同学们评议。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重点指点:要想说具体,就要认真观察图上人物动作、神态,加自己的`想象,他在什么情况下做的动作,他说了什么?
让这位同学在大家帮助之后,再次介绍这幅画。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幅画的内容说具体?
引导学生总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展开想象,再自己介绍这张画或照片,看谁说的生动、具体。把说的内容动笔写下来。题目自拟。
作业:完成本次作文。
板书设计:写一幅绘画、摄影作品
1、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2、内容具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3、感受真实。
第四课时(作文评改)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3、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互相赏识,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以及如何写出成功后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进行最有品位的观众的评比工作。
(二)新课:
1、明要求
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展示赏析
(1)精彩题目展示。出示学生的习作题目,请大声读读题目。
(2)精彩内容展示。
①小组赏析。请同学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再推荐出一个最优秀的片段,让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一下。
②集体交流。
请各组推荐出的小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片段。要说说推荐的理由,并演示,划出精彩的地方。
欣赏一二篇完整的文章,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3、修改完善
上面这些同学已经获得最有品位的观众称号,其他同学想不想当?好文是改出来的。
①示范评改
出示一个片断,师生共同修改。
②自主修改
请同学按照四读自改法(出示四读自改法:一读,通读全文,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三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四读,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检查润色。)进行自读自改,有困难的可以请别人帮出出点子。
③自我展示
请同学对修改得较满意的地方和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说给同学们听一听(说说自己哪个地方改得好,要注意说说自己原来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改),并为自己组员打分。各组除刚才已获得称号的同学外,另外分数最高的同学也获最有品位的观众称号。
板书设计
修改方法
一读,通读全文,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
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
三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
四读,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检查润色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颈联中的.“暖”“寒”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现在我们的主席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生自荐回答。
师小结、补充,简介毛泽东。
2、板书课题,简介写作背景。
二、检查预习:
1、了解“七律”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出示课件,适当讲解。
2、指名说说对长征的了解,出示长征地图。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四个生字,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课文,集体评价。
5、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想一想,说一说;指名说。
三、精读课文:
诗中具体写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那些困难?
请认真读书,边读边标画。
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师点拨。
四、指导书写:
1、学生书写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2、展示、评价。
五、总结评价: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评价学习效果,强调重点。
六、布置作业
必选:背诵《七律·长征》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意思,感受关键成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的聪明才智。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教法学法:
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视频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的历史故事吗?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猜一猜,下面这几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课件出示:
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破釜沉舟——(项羽)
毛遂自荐——(毛遂)
纸上谈兵——(赵括)
卧薪尝胆——(勾践)
背水一战——(韩信)
田忌赛马——(孙膑)
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孙膑的才能。今天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围魏救赵》这篇课文,去进一步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阅读课文。
3、生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师适时点拨引导。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自学中你发现了哪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谁为什么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阅读之旅。
二、导学互动
1、出示导纲探究性问题。
2、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4、交流汇报,师相机引导、点拨。
出示导纲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怎样?
2、魏国军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出示重点语句: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抓住“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严严实实”这几个词,一方面说明魏国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另一方面说明面对强大的敌人,齐国救赵国是不容易的。)
3、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
(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齐、赵两国之间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过渡:在强大的魏国军队面前,齐国最终决定出兵,到底战斗结果怎样呢?让我们迅速浏览最后一段,说一说。
出示导纲探究(二):故事结果
1、文中哪几个成语写出了魏军的失败,同时也反映了围魏救赵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重点句: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写出了魏军来不及应付的狼狈和大败时的惨状,反衬了围魏救赵的成功。)
2、对比阅读前后语段。
过渡:起初魏军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可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的状况呢?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接下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导纲探究(三):分析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分角色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想一想孙膑为什么要齐军不直奔邯郸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郸的劣势和直取大梁的优势并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抓住“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并朗读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虚而入”理解魏国虚在哪?
3、“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与哪些事实相符?孙膑采取了哪些行动逼迫庞涓回师自救?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孙膑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终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庞回师,逼庞回师不但能救赵国,而且能以逸待劳,在桂陵设伏,打败魏军。)
4、齐军“以逸待劳”又体现在哪?
5、孙膑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罗地网?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6、总结出示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战术上: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知己知彼
行动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设伏
7、你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引申义吗?
三、导学归纳
1、孙膑,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军事家!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反馈训练
此时此刻,你一定被孙膑的计谋所折服,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