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好妈妈》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妈妈》读后感 篇1
感一:"暴力"作业问题
尹老师的家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家教。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很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也会布置孩子们写单词写N遍,自己觉得这样的作业毫无意义,但有时也很无奈。所以,我看到尹老师的做法后也产生了共鸣。我想,以后在布置作业方面,还是应该多考虑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以致在抄写过程中让孩子对这门学科产生反抗情绪。我想,这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是老师的初衷。
感二:读书给我的启示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阅读基本上。语言是相同的,英语也不例外。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我想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走过很多误区,先教学单词,再学句子,觉得这是一种学习的规律,但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完后,在课下再问却一问三不知,这也着实让我困惑过,读后感《转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所以后来再听了市里优质课以及省级优质课后,了解了英语教学的最新动态:在语境中学习单词与句子。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它由很多要素组成,而这些要素的学习需要放在句子和语篇中来学习,这样孩子们学起来轻松,老师也轻松,事半功倍。
感三:独立自主成长
书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经历过。而我的父母和尹老师的的做法却截然相反。当然我不是否定我父母的做法,只是来做下比较。作者书中谈到了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这些都是妈妈的功劳啊!我从上学前班一直到高中,都在家门口上学,到学校骑自行车最远不到10分钟的路程,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周末爸妈从不主张我出门,即使迫不得已出门也规定好几点之前回来,更别说自己出远门了。也许,现在对家的依赖性都是那时慢慢积淀下来的。我们不能说自己父母的出发点不好,他们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长大后不同的性格。
感四:由瑶瑶不爱吃饭想到的
小侄女快三周岁了,吃饭成了一家人发愁的问题,上了宝宝座就要下来,不愿意吃饭。嫂子着急上火,却也拿她没有办法。我妈说小孩饿饿她就好了。嫂子不舍得,硬往嘴里喂,瑶瑶不仅仅不买账而且满地跑,这下可麻烦了。我看到尹老师在书中对孩子不爱吃饭支招:饿几顿。我心里一乐:我妈还真有招数!接着,在全家的劝说下,嫂子就忍耐了一下,不给瑶瑶吃零食,饭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显,第二天她还真的主动叫着上宝宝座吃饭,虽说吃得不多,但总算有进步了。可见,对孩子的爱不该是溺爱和强迫,应该用智慧来疏导孩子。大爱无痕嘛!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好妈妈》读后感 篇2
寒假中认真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
首先这本书让我感觉是那么地亲切而又贴近我的生活;其次,我是一名教师,虽然这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出了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还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还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要想有一个又乖又聪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条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妈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孩子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让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是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先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从大人们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好妈妈是个关键。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这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读后感 篇3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时间最长,影响力最远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我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个同事给我推荐的那时候对于当刚刚做妈妈的我来说,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妈妈,所以说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现在重拾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它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过案例的分析给人们阐述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好孩子的妈妈,这句话同样适合用在作为教师一员的我身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生的老师。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笔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观点我很是认同,好妈妈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样。在校园里好老师也要为学生做好好榜样,小到一个站立,一个坐姿的标准,进入校园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个人的卫生及穿衣打扮,活动时的纪律,每天的本职工作,遇事处理的态度与方法等等,在在师德师风42条负面清单出台后,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的约束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其实有部分老师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细节的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要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加以效仿,为什么有的家长会反映,我们管不住呀!但老师的话孩子可以当圣旨,渴望而知,老师的言行举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的浸入学生的头脑中。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这种老师们平时无意识产生的'一些,也是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为持久的。一天,在学校里面看见两个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在那里起争执,其中一位学生讲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说了一句,我们老师说的怎样怎样,说明这个老师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说老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做才能给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样,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让自己的教育溃于蚁穴。
《好妈妈》读后感 篇4
说真的,我很庆幸自己能够看到这么好的一本书,在看书的态度上,只要不是出于任务,我向来由着自己的性子,若内容足够吸引人,我就会一口气把它读完,就是通宵达旦在所不惜,若内容枯燥乏味,我就没有耐心读下去。这个周末连续下了两天的雨,而我却并不为此烦恼,因为我遇见了一本好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其实这本书买来已经好久了,只是也许因为教育类的书看多了,难免会有厌倦,想着不过又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内容,便迟迟没有翻动,正好这个周末下雨不出门,闲在家中便信手翻来,慢慢读来,真是惊喜连连。我想若以后有了孩子,我仍会把这本书好好再看一遍。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她的真诚,书中没有任何枯燥的理论,书中的母亲是一位教育专家,通过多年的教育,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女儿,而书中所举的例子多半就是她教育女儿时的一点一滴细节,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相似,不同的是家长面对孩子问题时所持有的态度。读完此书,我的心似乎也跟着温柔起来了,作者在跟女儿相处的过程中,至始至终都是怀着一颗温柔的心在对待。
书中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如书中提到孩子摔跤是常有的事,很多家长看见孩子摔跤了就会去责怪让孩子摔跤的东西如板凳,以此来安慰孩子,但作者却教自己的女儿摔跤后学会互相体谅,反过来给板凳揉揉痛,是啊,一个对物有情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是一个心善的人,虽是一个细节,却足以看见作者不凡的功力。读到这里,我真是暗暗佩服,但让我惊喜的还在后头。
比如作者看见自己的女儿罚抄数学公式,在得知女儿已经会背的前提下,这位妈妈居然替孩子抄写要罚的公式,因为作者认为这些都是“暴力作业”,而如果机械重复抄写只会让孩子消磨对这门功课的兴趣;还有如我们经常觉得应该从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而作者恰恰相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不刻意回避吵杂,让孩子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生活,事实证明这对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又比如我们经常让孩子要听话,但在作者眼里,做父母的才应该适时的“听话……
就像本书前言所说,对于父母而言,孩子出生时就像一块未雕琢的玉,而多年之后,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另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我们常常责怪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懂事,但是否曾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时我也常常感叹,家长如此野蛮,又怎会教育出乖顺的孩子呢?家长如此任性,教育的孩子又怎会不任性呢?
所以对待孩子我们应该温柔,再温柔些,因为他们原本没有错,他们犯错,有些只是因为年纪小,没有经验,有些原因若深究下去,间接的也是因为家长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如孩子撒谎,只看见孩子欺骗了你,却没看见他宁愿忍受欺骗带来的负罪感,而不愿把事实告诉你,其实已经说明你和孩子之间在沟通上出现了问题………读完此书,你会对教育孩子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最后我想说,若有了孩子,我希望能和她手牵手一起成长,一起读古诗,一起数星星,一起感受生命中的酸甜,温柔再温柔些,其实好妈妈也就是好老师,而好老师也一定是一个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