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初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背景分析:
语文是中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基础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语文教学的认识更为深入,“大语文”观念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不仅反映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从本质上看,还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大有可为,语文教学重之又重,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因此,每个学期开学之前,我一定会对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与分析,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据此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
二、所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的办学方针,我们的语文教学最初以“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搭建舞台”为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如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下面根据七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该班共有学生75人,期末考试语文成绩80分以上的43人,60分以下的1人。优秀率57、3%,合格率98、7%,人平78、14分。
从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数据上看,125班与126班的语文水平没有明显的差距。但125班同学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语文基础等方面都与126班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125班同126班比较, 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具体教学中还是感到和126班有差距。比如,课堂答问的积极性,课堂的活跃性,听课的专注程度和记笔记的主动性等,125班明显弱于126 班。因此,本学期在保持两班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要大抓125班的学习习惯与学习主动性,力求有所进步。
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写作训练:
我们采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都有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第一、四单元后各有一个写字训练,第二、三、五单元后各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课本最后还有几个附录,供学生自读与参考。
以下是对各单元课文的分析与设计以及各单元的写作训练安排。
初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我所教班级七年级四班共65人,这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存在的不足有: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3、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4、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5、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三、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探索新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具体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把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从思想、习惯等方面多启迪,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根据学生课堂反应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试着多发挥“小老师”们的作用。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眼、耳、口、手、脑动起来的习惯。向课堂要效率,使每一堂课都是生动有趣,学生在40分钟内得到较好的训练。
2、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教学
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继续抓实书写。写一手漂亮的字,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会让自己一辈子受用无穷,更重要的是方便了与别人的交流。书写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紧紧抓住书写差的这部分同学,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
8、打牢写作基础。在写日记的基础上,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针对上学期中日记质量不高,部分同学随便应付老师的情况,一是严肃批评,二是耐心与他一起找原因,对其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表扬。
9、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气息浓郁,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
初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要点为依据,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段力佩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争轻负担高质量,让各层次学生得到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全年级6个班级,基本可以分为2个层次,5、6两个班级因为是数学和英语特长班,学生相对来说学习习惯比较好,也对语文学习比较有兴趣;而其余4个班级是平行班大部分学生比较稳定,但有个别学生较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积极思维,作业不能按照老师要求完成等,其中还包括随班就读学生。虽然在上学期末区统考中,平均分上升一个名次,有一定进步。但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各班都有。因此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三、具体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明确语文学习要求,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要求:
预习作业要求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认识作者、好句赏析、质疑等。
2、课堂要求:
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勤于笔记。
3、作业要求:
⑴记录好老师布置作业任务。
⑵按老师规定使用相关练习本。
⑶按格式用黑色水笔或钢笔写字,字迹端正,卷面整洁,不用修正带、修正液;
⑷按时独立完成并上交作业,根据老师批改要求及时订正。
4、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读书、看报习惯。
5、加强写作训练,重视写作前指导和写作后修改与讲评。教给学生修改作文方法,尝试自批,互批作文。加强随机练笔训练,每周一记,拓展写作面,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6、利用课前演讲,培养学生良好口头表达能力。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根据学校要求,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以精备课和作业设计为切入口,在备课组活动之前,要求组内每位老师仔细研读每篇课文,备好每一课,写好每一篇备课笔记,做到每课都是精心准备。备课组活动时,由组内老师轮流做中心发言,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在备课组活动时统一讨论,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结合教学目标及每个班级学生情况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和重新组合,设计好适合本班教学步骤。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与“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八字方针为指导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每周末精心设计练习卷,帮助学生巩固课内,拓展课外,切实做到“轻负担,高效率”。
(三)通过爱心学校,提优补缺,努力提高各班优秀率及合格率。
按照学校要求,各班五分之三学生在爱心时间进行提优,备课组讨论决定以现代文阅读为主要内容加强训练。对各班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拾遗补差。努力提高各班优秀率及合格率。
一门学科教学不是一蹴而就,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工程,因此关键是持之以恒。除了要做好以上这些工作以外,备课组内也要加强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争取更好地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
初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4
初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1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