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妈妈的账单》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妈妈的账单》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
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充分预习。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师:(师板书“0>60”) 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我们是怎么学习这类文章的? 生:汇报学习方法。(读熟课文,自学生字词,围绕阅读提示中的问题研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心里学告诉我们,引起学僧学习的最直接动力既非远大的理想,也非美好的未来,而是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0>60”这样一个违背常理的算式,很容易就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就在文中,很自然的引入课题,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方法的回顾,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帮学生揭示学法。)
二、预习反馈。
师:同学们回家都做了预习,请你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预习情况。(读文,认识生字词,找多音字,四字词。) 班级反馈:
生1:我认识了文中带拼音的字词,我领同学们来读一下。 指生领读。
生练读,交流读,齐读。
生2:我找到了多音字。得 藏 塞
生3:我找到了几个四字词语。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师:同学们的字词预习比较细致,请同学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生读文。
师:同学们预习得十分到位。 (设计意图:对于一篇略读课文而言,正确流利读文是必须的,是课标的最底线要求,而正音、多音字、四字词是基本的考点。一课的教学既要解决相关的知识点,还要落实考点,这样一堂课才有实效性。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
三、初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循导自学,整体感受。
师:请一名同学读阅读提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阅读提示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师:请你自己默读,边读边画一画提出的阅读要求。
生汇报要求: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师:请你带着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 生:读文,思考。
生汇报: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帐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主要内容研读课文。《课标》强调学生应初步具备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而能力的具备应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精读感悟。
1、重点理解妈妈的账单。,
师: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时,提到了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份账单。什么是“账单”呢?
(课件出示两份账单)
指生读两份账单。(找两名学生分别读)
师:同学们理解账单中提到的“芬尼”一词吗?(芬尼,德国的货币单位。)
师:下面再请你用心把这两份账单多读几遍,边读边比较这两份账单有什么区别?(想出来了可以在旁边简单圈画或记录。) 生:学生自由读文,读后思考。
生:同桌或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读了账单的想法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那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生汇报:1)数量上的区别:妈妈为彼得付出了很多,妈妈一直不辞劳苦地照顾彼得;
2)时间上的区别: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也许是一天或两天; 3)报酬上的区别:小彼得是60芬尼,妈妈是“0”芬尼。
师:是啊!两份账单的区别太大了,妈妈为彼得所做的太多太多,然而他向儿子索取的.却是“0”芬尼。你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吗? 师:请你再读妈妈的账单,说说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
生1:我觉得妈妈很爱小彼得。
师:大家读的字音清楚,声音洪亮,但我觉得不但要用眼读,还要用心读。用心读的孩子会在不经意间为一个词、一个情景让自己的心灵为之一动的。请再用心读一读,看妈妈的账单中哪点最打动你?并画出感动你的词语或短语,想想是为什么。有心、用心的孩子最先发现。 生:0芬尼。
师:除了数字,还有哪些文字打动了你? (学生一时回答不出,师小声读,突出一些关键词,提示学生静静地听) 生:“十年幸福生活”让我感动。
师:这“十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想,柳芽吐绿、草长莺飞时,彼得的妈妈会带他去郊外干什么? 生:寻春。 生:放风筝。
师:夏天来临,彼得踢球一身臭汗,回到家,把脏衣服往地板上一扔,妈妈看到大汗淋淋的儿子,会怎么做? 生:为他洗衣服。 生:为他擦汗。
师:深夜,当凉爽的秋风吹进窗子时,妈妈会坐在灯下干什么? 生:为彼得织毛衣。 师:织的仅仅是线吗? 生:织进去的是妈妈的爱。
师:冬天,雪花纷飞,妈妈会带他干什么? 生:堆雪人。 生:打雪仗。
师:再读这十年幸福生活,你会怎样读?
(学生深情读)
师:看到孩子的幸福生活,你仿佛看到了妈妈脸上露出了什么样的表情? 生:高兴。
师:带着微笑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再读)
师:还有哪儿让你感动? 生:十年中的吃喝。
师:想想,早晨,彼得的餐盘里会有什么? 生:鸡蛋。 生:面包。
师:中午,餐桌上会有什么? 生:美味佳肴。
生:彼得爱吃的饭菜。
师:这丰盛的午餐来自哪儿? 生:妈妈的辛勤。
师:傍晚,还会有妈妈的关爱等着他。就这样,一年,两年,十年,再读这句话。
(学生再读)
师:还有哪儿让你感动?继续交流。 生:生病时的护理。 师:彼得生病了,妈妈护理时眼里充满了什么? 生:忧伤。 生:泪水。
师:此时此刻,你仿佛又看到了妈妈的脸上露出了什么样的表情? 生:焦急。
(学生再读)
师:是啊,大家从这份账单里读到了微笑,读到了眼泪,读到了关注,读到了期待。妈妈十年来对儿子的辛勤付出就仅仅是这四条吗?还有哪些?让我们带着思考齐读这份账单。 师:请同学们交流妈妈还有哪些付出?
师引导:从小到大,已经为他洗了数不清的衣服,生病时 (注意请学生说四五条) 师:母亲永远是那样慈爱,
如果公正点,妈妈的账单不写“0”芬尼,请你为母亲的付出算笔账应该是多少芬尼?师:这“0”里面含有什么? 生:妈妈的爱。
师:一个慈爱的母亲标价时该有多少钱?这“0芬尼”是一种怎样的爱? 生:无私的爱。 生:无价的爱。 生:崇高的爱。
师:是啊!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一味地付出,从不计报酬。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妈妈的无比崇敬与热爱,再次来深情地读一读这份账单。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师:妈妈的这份账单饱含着对儿子浓浓的爱, 小彼得展开账单读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过去的一幕幕: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总是那样忙碌;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 )
师:读着读着,妈妈辛勤为她操持的身影在他的脑海中一次次闪过,这时的彼得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呢?请你细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结合文中句子回答。(抓住“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藏、小心翼翼”等词来体会小彼得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修正了自己的行为。)
师:是啊,小彼得还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账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把钱偷偷地塞进了妈妈的衣兜里。
师:小彼得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他在心里可能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有时间写一写)我们相信,妈妈这一份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亲情,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小彼得一天天长大。所以说:这还是一份( 爱 )的账单
5、领会“0>60”的含义
师:那你对“0>60”还有疑问吗?
生:没有,因为在这里“0>60”就是“爱>60”,这是毫无疑问的。
(设计意图:一篇略读文章一般情况下应围绕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运用在精读课文中掌握的阅读方法来研读课文。在精读课文这一环节里,我着重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展开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宽思维,深入理解。最后通过学生的感悟,扣回开课时所设的悬念,其实“0”和爱是等同的,爱是无价的,所以爱应该大于60,使其前后照应,消除悬念。)
五、总结深化,拓展延升。
师:我们在妈妈的爱里一天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是人间真情。让我们有感情的赞叹母爱的伟大。(指读)
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还对妈妈说了谎,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既然妈妈对我们无私的关爱,我们也应该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送上几句祝福,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小练笔,将学生从文本中、牵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所感有所悟,懂得作为儿女应该为自己的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妈妈的账单》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的主要内容。
2、体会妈妈的的无私的爱。
3、知道作为儿女应该用自己的爱回报母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家谁最忙碌啊?
2、板书:妈妈的账单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谈话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下自由地表达。然后质疑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t: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你们能提出自己的问题,真棒。现在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
2、反馈学习情况,出示本课词语
3、t:现在用你的眼睛快速地扫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
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索取,当小彼得时,同时也看到。
t:哦,原来儿子给妈妈列了一份账单,多新鲜哪!
设计意图: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主动参与,用自己喜欢的、习惯的方法来学习生字、词语。
三、研读课文重点:2份账单
1、出示儿子的账单
2、从这份账单中,你读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3、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s:小彼得懂事,经常帮妈妈干活。
t:从故事当中,你知道小彼得会帮妈妈做哪些事?这么懂事的孩子请你夸一夸他,
s:小彼得很听话。
s:小彼得是商人的'儿子,很有经济头脑。
4、t:小彼得向妈妈索取自己的劳动的报酬,结果如何?
读文中的句子。
5、t:彼得还得到了什么?哦,看见了一份给自己的账单。让我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默默地读一读吧。
出示妈妈的账单默读
6、t:告诉老师,读到哪一条你有特别的感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指名答
7、t:同学们,母亲十年来为儿女的辛勤付出难道只有这四条款项吗?还会有哪些?
8、学生讨论举例
9、师小结
10、t:可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在每个款项后面都写了0芬尼?指名答
t:如果给这这份母爱出一个价的话,你会出多少?
11、小结 (板书:母爱无私无价)
t:这是一份普通的账单吗?!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是多少金钱也无法衡量的爱啊,让我们一起替彼得深情地读读这份账单。
12、t:小彼得也像我们一样拿着账单读着读着,他情不自禁想起了每一天,想起每天早上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热牛奶;每天会烧上一桌可口的饭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是那样干净,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t:你读到了什么?
13、t: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心情。
讨论:小彼得为什么羞愧?
14、小结
四、拓展阅读:妈妈的爱
1、t:小彼得变得懂事了,或许你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有很多话想说。
出示
我想对小彼得说:
我相对小彼得的妈妈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相对对自己的妈妈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环节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设计了对彼得说,对彼得的妈妈说,对自己说,或者对自己的妈妈说,如果想说的很多,可以选择4个都说,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展示了目标的弹性。
2、t:同学们,此时我的脑海浮现了这样一个广告。(课件出示广告:“妈妈,洗脚”)
设计意图:利用广告为学生创设说话的素材,提供了对话空间。“妈妈,洗脚”很好的调动了学生情绪,使学生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妈妈,想起自己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t:爱要说,爱更要做啊,说得有一位哲人说: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让我们在有限地生命里多做些有意的事,回去后,你想为妈妈做什么事?指名答。
t:同学们,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文里妈妈那无私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想起了我的妈妈,第一次摔倒,扶起我的是我的妈妈,教我开口说第一句话的是我的妈妈,第一次给我讲故事的是我的妈妈,二十几年如一日,青春不在年华老去,妈妈的黑发染成白霜,为我操碎了心,却仍无怨无悔,我感谢我的妈妈。
3、出示拓展小诗《假如》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
夏天,我会遮挡阳光
让妈妈乘凉
假如我是一条围巾,
冬天,我会遮档寒风,
让妈妈取暧。
假如我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写诗,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进行迁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是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发展思维,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的精神。
4、作业收集写妈妈的诗歌并创作小试送妈妈。
设计意图:收集其他的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了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爱诗、写诗的兴趣。
这一系列的拓展不再是由内到外的单向延伸,而是走向文本深处,高效度,深层次,多纬度的立体推进。
《妈妈的账单》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出示课文重点句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帐单》
2、看老师板书这个课题。
书写课题,写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要注意他不是巾字旁的帐。)
3、读课题。
谁来读一下课题?
能不能读的深情些?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妈妈的账单》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帐单》
2.看老师板书这个课题。
书写课题,写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要注意他不是巾字旁的帐。)
3读课题。
谁来读一下课题?
能不能读的深情些,你瞧这是一份妈妈的帐单。
齐读课题。(一教就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A.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把他划下来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B.检查反馈
1.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吗?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哪些词语是大家容易读错的,你就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个词语。
小彼得 报酬 索取 收款 款项 慈爱 塞进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 怦怦直跳
重点解决:报酬,收款的意思。蹑手蹑脚,怦怦直跳,羞愧万分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小老师当的不错,如果我请你们再去默读一遍课文,谈谈你读这篇课文的收获,你行吗?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你们思考:
我觉得这篇课文最有意思的地方是( )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 )最让我感动的是( )
这篇课文最( )的是( )。最后一个问题请你们随意填,我想听到你们与众不同的回答。
2.交流
师可以试着这样点评:你的理解可真深刻啊;有独特的体会,很欣赏你;用词很准确;你能抓住课文中最重要的内容来谈体会,真不简单;你能抓住主人公的细节来谈,很会读书啊;
四、教学两份帐单
过渡:从你们刚才的体会中,我听到你们多次提到这两份帐单,对他充满了兴趣,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份帐单。
1、出示两份账单
2、 指名读两份帐单
3、落实“款项”:这里有一个词语出现了两次:款项,请你们读;彼得的帐单列有几条款项?妈妈的帐单也有四条款项;你知道什么是款项?是啊,这两份帐单各有四条款项。
4、请你们默读,边读边比较这两分帐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想出来了可以在旁边作点记号)
5、交流
师要引导学生:学生有可能说一份是母亲欠他儿子彼得的帐单,一份是彼得欠他母亲的帐单。师追问:彼得到底有没有欠他母亲钱?
数量上的`区别
为彼得付出了很多,所付出的都是为了彼得
时间上的区别,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动,而彼得也许是一天或两天。
6、是啊,母亲十年来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只有这四条款项,如果我请你把这份母亲的帐单列详细点,该怎么列呢?
师引导:从小到大,已经为他洗了数不清的衣服,生病时。。。
注意请学生说四五条
7.母亲永远是那样慈爱,如果公正点,请你为母亲的付出算笔账应该是多少芬尼?
你还能用类似的词吗?(无价)
你认为彼得的妈妈是一位怎样的人?(无私)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份什么帐单?通过这份帐单,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因此小彼得,请听老师读:小彼得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1.有什么问题吗?
2.为什么要读着读着呢?
3.也许彼得一边读一边想到了许多许多:
小彼得展开帐单读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样干净,舒适;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总是那样忙碌。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
读着读着,想起了( )
7、你可以选一个片段写下来,写下当时彼德的想法。
8、交流
六、教学最后一自然段
这么多感受用书本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羞愧万分)
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彼得羞愧万分的话吗?
2、 请生说理由
3、 小彼得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4、 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七、课文学完了,你想对自己布置什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