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大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大班教案10篇[集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学习简单的配节奏方法及打击方法,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水桶、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2、能跟着音乐旋律拍节奏。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找块垫子坐下来。看看,这些都是什么?(脸盆、水桶),在哪里见过?原来你们家都有,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盆和桶来当小鼓来欢迎客人老师,好吗?”师提出打击要求:小鼓听指挥,听见叮叮声小鼓不能发出声音。幼儿做好打鼓准备。
(二)敲鼓说说欢迎词
1、师念儿歌并用动作表示:我和小鼓玩游戏,它在前我在后,挺起小肚皮,握住小魔棒。(引导幼儿正确摆放鼓、棒。)
小鼓说话很有节奏,来试试,谁能敲出好听的声音。
2、幼儿自由打击。
幼儿自由打击后请个别幼儿演示打击的方法,大家跟学。(鼓面、鼓边、鼓棒) 并出示标记。
“XX小朋友敲的真好听,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敲的,他敲的是鼓的上面,叫鼓面并出示标记,跟他学学看。咚咚咚,很有节奏,鼓面好像在唱歌。小鼓还有其他地方会唱歌吗?谁来试试 。”(出示鼓边标记,幼儿跟学。)“其实我敲的也不错,请看…师边敲边说,我敲的是鼓棒,(出示标记)。一起来敲敲。”
“原来敲鼓不同的地方就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现在我们来玩个看标记敲鼓的游戏。”教师点击标记,幼儿敲出鼓声。(个别幼儿尝试后集体玩游戏。)
3、给欢迎词配节奏
“你们敲的真不错,加上欢迎的'话就更棒了,听我来说一说!”
(1)教师示范欢迎词:老 师|老 师|中X班呀|欢迎你呀|师念两遍,跟着我一起学,我们来拍拍节奏把。
(2)小鼓也想来说说欢迎的话,小鼓会怎么说呢?谁来帮助它?注意节奏。(个别幼儿尝试后,集体尝试,从鼓面、鼓边、鼓棒三个方面展示)
(三)敲鼓唱唱欢迎曲
1、“小鼓跟我说它有点累了,让我们的小鼓休息下吧,鼓棒轻轻放旁边,来听一段音乐,边听可以边拍手。”听《加油干》音乐,复习节奏。
2、“今天我把这段音乐改成了好听的欢迎曲,请看…”教师出示《欢迎鼓阵》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出示图谱,“认字吗?说说,歌名叫什么?听我来唱一唱。”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嘿嘿;欢迎你呀么,嘿嘿;我们大家欢迎你呀欢迎你呀,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嘿嘿!”
3、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曲,表现内心的愉悦心
4、分段配鼓,个别幼儿演示后集体跟学(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
“前两段节奏比较慢,应该配上怎样的鼓声才好听?谁先来试试。”幼儿尝试后敲击,“我们就用你的方法来试试”,(师在图谱上配鼓面标记)“歌词有变化吗?唱嘿嘿时,能不能改变一下鼓声?”(请个别幼儿尝试后师出示标记。)“让我们一起来敲敲看”。
“下面的节奏加快了,我们该配怎样的鼓声才好听?”(幼儿尝试后集体跟学。)
“最后一段的节奏跟哪里相同,怎么配鼓声?谁来帮我配标记?一起敲敲看。
5、鼓声配好了,跟我一起来演奏。师敲鼓幼儿跟学。
6、幼儿看图谱敲。
7、跟着音乐敲二遍,第二遍要求唱出歌词。
8、请一名小朋友当小鼓手上台演奏?其他小朋友跟着一起敲。调动幼儿情绪,展现快乐的表情。
(四)幼儿用鼓声向各位老师再见。
“小鼓手们都很神气,这首歌还能用不同的方法来配鼓声吗?怎么配?我们回到教师里去试试。时间不早了,我们用小鼓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手会说、手会变、手会演、手会做,手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是与生俱来的工具。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手是灵巧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手。根据幼儿对手的兴趣,设计了此次活动《灵巧的手》。探究小手的组成,观察每个手指的特点。知道一定要好好保护这双灵巧的手,将来用它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强大。
活动目标:
1、感知手指的不同特点,知道它们的名称。
2、了解五根手指都有用,感知双手本领大。
活动准备:
1、PPT。
2、手形图片、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做不同的手势来表示不同的'含义,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说说每个手指的名称
手妈妈,她有几个手指孩子?你喜欢哪一个手指宝宝?为什么?
小结:手妈妈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五个手指宝宝。
三、感知五个手指的特点与用途
1、观察5个手指
手妈妈的5个手指宝宝长的一样吗?
小结:5个手指长短和粗细都不一样,大拇指最粗最短,小拇指最细,中指最长。
2、小手本领大
(出示手形图片)如果五个手指是一家,它们像家里的谁?你觉得哪个手指本领大?它能帮你做什么事情?
小结:每个手指都有自己的本领,都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
3、操作尝试
用2个手指、3个手指、4个手指、5个手指分别抓一次雪花片,数一数哪一次抓得多。
小结:五个手指少了谁都不行。五个手指是一家,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可以做更多的事。
四、灵巧的小手来报名
观看PPT。
哪些活动一只手可以做,哪些活动需要两只手做?哪些活动一根手指可以做?(按门铃、打电话等等)
小结:小手还能帮助我们做很多其他事情,好好练练小手的本领去学做这些事。
活动延伸:
将自己的手描画在色纸上,沿着轮廓剪下,看看是否能剪完整?
活动反思:
生动形象的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兴趣较高,活动氛围活跃,基本上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是幼儿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我们的手是多么灵巧,我们的手会创造成功与快乐,我们要保护好双手。使幼儿进一步体会,原来生活中的手是如此的重要,如此的了不起。
不足之处:
幼儿讨论发言时秩序较为混乱。
总之,在本次活动中出现了很多这样和那样的缺点与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的改进和探索。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优美恬静的意境。
2、借助对物体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来操作小图片,理解歌词,通过观察大图片上炸开的泡泡唱准休止符。
3、在学习过程中迁移已有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图人手一份,大图一张。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导入小图:“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吹泡泡,月亮、小草、花儿、藤儿也喜欢吹泡泡,谁会是他们吹出的泡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来看一张图。”幼儿拿出小图,“谁是月亮吹出的泡泡,谁是花儿吹出的泡泡?下面有四幅小图,都是什么?把你猜出的贴在问号的地方。
2、幼儿贴。边放乐曲磁带。
提问:“谁是月亮吹出的泡泡?谁是小草吹出的泡泡?为什么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谁是花儿吹出的泡泡?为什么?谁是藤儿吹出的泡泡?为什么?
3、倾听歌曲。“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拿好图谱,可以边听边指。”
4、看小图跟着音乐念一遍歌词。
5、看大图,师范唱。“老师来唱一唱。”“这张大图与小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一个炸开的泡泡,在歌里是什么用的?
6、再次示范唱。“炸开的泡泡是什么用的?
7、幼儿学唱。“你们能不能唱?炸开的泡泡停的地方一样吗?停中间和停后面一样吗?看你们能不能唱出来?
8、将贴上去的小图揭下来,幼儿唱。
9、唱后半段。这幅图我们还有什么地方没唱到?
10、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起来唱。“有没有信心?”
11、出示第二段图,你们看着第二段的图,能唱出来吗?我跟你们学学。
12、谁能介绍你们是怎么学会唱第二段的?“找出了很多一样的地方。”
13、你们能将第一和第二段连起来唱吗?
14、利用演唱组合来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