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多美网

2025-08-20读后感

欢迎阅读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1

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书中主要讲了海伦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和勇气,她还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来,给世人以宝贵的启迪和借鉴。海伦用自己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向世人揭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最可贵的是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断前进,在逆境中获得新生。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她以自己的感受告诉别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基本条件,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也会凭着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本书实在太精彩了,也很感人,让我觉得热血澎湃,我一边看一边好像眼前出现一个和我差不多的小女孩,她每一天都坚强生活、学习着,她竟是个盲人女生。和海伦比起来,我实在是自惭形秽,想想看,平时我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找别人求助,从不敢面对困难,记得有一次我学滑冰,摔了几个跟头,膝盖破了流血了,我疼得哇哇大哭,把溜冰鞋扔到墙角再也不学了。说心里话,看到别人娴熟的滑冰,我很羡慕。现在才明白,在他们成功的背后,一样也会有摔跟头,甚至比我摔得更多。但是他们没放弃,坚持了下来,而我被困难吓倒终就没有学有所成,看过这本书后我深深的感到我现在认识这一点还为时不晚,以后我将不再害怕疼痛,我要战胜它,一定要把滑冰学得和那些小朋友一样好。在学习上,我总是战胜不了粗心马虎的毛病,每次面对作业本和考卷上的红叉叉时,我也会伤心难过同时也会有些许不以为然,我全会做没关系下次我会注意,哎!这样的决心我下了无数遍,却总也改不了这个毛病,而海伦的困难真是太大了,就是用现今的先进的科技医疗来治疗她,估计仍然当不了健康人,而海伦凭自己坚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成长为一名著名的学者、作家、演讲家。

海伦说过: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看过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懂得: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知识就是幸福。海伦是个身体残缺的孩子,尚且那么坚强,而我一个身心健康的女生更应该坚强,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我都不向困难低头,我要向海伦学习,做战胜困难的胜利者,努力学习,长大后实现我的理想,成为像海伦一样的闻世界的著名作家!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2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精神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就海伦·凯勒。今天我读了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虽然她是聋哑盲人,但从书中可以看出她在生活的海洋无忧无虑,在不停的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她远离了有声有色的世界,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使她的脾气越来越坏。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凯勒的身边,最让我影像深刻的事是:她刚来到了凯勒上尉家,在饭桌上看着海伦用手去抓取食物,还用她比垃圾还脏的小手抓起自己所喜欢的菜。这时沙利文老师“吧”的一声用手把海伦的手按在了桌上。

安妮·沙利文老师开始教小海伦摸盲文,拼单词。有一次,老师教海伦“水”这个单词,当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手放在水管上,她在海伦的手上拼写了“水”这个单词。顿时,海伦猛然醒悟,心中充满前所未有的喜悦。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像海伦凯勒这样不屈不挠的人。如:阿炳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每天戴着墨镜,操练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光明的向往。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来到了二泉。他在泉边写下了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

1950年暑假,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

你看,残疾人都这么坚强,我们健全的人一定要比他们更坚强。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3

刺骨的寒风吹散了我对寒假的兴致,不想面对凛冽寒风的我,龟缩在家中,我该做些什么呢?眼睛不经意间扫过书架上那本没有仔细读过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想现在应该把它重新拾起,细细阅读。思索书中给予读者的道理,我或许会从中受益匪浅。

马克?吐温曾这样赞扬这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19世纪有两位伟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仑,另一位就是海伦?凯勒。”她的一生只有19个月的光明与声音,本书主要记述了她的坎坷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面对残酷的现实,海伦?凯勒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她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以激励后人。海伦?凯勒虽身患聋、哑、盲,但是,她在老师安妮?莎利的帮助下,成功考取了哈佛大学,这对于正常人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而她作为残疾人却做到了。我们不禁要思考,她究竟是凭借什么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她的世界无光、无声、无语,似乎所有美好的事物对海伦?凯勒都无比遥远,可望而不可即。但她却凭着无比坚强的内心和对生命、生活无比的热爱,最终在逆境中崛起,成为精神上的强者。

书中写了这样一件事,令我感触很深:海伦?凯勒和她的朋友一起散步她问朋友看到了什么,朋友说什么也没有看到,而海伦?凯勒却这样说:“这里有松软的小草和鲜艳的花朵……这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像现在衣食无忧的我们,只因为拥有的太多,所以不懂得珍惜与发现,错过太多的美好后,却抱怨世界没有美好。

海伦?凯勒在书的结尾这样写道,假如有三天光明的话,第一天,她要去看看那些鼓励、帮助过她的人;第二天,她要目睹黑暗转变为白昼这激动人心的奇迹;第三天,她有太多东西需要去看,她已经无法规划出准确的目标了,她是如此渴望光明,见到周围的一切。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很普通的事对于海伦?凯勒却是一种奢望。

我突然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怎样?会不会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甚至放弃生命?海伦?凯勒说:“面向光明,影子就在背后”。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坎坷,但是,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完成每一件事,只要阳光还在,只要面向光明,阴暗总会被我们甩在身后。

“生如夏花之绚烂”。我想,这是对海伦?凯勒一生的准确的总结,人的一生要选择一种活法,让自己焕发出夺目的光彩,犹如夏日里盛开的花,鲜艳而又生机勃勃。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4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一拿到这本书,就被书名深深的吸引住了,它的作者是海伦·凯勒。海伦在19个月大的时候就因病失去了听力和视力,陷入盲聋哑的黑暗,在她老师莎丽文的帮助下,她6岁开始学习说话和盲文读写,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哑残疾人。

尽管海伦的眼睛看不见了,但她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旅行、骑马、滑雪、下棋、参加戏剧演出、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她一生写下十四部著作,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残疾人演讲、募集资金,把人生毫无保留的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看完这本书,我好佩服海伦呀!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她全做到了,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

假如给海伦三天的光明,她说,第一天,要好好的看人。看她的老师和朋友,长久的凝望他们的脸,把他们外在和内在美的线条都铭刻在她的心里;第二天,要在黎明前起床,看那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还要去博物馆欣赏人类的历史和文明;第三天,要用来体会温馨迷人的日常生活,到平民百姓最爱的地方去。海伦虚拟的三天光明,对我们正常人来说是多么的易如反掌呀,而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是海伦让我认识到生理上的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盲聋哑了,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残疾。海伦和她的老师莎丽文都是读书有智障的人,而她们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阅读。唯有读书,才能唤醒心灵。和海伦比起来,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有健康的身体,好听的声音,明亮的眼睛,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想海伦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将影响我的一生,她激励我应该好好珍视光明、把握人生、关爱她人、珍惜生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