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家。
2、让幼儿感受家的温暖,以及爸妈对他们的爱。
3、引导幼儿学习颜色的协调搭配。
教学重点:
1、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爸妈对他们的爱。
2、颜色的协调搭配。
教学难点:
幼儿对"爱"的体会。
教学准备:
1、区角环境布置
2、范画,油画棒,供幼儿涂色家的图片
3、《我爱我家》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参观娃娃家,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看,这是我们幼儿园的家,看看,家里有什么?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回答)(有宝宝床,餐桌,电视,冰箱,空调等等)师:我们来看宝宝的小床,哇,被子上的画是谁呀?(海绵宝宝)师:看床头上的画,是谁的家啊?(海绵宝宝),原来这个宝宝是谁?(海绵宝宝),
2、通过欣赏,引入小朋友自己的家和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朋友,那你们说说家里都有什么?(让幼儿自由的说说)教师:下面我来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总结:哦!小朋友们的家也都很漂亮,那你们的房间都是谁给你们弄的啊?(爸爸妈妈),看来,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把你们的房间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那你们要不要好好的爱护自己的家啊?
(我运用区角环境"海绵宝宝的家"给幼儿提供了"家"体验,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主动的'与自己同伴,老师进行语言交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家,体现《纲要》里的语言要求)
二、幼儿操作《我的家》。
1、师:瞧,老师这儿也为宝宝们准备一个家,你们觉得美吗?(教师出示范画)
师:那怎么样它才可以变成一个漂亮的家呢?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填色方式,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去打扮我们的家吧!
2、幼儿填色,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小朋友要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哦,把你的家涂的漂漂亮亮的。
三、展示幼儿作品,并相互欣赏与评价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画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家,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本环节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形式的艺术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思想。让幼儿遗言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猜想蝌蚪的五官并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利用放大镜观察蝌蚪的五官,验证猜想。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重难点:
能猜想蝌蚪的五官并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初步尝试运用猜想——验证的科学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蝌蚪透视图、观察记录表
2、幼儿材料:蝌蚪、放大镜
3、预知经验:活动前观察过蝌蚪
情景设置:
游戏指认五官,让幼儿可依据人体的五官位置去推理蝌蚪的五官。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眼睛在哪里?
音乐游戏《小手拍拍》幼儿跟着音乐唱五官,指认五官的位置。
二、猜想蝌蚪的五官在那儿?
孩子们,小蝌蚪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吗?在那儿呢?请幼儿表述自己的猜想,师幼共同记录观察记录表。
三、分组观察蝌蚪,验证猜想
每组分发一盆蝌蚪、一个放大镜,请幼儿观察蝌蚪,验证猜想。
四、小结:
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大多数蝌蚪为草食,有些种为肉食,甚或食其同类。其变态顺序是∶前后肢发育尾消失肠缩短鳃消灭肺发育。变态完成后便成为小蛙离水登陆。
活动反思:
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游戏法及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及体验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小百科:蝌蚪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的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世界因为小动物的存在而更加美丽。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世界因为小动物的存在而更加美丽。
难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
活动的准备:
录音带、头饰、小灯笼、挂图
活动的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用谈话引出课题《闪闪发光的话》
(1)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
(2)夏季的时候有什么虫子?
(3)什么虫子会织网?
(4)什么虫子会发光?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篇有关萤火虫的一篇散文。
基本部分:
1、教师用诗画引出《萤火虫》(一只小虫真可爱,提着灯笼飞出来,要问它去干什么,请小朋友想象出来。)并让孩子说以赞美萤火虫的话。以此展开幼儿的想象力。(以孩子为主体)
2、播放录音,让孩子们欣赏散文《闪闪发光的话》并提问问题。
(1)、萤火虫什么时候出来?
(2)他们发什么样的光?
(3)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这样孩子更能体会散文的意境)
3、让幼儿跟老师读优美的散文。同时配上挂图。
(这样更能感受散文的意境)
4、戴上头饰表演散文《闪闪发光的.话》同时听散文的录音。
(感受因有小动物的存在而世界更美丽)
5、让教师配合弹琴唱个《迷路的小蝴蝶》以此引出散文的下半部分《萤火虫》
(以此教育孩子学习萤火虫助人为乐的精神)
6、让孩子们听录音《萤火虫》
(感受萤火虫的可爱)
7、跟老师朗读,并配上挂图。
(形象直观)
8、戴上头饰让孩子表演此诗歌。
(体会诗歌的意境)
9、让孩子们根据散文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同时放上散文的录音。
(释放孩子的情感)
结束部分:
让孩子们唱着歌《迷路的小蝴蝶》走出活动室,去寻找草丛里有没有萤火虫。
活动总结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优美的声音和有趣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2)学看图谱,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在乐句的最后不漏拍。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能用优美的声音和有趣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难点:学看图谱,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在乐句的最后不漏拍。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游戏“点小动物”。
2、“扭”的动作。
物质准备:音乐图谱一张,毛毛虫、大树胸饰各10个。
活动过程:
(一)点小动物引出歌曲。(3分钟)
1、伴着歌曲旋律和幼儿做游戏“点小动物”。
游戏2——3个动物后教师直接用歌曲中的第一句歌词游戏。“毛毛虫呀,扭出来呀,扭扭扭扭扭扭扭”。后让点到的幼儿用不同动作来表现“扭”。
(二)学唱歌曲(10分钟)
1、熟悉乐曲第一乐句。
利用乐曲第一乐句游戏“点小动物”若干遍,可以让幼儿轻声跟唱。
2、用图谱帮助记忆歌词,熟悉歌曲的三拍子节奏。
出示第一乐句图谱。用手的节奏和歌曲的演唱帮助幼儿理解三拍子乐句。
3、情境引出歌曲第二乐句。
大树爷爷想和毛毛虫做一个游戏,挠痒痒。你们会挠痒痒吗?(幼儿同伴间互相体验挠痒痒的愉悦感受。)
出示第二乐句图谱,再次用手的动作和歌曲的演唱让幼儿感受三拍子乐句的节奏特点。
4、完整跟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欣赏。
(2)幼儿跟着图谱学唱歌曲1——2遍。
中间根据幼儿学唱情况解决难点:唱满每一乐句最后音的三个节拍。
(3)幼儿跟着图谱和老师的口型演唱歌曲1遍。
(三)游戏“挠痒痒”。(5分钟)
1、讲解游戏玩法。
每个小朋友从椅子下面拿出自己的胸饰,明确自己的角色意识,扮演大树的孩子在场地中找个位置站好,并摆好造型。(要求幼儿尽量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扮演毛毛虫的孩子找一棵大树做自己的.好朋友。跟着音乐边唱歌边用各种能表现歌曲的动作进行游戏。游戏一遍后互换角色。
(四)活动的延伸。(2分钟)
外面的花儿姐姐也想和毛毛虫做挠痒痒的游戏,那我们应该怎么唱这首歌呢?教师带着幼儿边创编歌曲边做动作出活动室,去户外找更多的朋友创编歌曲。
活动反思:
挠痒痒是一首欢快、有趣的歌曲,它以毛毛虫和大树的故事为切入口,表现了挠痒痒时那种快乐的情感。幼儿好动,好模仿,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而乐曲中可爱的毛毛虫,快乐的大树更是幼儿模仿的对象,通过情景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夸张的进行表现,同时,也促进了同伴间的交流,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