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大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快乐。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1、陀螺、风车、溜溜球、地球仪、飞盘、旋转玩具、绳子、珠子、纸、筷子、纸杯、蛋糕盘
2、课件制作:旋转的轮胎、电扇、水车、洗衣机、飞机的螺旋桨、木马
3、音乐《表情游戏》《动感智慧树》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音乐游戏入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2、感知发现
教师:哇,玩具王国里有这么多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吧!
幼儿尝试玩各种玩具,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3、交流归纳
教师: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刚才你们在我们的玩具王国里面玩了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幼儿:我找到了陀螺
教师:请你来玩玩看,小朋友们看,我们的陀螺怎么样啦?
幼儿:转起来啦!
教师收回陀螺,小结:对我们的陀螺会旋转......
4、探索
教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们看。
幼儿:纸杯、纸、筷子、蛋糕盘、绳子、珠子
教师: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试试让他们也旋转起来呢?
幼儿:想
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并用DV拍下。
5、播放DV,请幼儿观看,小朋友想的各种办法。
6、拓展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旋转呢?
幼儿:风扇、飞机、轮胎等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哦,对我们的风扇会旋转,那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幼儿:夏天的时候会很凉快。
7、游戏播放音乐《动感智慧树》和幼儿一起舞蹈。
教师:那我们的身体可以旋转吗?有哪些地方可以旋转?
幼儿:手指、头等
教师:我们一起随音乐来旋转我们的身体吧!
大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是一首很普通的儿童歌曲,该歌曲旋律简单、琅琅上口,歌词内容很生活化,很有童趣,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就像在孩子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音域比较适合大班孩子来学习,并且歌曲中有一定的难度,如附点节奏、后半拍起唱、跳音等,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同时歌曲内容能教育孩子做事要认真,不粗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歌曲的欢快、幽默。并能把歌曲有趣、诙谐的情绪较好的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理解歌词所表现的内容;唱好附点音符。
2、尝试改正歌词内容,懂得要做个细心的好孩子。
3、乐于参与歌唱活动,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图谱
2、《粗心的小画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来猜猜看他是谁呢?(出示图片)
幼儿自由讨论。猜一猜,他会画些什么呢?
二、学唱歌曲
1、首先,我们来听听老师唱的这首歌曲中这位小客人是谁,然后再告诉我你们还听到了些什么?(幼儿说一句,老师就唱一句,然后把小图片贴出来)
2、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都听出来了(若听不出来或是幼儿说不出完整的'一句歌词就再听一遍)那么有没有哪位小朋友注意到歌词的顺序了呢,我们再来听老师唱一遍,然后我请小朋友上来把图片按顺序排列出来。小耳朵认真听好了哦。(若意见不统一可再听老师范唱一遍)
3、师:图谱按顺序贴完了,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个图谱中藏着什么秘密没有呢?
原来都有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附点”。
师:加了这个附点呢就表示附点前面这个字要唱长一点。学会用一问一答的方法按节奏将歌词填充,解决重点(先师问,幼答;后交换)。
如:Ⅹ·ⅩⅩⅩ︱ⅩⅩⅩ︱;
师:画只螃蟹幼:四条腿。
画只鸭子幼:小尖嘴。
画只小兔幼:圆耳朵。
画匹大马幼:没尾巴。
4、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图谱上还发现了什么小秘密没有呢?
引导幼儿说出跳音记号
师:这个跳音记号表示这个字要唱的短暂而有弹性,像是跳跳糖在我们嘴里跳一样。(是可用比较法让孩子比较)
师:那小朋友们为什么要笑丁丁呢?
引导幼儿能说出丁丁画的画很奇怪
师:那你们有没有听到歌曲中用了哪一个字表示奇怪的呢?(咦)那我们也来学一学,(再学一遍,能不能再奇怪一点呢?)那我们一起来学学最后一句。
师:那你们觉得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啊?并引出歌名——《粗心的小画家》。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粗心的小画家》。
5、幼儿跟着钢琴一起学唱歌曲。鼓励幼儿有表情地进行演唱,体验歌曲的风趣、幽默。
6、进行男女声对唱或是师生对唱。
7、师:我们从歌名上就可以知道丁丁是个粗心的人,那么你们说人人做事都粗心马虎的话,会怎样?”(会被别人笑,还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三、改编歌词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数学能力也随之大大提高。进入大班后,在数学活动中,老师都是采用单一的集体授课形式,忽视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忽视孩子的个别差异和学习兴趣,逐渐使孩子们淡化了数学活动的兴趣,孩子缺乏了探索,操作的机会。我设计《快乐数学》,让幼儿投入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完成数学练习,数学教育已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锣、釵)三个,统计牌三张,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有趣的竞赛形式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欢迎你们唠叨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很多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通过必答、自由答、抢答等形式,复习10以内的加法的口头运算,学习口编应用题。
1、通过快乐数学第一关:必答题,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师:第一关:必答题。要求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哪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5+2=?6+1=?(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回答正确者,给与水果奖励。 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其他对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环节——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2、通过快乐数学第二关:自由答题,学习口编应用题。
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片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请小朋友算一算。
师:我这还有一张图片,谁能像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幼儿自由讨论,集体编应用题。(草地上有2虫子,又爬来3条,一共有几条虫子)
师:我这里还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的放在心里。
每队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正确者奖励水果一个。
小结:在第二关中,每队的表现都很好,我给每一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3、通过快乐数学第三关:抢答题,学习看图运算。
师: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当我说抢答开始。小朋友拿起乐器进行抢答。
幼儿看图片内容进行运算抢答,答对者奖水果一个。
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对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队几个水果?
三、活动结束:
师: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的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的水果也多。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指南》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对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有较大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因此,我们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或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竞争心理的发展,从而间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们班孩子的计算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好的孩子加减法算得从容自如,差的孩子连数字也不识。但不论何种水平的幼儿,我们商定要切忌批评,一定要鼓励。体现的活动中,一个提问出来,我总请中下水平的孩子回答,他们的成功能为其他幼儿树立信心。即便错了,我们也说:“虽然不对,但今天你已经动脑筋了,下次会对的!”本来有些灰心的孩子一听这话顿时神采飞扬了;而对好胜心强但又极敏感的幼儿,我们在活动中故意多帮他几次,故意多请他回答问题,让他有良好的感觉,消除紧张感。一旦他错了,我们也毫不在意在说:“没关系,下次加油!”教师善意的鼓励对调节他的情绪,培养他正确的处事态度,都起了诱导作用。鼓励是孩子兴趣的萌芽、自信的起点。
但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幼儿都喜欢快乐数学,提高幼儿的计数水平,有待于我今后进一步研究、探研,使我们的幼教工作提高一个新的台阶。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了解蚕的多种用途,知道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激发幼儿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蚕宝宝生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观看图片,提问: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2、你们觉得它们长的像吗?
3、有没有其他小动物也是这样,小时候一个样,长大后又是一个样?
二、幼儿欣赏图片、观察回答问题:
1、你们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小时候像什么?长大后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再次欣赏图片,教师讲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三、蚕宝宝的食物--桑叶
教师: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是不是每种树叶都吃呢?蚕宝宝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它到底要吃什么呢?(蚕宝宝是吃桑叶长大的)
四、蚕的作用大
1、蚕对我们的生活有用处吗?我们养它是做什么的呢?
2、幼儿欣赏图片--蚕丝织物
3、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那么多。那蚕除了蚕丝有用,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吗?(蚕的作用可大了,除了蚕丝可以做成舒适的衣服、被子之外,蚕蛹还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食物呢)
五、幼儿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师布置任务,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季节刚好已经过了养蚕季节。正好是蚕宝宝结茧的时间,有几个孩子家里养了蚕宝宝。有许多孩子从来都没有接触到蚕,所以显得有些陌生。
在活动开始,先提问幼儿:蚕宝宝从哪里来?孩子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在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有自己家养蚕宝宝经验的幼儿很有发言权,蚕宝宝的仔是茧子中的蛾生出来的。于是我接着幼儿的答案出示了蚕的一生图片。原来是飞蛾产的卵就是蚕宝宝小时候的样子。过了几天小蚕宝宝就出生了。让幼儿了解蚕宝宝要休息的.叫眠。这一天它不吃桑叶的还要换衣服,然后让幼儿了解蚕由头和身体构成,头上有嘴和两只小小的眼睛;身体圆长而软,有环节;身体下面有许多对小脚,身体旁边有气孔,气孔可以呼吸和散热;尾部有小尖,叫尾角;会爬行。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外形特征这个环节就在VCD中完成,因为没有现成的蚕宝宝也没有一定的观察过程。这个活动唯一的缺点是没有让幼儿实践饲养蚕宝宝,没有生活经验的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没有真正的感受。但在活动中孩子们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通过看了录象,使他们对蚕宝宝的一生有了更深的了解,懂得了蚕宝宝是我们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