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秋声赋》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声赋》读后感 篇1
小时,看过小人书里欧母“画荻教子”的故事,那时是读着觉得有趣罢了。想起儿时的我也曾在田里割草的时候,捡起地上的树枝画画。天上的小鸟,地上的小虫,都被横七竖八地画在地上。
中学时,在语文课本上开始学习文言文,读《醉翁亭记》,那时是似懂非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也”。语文老师一一分析文中的字词,介绍欧阳修的生平概述。对于这位伟大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了初步的了解。他的父亲早逝,幼年跟随母亲生活,自幼聪慧,过目不忘。他也没有辜负母亲对他的精心教养。真应了他叔父的话。“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开始,做官倒也一路平步青云。
《秋声赋》是作者晚年所作。虽仕途已入顺境,但长期的政治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后来他竭力要求辞官,告老还乡。
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1059)春天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于是在他53岁那年,一个深秋的夜里,他独自秉烛而读,忽然听到一种声音由远而近,由轻到重传入诗人的耳朵,刚开始只是风吹,浪涛,然后又似撞击声,最后好像千军万马疾走行军的声音。作者坐不住了,吩咐童子出门去看看。童子出去后报道“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只有风吹过的林子的声音。作者不免仰天长叹。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我的政治抱负,为国家的奋斗志向不能实现。虽身居高位,却改革无望。此时想必作者是那样的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此时他明白了,这耳中听到的千军万马的声音只是秋天肃杀的声音。原来这是秋的概况,景色惨淡,天空清明,气息栗咧,秋意萧条。秋是成熟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麦浪翻滚。但此时在诗人眼里此时应该是个肃杀的季节,“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吹过,曾经的一片青色,草丰树茂,转瞬就是落叶满地,一片凋零。秋是刑官,掌握着大自然的生死夺杀。秋风吹过,万木枯萎,落叶纷纷,天气阵阵凉。此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又怎能不感觉那声音仿佛就是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杀敌战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于是不禁感叹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又怎能与草木而争荣?这只是自然想象,风吹过树林的声音。
人到中年读《秋声赋》,不禁也觉得有了同样的悲秋情绪。万木凋零,自己已过了人生的一大半,而那年轻的理想已渐行渐远,站在这秋天的荒野里,满目望去,苍茫一片,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的声音不禁让人伤感,仔细想来,这也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界的声音。相信经过秋天的瑟瑟悲凉之声,春天将从远方踏足而来。诗人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此时墙角的唧唧虫鸣的声音响了起来,唧唧复唧唧。
品读这篇《秋声赋》,仿佛看到了秋天的季节就触目在眼前。此声,此意,此景,秋天的况味一一呈现。“有声之秋”的蓄势而来转为“无声之秋”的感慨。不必悲秋,不必恨秋。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秋声赋》读后感 篇2
《秋声赋》表面是写秋风萧瑟、凄凉,令人悲伤,实写欧阳修在经历宦海沉浮与政治变动后,对人生不易的感悟。
刚刚经过繁盛的夏天,万物便迅速走向衰败、零落,秋天,是悲的象征,引发了欧阳修“奈何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的.不解和感慨,而此时书童却“垂头而睡”,煎熬之后还是煎熬,无人为其舒心解意,就连四壁虫声唧唧也似乎是“助予之叹息”。
本文更由秋声想到秋天的整体特性,再由此想与之相对的人文概念、生命智慧,布局精妙。凭借具体视觉意象表达秋声,将视觉与听觉进行贴切而生动的转换,通过冷静自然之心境,洞察秋天所隐含的生命体验,表现了欧阳修旷达气度,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秋声赋》读后感 篇3
《秋声赋》中有一彩图,图名为“欧阳修悲秋”。在我看来,欧阳修悲秋,但“悲”中作“慰”,“慰”中导“开”,最后一“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点明秋声与悲无关,人无须怨秋声。
我们常言“爱屋及乌”,是否也会“恨屋及乌”?心中有不良情绪就看什么也不顺眼,平日里还很平和的你,烦心时见到有人叫一声就回敬一个“滚”字。我们应承认,我们都有发泄情绪的时候,可你所谓的“秋声”,是否值得泄愤呢?本就是“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就必然成为“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更何况人非草木,去恨“秋声”,还可能只是令自己受累,但如果去恨“人”,就可能害人害己、贻害无穷了。一句随心的话,可能让别人对你的品性产生怀疑,若不巧遇上脾气火爆的.,还能让你身体上受到伤害。损人不利己,“何不改乎此度”?
我想,如何处理自己心中的情绪,让其不被“秋声”所挟,不为“秋声”所惑,是欧阳修想要引导我们思索的。
《秋声赋》读后感 篇4
坐在窗前捧本书,一眼就落到了“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滂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原来是欧阳修的《秋声赋》。
喜欢秋声赋是从大学开始的,而会背秋声赋却是从一接触到它开始的,中国的应试教育总有这样一个特点,课后总有一道题目叫做要求背诵。
自然地变幻,四季的更替有了春的复苏,夏的繁盛,秋的硕果和冬的沉寂。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木最繁盛的时节便是盛夏,每到盛夏蝉蛙齐鸣,热烈的太阳焦烤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草木迎着太阳光的刺激更显油绿,一片片一丛丛像是迎接植物世界里最宏大的盛宴。它们在盛宴里肆意的伸展着,繁荣着,就连它们脚下的小爬行动物也繁忙起来,窸窸窣窣好不热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盛宴总有结束的时候,于是盛夏在树荫的指缝里滑过。秋风起“草拂之而色变,木造之而叶脱”,植物界的盛宴不知在什么时候悄悄结束了,小爬行动物的
影子也渐渐沉寂。树叶变了颜色,呼啸的秋风卷走了一片片摇摇欲坠的叶子,在阴沉的天空中画了几个圈后不知飘向了何处。
历史继续,朝代更替,就连最繁盛的王朝都会衰败至灭亡,更何况自然界草木的盛宴了。而王朝不断更替,自然界的草木便只待来年春风起。草木有繁盛衰败之时,人生亦是如此。人在万物中最有灵性,走过春夏秋冬,经历日出日落,拥有喜怒哀乐,在人生的各个生命段,感受自己的生命历程。人生的起伏有时如同这草木经历四时的变幻,内心世界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影响着人的心绪,更有甚者思考着自己能力外的问题,忧虑着自己所无法预料的事情,有可能在人生的盛夏里经历着辉煌也有可能在人生的寒冬里萎靡彷徨,忧思过度会使人过早衰老,垂暮未到便形容枯槁。人生短暂,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有些力所不及事情何必耿耿于怀,如同无法改变秋天草木的凋零。“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我们像草木一样无法得知自己处于人生的那个时节,只能做到珍惜自己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正在沉思,不知什么时候天已放晴,阳光明媚,蓝天白云,青草绿树,仿佛刚才那片乌云不曾到来过。或许也是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几棵小小的蒲公英撑着大伞随着秋风一起飘摇,在不远处的天空也画了几个圈,像坐着摩天轮一样滑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