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和线教案

欢迎阅读点和线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和线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初步感受作品的内容与意境,体会点和线在吴冠中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2、尝试运用点、线大胆创作,能较好地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

3、能与同伴共同完成一幅圈画作品,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吴冠中及其作品风格,有基本的用毛笔创作的经验。

2、课件:吴冠中作品多幅,幼儿的点线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三幅吴冠中的作品,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师:吴冠中是著名的国画大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他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欣赏《小鸟天堂》。

师: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画上还有什么?这些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心情怎么样?

(2)欣赏《城市》。

师:这幅画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些彩色的点可能是什么?如果你就住在这个城市里,你会感觉怎么样?

(3)欣赏《花草地》。

师:画上画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季节的花?

2、通过观察、归纳,感受点和线在吴冠中作品以及幼儿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1)师:吴冠中爷爷在画画的时候,用到了一个作画的好方法。你们找找看,是什么?

(2)教师小结:原来画家喜欢用一些大大小小彩色的点和一些粗粗细细、弯弯曲曲的线条来画画。我这里还有一些他的画,我们来看看都画了些什么,在这些画里奇妙的.点和线又变成了什么。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小朋友的画里,奇妙的点和线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创作。

师:请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合作绘画。你们准备用奇妙的点、线来画什么?怎么画?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师:你让奇妙的点和线变成了什么?谁愿意来说一说?

点和线教案 篇2

教学目的:运用彩泥和小棒等材料,搭建立体形构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线材搭建立体形的组合方法。

教学难点:构成式样美→观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导入新课。

1、看图(1):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星星,用线将星座里的星星联起来,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如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点联成线后的狮子座、大熊座等。

2、看图(2):比利时的原子球博物馆简介:

这个馆是由12个球形建筑物连接而成,设计独特。

3、揭示课题。

二、学生自学尝试搭建简单的立体形。

分别由两位学生上台来用泥球、牙签组构三角锥体、正方体。

三、教师示范,师生交流制作步骤。

1、准备统一的“点”和足够的“线”。

(搓出大小统一的泥球多个)

2、在垫板上组合平面形。

3、在平面形的基础上朝纵向、横向添加发展。(板书:平面形→简单的立体形→复杂的立体形)

四、利用制作成品和图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其作品构成样时更丰富。

1、简单的几何形体与复杂的立体形比较。

2、图利启发:如线的平行排列,同一点上线成发射状排出等。

3、教材中学生作品的欣赏与启发。

五、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做做玩玩,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运用彩泥和小棍,搭建出一种有趣的立体形。

六、作业展评,课堂。

点和线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陀螺旋转时,知道陀螺面上的图案会发生变化。

2.探索发现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点、线会“变”成圈圈。

3.体验陀螺旋转的乐趣,感知陀螺变化的奇妙。

【活动重点】

活动重点:探索发现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简单的点、线的变化。

活动难点:探索“同心圆”及“从圆心出发,画三条向圆外的线”的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玩过陀螺,知道陀螺旋转时,上面图案会发生变化。

物质准备:在圆心打好孔的圆形陀螺面,“同心圆”陀螺面,用乐高积木做出的陀螺。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幼儿进行组装乐高陀螺,并自由玩陀螺。

指导语:之前我们用乐高积木的齿轮、轴,组装成一个有趣的'陀螺,你们还记得应该选用哪种规格的齿轮?齿轮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开始玩陀螺吧。

引导幼儿观察陀螺旋转时,表面发生的变化。

提问:老师为我们齿轮穿上了新衣服(有图案的圆形面),谁愿意帮我转动它?在陀螺旋转时,你发现了什么?它的图案会产出变化吗?

基本部分

1. 引导幼儿探索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点的变化。

(1) 幼儿拿出两张陀螺面,进行按规则进行画点。

指导语:拿出一张陀螺面,在上面画上一个大大的点;再拿出一张,在上面随意地画上多个大大的点。

(2) 幼儿分别转动两张陀螺面,观察交流纸上面的变化。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幼儿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发现的喜悦。

(4)师生共同分享发现的现象,鼓励幼儿进行总结。

引导语:谁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发现。一个点时,你看到了什么?随意画多个点时,你又看到了什么?

2. 幼儿拿出“同心圆”纸片,进一步探索。

(1)幼儿沿着“同心圆”纸片上的圆线,画一圈点。

指导语:沿着上面的线,我们画上一圈点,可以稍微近一点,也可以稍微远一点。

(2)请幼儿大胆地猜测结果,并进行实验。

提问:画了一圈点,你觉得会发生什么?现在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吧。

(3)师生共同交流实验结果,请幼儿进行总结。

指导语:在同心圆上,转动一个点就是一个圆,我们画的这一圈点,转动时每个点形成的圆圈就在这个“同心圆”上,所以旋转起来我们只看到一个圆圈。

3.引导幼儿探索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线的变化。

(1)幼儿拿出两张陀螺面,开始划线。

提问:拿出一张陀螺面,在上面画上一条粗粗的线;再拿出一张,在上面随意地画上多个粗粗的线。

(2)幼儿进行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

指导语:原来在陀螺面上画线,旋转时我们会看到圆圈。

4. 幼儿拿笔“从圆心出发,画三条向圆外的线”,进行实验。

(1)教师提出关键问题,再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指导语:陀螺面上所有的线转动时都会看到圆圈吗?像这样的陀螺会怎样呢?

(2)幼儿进行实验,分享实验结果。

引导语:你用不同颜色,进行画竖线,它们的呈现的颜色,会一样吗?还是原来的陀螺面的颜色吗?

延伸活动

1.在科学区,多投放白色的陀螺面,引导幼儿进行后续的观察。

引导语:你们可以在科学区中,在陀螺面画一些有趣的点、线,也可以画一些图案,观察陀螺在旋转时,发生的变化。

2.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哪里还存在这种现象,并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点和线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运用彩泥和小棒等材料,搭建立体形构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利用线材搭建立体形的组合方法。

教学难点:

构成式样美→观有创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讲故事导入新课。

1、看图(1):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星星,用线将星座里的星星联起来,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如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点联成线后的'狮子座、大熊座等。

2、看图(2):比利时的原子球博物馆简介:

这个馆是由12个球形建筑物连接而成,设计独特。

3、揭示课题。

二、学生自学尝试搭建简单的立体形。

分别由两位学生上台来用泥球、牙签组构三角锥体、正方体。

三、教师示范,师生交流制作步骤。

1、准备统一的“点”和足够的“线”。

(搓出大小统一的泥球多个)

2、在垫板上组合平面形。

3、在平面形的基础上朝纵向、横向添加发展。(板书:平面形→简单的立体形→复杂的立体形)

四、利用制作成品和参考图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其作品构成样时更丰富。

1、简单的几何形体与复杂的立体形比较。

2、参考图利启发:如线的平行排列,同一点上线成发射状排出等。

3、教材中学生作品的欣赏与启发。

五、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做做玩玩,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运用彩泥和小棍,搭建出一种有趣的立体形。

六、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