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美术教学计划

欢迎阅读五下美术教学计划(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下美术教学计划 篇1

五年级下册教材选用了教科版实验教科书,分八单元,21个课题。本册教材单元课题选用,有的是前几册教材的延续,有的表面看自成一体,实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编排注意了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艺术必须掌握的基本基础知识与技能。

课时安排

第一周:第一单元 装扮我们的校园

1、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第二周:2、穿出我们的风采

3、唱出心中的歌

第三周:第二单元、方寸之间

1、邮票寄深情

第四周:1、书票藏情趣

2、跳动的火花

第五周:第三单元 儿童剧场

1、音乐之声

第六周:2、三岔口

第四单元 树的赞礼

第七周:1、好大一棵树

2、 绿叶对根的情意欢意

第八周:第五单元 翩翩起舞

1、童趣舞韵

第九周:2、舞苑奇葩

第六单元 广而告之

第十周:其中复习

第十一周:1、爆炸的信息

2、情系你、我、他

第十二周:3、让我来告诉你

第十三周:第七单元 天竺国

1、古老的恒和文化

第十四周:2、优美的印度歌舞

第十五周:第八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1、梦想飞翔的画家

第十六周:2、中西合璧的探索家

第十七周:3、用身心演绎的旋律

第十八周:4、与命运抗争的强者

第十九周:画画竞赛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五下美术教学计划 篇2

新的学期开始了,美术教学工作也即将展开,为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作如下计划。美术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它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及初步的美术技能的任务。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具有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的独特作用。

本学期美术课本着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的原则,提供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是作为本学科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整体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以党的各大会议精神为总的指导思想,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为目的。

二、教学目标 :

1.创新精神培养目标

(1)初步理解创新对人的发展及国家振兴的重大意义。理解美术的表现和创造是对客观的能动反映,创造是美术的生命。

(2)具有在美术活动中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通过探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创作方式,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意识。

(3)逐步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大胆质疑并提出个人见解。具有初步的独立构思、表现主题与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有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自己的特质并能自我评析的能力。

(4)初步具有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富有新意的构思与设计,并运用新媒体、新手法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

(5)逐步养成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2.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掌握色彩、构图、透视等基础知识。

(2)初步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与其他学科综合,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

(3)能初步将习得的美术知识及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实际之中,

解决具体问题。

(4)初步养成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视觉信息的习惯,以发展审美感知和获取视觉信息。

(5)积极参加美术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能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认识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发挥其培养学生个体创造心理品质、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独到的教育功能,作为美术学科教学应达成的重要目标来实现。

四、主要教学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实践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民主性原则

(六)开放性原则

美术学科是中小学必修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获得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美化社会生活的能力。面对21世纪的教育,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本学期本着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教学精神努力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及大刚,深刻地认识学科创新教育的意义是现代美术教育的内涵。美术教学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实现多元教育功能,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目标;要由只重教学结果、只看课堂作业效果,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及教学过程中思维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全面体现。要由单纯的临摹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感受、独立表现与创造;要淡化美术科目的分类,要由单一的绘画教学转变为综合的美术教学;要由狭隘的、单调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多种文化背景、开放性的美术文化内容等,以有益于学生的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适宜的环境。

总言之,我将本着作为一名光荣人民教师的称号为一切需要学习的学生服务,尽我的最大努力完成属于我的一切工作,至争更大的进步。

五下美术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有三个教学班,学生美术知识掌握得较牢固,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存在问题:

1、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理解差距较大。

2、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学生以个体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方法,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它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我校采用的湘教版的美术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贴近儿童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每课都充满了童趣。这册教材共19课,每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内容,教材的可操作性,贴近生活。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

重点:主要放在对学生普及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主要放在让学生自己创造美,学会运用美。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德育。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原则,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等活动音高学生在美术创造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学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4、加强师生的交流,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心学习,加强属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6、重视对学生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参观、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下美术教学计划 篇4

一、班级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这学期重点学习设计知识、中国水墨画知识、手工知识等。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十版教材的编写者,在写作上,以促进艺术素养的形成、探索艺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以“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为指导,选择符合五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形成新的艺术教材体系。全书共20课,涵盖建模、表演、设计、应用、鉴赏、评论、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建模、表演、设计、应用占了很大比重。鉴赏和评论除了艺术宝藏单元的内容外,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讲授,分布在各个班级之间。

本卷的教学中,技能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的,但也有平行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时和顺序。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形状、色彩、肌理、空间等艺术语言,通过描写、立体造型等手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发展意境和创作能力,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建模、性能)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组合原则,可以了解一些材料、设计与装饰、美化周边环境的简单思路、设计方法和加工方法。(设计、应用)

3、欣赏和理解自然美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形式和内容,通过描述、分析和讨论理解艺术表达的多样性,用一些简单的艺术术语表达你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评论)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结合艺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策划、制作、表演和展示,体验艺术、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关系。(综合与探索)

四、教学内容

(一)、[建模、性能]学习领域

1、用不同纹理的自然物体或人造物体,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出各种图形。

2、学习简单的国画方法,体会笔墨的滋味。

3、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和结构比例知识。

4、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习对比、和声等色彩知识。

5、学习漫画和漫画的表现方法,练习绘画。

6、学习泥塑、剪纸等方法制作作品。

7、学习电脑辅助绘画的方法。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一个、学习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并进行装饰应用。

2、用塑料瓶、废旧材料等进行玩偶、生活实用品、交通工具模型等的设计制作。

3、与同学合作,进行风筝的扎、糊、绘全过程的制作,并进行放飞活动。

4、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5、学习陶艺的制作方法。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

2、介绍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3、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一件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欣赏作品的心得。

4、通过观看录像、图片等,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质的美。

5、介绍一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6、欣赏我国的石窟艺术。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结合传统节日及学校的班队会等活动,设计、制作、展示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

2、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3、运用平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4、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或展示活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