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案

欢迎阅读鸟的天堂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

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

1、出示课件:

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热闹)

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重点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

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

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⑴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⑵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⑶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⑷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老师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①学生讨论:

联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A、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

B、“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有风吹过。

②出示课件理解。

⑸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

评价:

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

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小结课文

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

联系环保意识谈。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 谈话。

1、 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 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 按照要求读书。

1、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 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 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 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 谈自己读的感受。

3、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 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 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 学习生字

1、 指名读词读字。

2、 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 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

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 “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 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 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 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 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学情分析

本班为我校四年级二班,本班共有24名学生,男17人,女7人。纵观本班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大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在语文学习兴趣方面较好,动手、动口练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是重点,在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断加强情感教育,能从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同学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身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并要求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 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

3、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请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5~9自然段。)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12~13自然段。)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和一群怎样的鸟?喜欢树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树,喜欢鸟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鸟?

【学法指导】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 多

树 奇 鸟 闹

美丽 可爱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选做【创造实践】: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