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美术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条,使学生认识到艺术表现手法来自于生活,艺术中线条的存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会产生多种感觉,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学习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现思想情感,探索艺术的共性。

教学重点

认识线条的不同形态

了解线条表现出的情感,学会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每一位同学小时候大概都玩过这种游戏,它可以是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是两三个人共同操作。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在翻线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线条变化的不同形式。

2.欣赏幻灯片

幻灯片的内容涉及到建筑、服装、雕塑、动物等。

天安门城楼:红柱子——竖线

民族舞蹈动作——波浪线

老虎虎皮——虎皮纹线

教师边带学生欣赏边让学生回答,这些线条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让学生观察思考,在你的.身边,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着线条表现出的美。(可以将这些线条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

例如,斑马身上存在着线条的表现形式,(动物)竹林中也有线条的存在,(植物)还有北大桥、烈士塔等等(建筑物)

教师总结:

A.线条无处不在B.它可以分为视觉的和听觉的线

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视觉的线

4.学生思考,课本上《红色娘子军》和《飞天》都是舞蹈图片,但它们给人的感觉确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认识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5.阅读,阅读课本30~35页的图片,欣赏图片中指示的线条,并谈一谈自己的感觉。

6.听文章画线,要求学生用笔在纸上画出如下意境:

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风;

调皮的小鸟,投进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狂风掀起了一层巨浪。

7.作品展示,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8.课堂作业。

可出示两种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选择:

作业① 用线条作画:我的生活(或情绪)。规则:老师请出一位同学,然后请他的好朋友用线条描绘出这位同学的心情。

作业② 用线条画出我的爸爸或妈妈。课后把自己画得画带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将他们的评语收进艺术档案夹。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和绘画能力

2.掌握欣赏的方法和绘画的技巧

重点:培养创新与想象能力

难点:能通过观察进行绘画表现音乐和乐器之间的关系

教具:范例、图片

教学活动:

一、导入:

乘着音乐的翅膀,我们激情飞扬;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们奇思妙想。画个想象的乐器,奏出更奇妙的音响。

二、板示课题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童话世界看看

出示图片

你觉得这些画面美在何处?

如果让你来画一幅图你会怎样来表现?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新想法?

三、范例

你又有新的启迪了吗?

作业选择:

1画想象的乐器不需要拘泥于真实,可以多一点大胆的、自由的`、幽默的联想。

2用自己喜欢的手法进行绘画。

教学随笔

.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泥工的乐趣,了解汉代陶俑的造型特征

实践与创造:抓住形象特征,运用概括方法,塑造人物

欣赏与评议:观摩和评论同学的作品

教学重点

人物动态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神态的塑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欣赏

1.欣赏《陶俑》图片,并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

2.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模仿表演人物动作。

3.比较陶俑中的人物造型与现实中的人有何区别。

二.分析与感受

1.了解人体大致的比例关系,坐姿与立姿的大体比例。

2.陶俑的造型很夸张,然而夸张的`的重点在哪几个地方?

三.制作与指导

1.学生讨论制作步骤,先整体后局部。

2.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制作方法。

① 团块捏塑:塑造人像时,可先仔细观察人物动态,然后按照人体结构的四大部分用大团块来处理,分别塑头部、躯干、四肢等有动态的造型,各部分要接牢,整个比例大小要相配。

② 拼接:处理局部细节,采用拼接、添加等方法。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尝试。

四.展示与评价

1.交流制作经验:小组先讨论,对他人作品发表看法。

2.各小组选代表发言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加以表扬和鼓励。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课题:曲曲直直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b)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2、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2、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教具学具:“曲”或“直”的物品和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谈论‘曲’与‘直’。”(教师板书“曲曲直直”。)

2、师:“在课前老师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播放课件《线的认识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它们给人们的感觉。

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穷的魅力。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和正直的感觉;霍克纳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许多水平线,水平线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螺旋线则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

3、师:你们也带来不少曲与直的物品,互相观察、细心触摸、再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一起感受一下,特别要讨论一下这样的直或曲的物品带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小组讨论,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讨论习惯。

学生分组介绍,讨论。

4、直与曲物品展示。

5、图片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曲线、直线或材料用得好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样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评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环境收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