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孰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 ,学科学。
学生分析:
班内男生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大多数学生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科普烊的读物十分感兴趣,爱读《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儿童千百问》、《小哥白尼》等书刊。他们的`知识面较宽,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明探求的欲望更强。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时:2课时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录音机、教学媒体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
3、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一、 导 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已见,预测学生理: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学生放飞自己的纸飞机)。
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高,多远,最后它们总是全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读懂课本上的故事。(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从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 初读课文,读通句子,力争把课文读流利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标出自然段,教师巡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16节,想一想: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示: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6-16节,想一想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人? 点击出示填空:( )的少年闰土
3、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一) 细读雪地捕鸟
① 相机点击聪明能干
② 你能读懂闰土是怎样捕鸟的?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捕鸟的过程说一说吗?(出示:雪地捕鸟图)
③ 这么能干的闰土,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把他展示出来?(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二) 细读看瓜刺猹
① 相机点击机智勇敢(出示看瓜刺猹图)
② 指导朗读:啦啦(读出紧张、害怕的语气来)
轻轻(师引:月亮底下,猹来了,大家可要轻轻地别把猹吓跑了)
③ 对话朗读
师引:虽然猹会咬人,而且还这么伶俐,但还是被闰土刺到了,闰土填表是机智勇敢啊!请同学们把他们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读闰土的的语言,女同学读我的语言。(注意我的语言要读得天真、好奇)
4、师引: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点击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大家想像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钓 车塘捕鱼、捉泥鳅等等)
5、师引: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做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①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②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③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
④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⑤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6、师引:为什么鲁迅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如此佩服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四角的天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点击画面: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
师引读,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7、小结: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这个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点击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二、三两句。
三、总结
师: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四、作业超市
1、 师引:在这堂课结束前,教师带你们到作业超市里支逛一逛。
2、 点击出示: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评一评:少年闰土或少年鲁迅
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写一写:仿照课文的写法,你能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四、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现代教学论认为构成教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容易成为以教材为本;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成为以教师为本。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是一个突出的现象。
发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灌输过程,而是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学好学习内容。
课堂不只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语文教学要走向以学生为本。
一、文本解读走向生本
教师解读文本最好经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估计他们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误读吗?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需要深入和独到,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会跟老师心中的^答~`案完全一致,可能会有多种情况。根据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预设不同^答~`案和对策,并准备在课堂中按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内容选择走向生本
语文课的`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教材作二度开发。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儿童就该有一片童心,就该保持着童真童趣,过早地让他们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之类的道理并不一定是好事。小学语文教学贵在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能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三、教学过程走向生本
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教学: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个阶段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见好就收;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变策略,努力达成目标,这就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课感”。
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学习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学生“逞强”,“该装傻时就装傻”。建议采取的措施:
1.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谈感受,已经知道的就无需再纠缠。千万不要把学生当“零起点”。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质疑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提出“真问题”。
3.十分重视学生的错误,把错误看作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
4.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尽量设计分层作业。
提倡“先试后导”、“先学后教”,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总结、运用的过程。课堂上既要有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要减少低效的感悟和讨论。
四、反馈评价走向生本
教师要尊重儿童,平等地看待他们,努力去理解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反馈评价要实事求是,坚持热情鼓励,耐心辅导。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学生去感悟老师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而是老师在学生能够感悟到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和提高。老师要善于“顺势而导”,而不能“拔苗助长”。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评价语言,先求正确、规范,通俗明白,让小学生听得懂。在此基础上,再求生动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