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美术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撕纸活动感兴趣,在撕纸的基础上,学习撕长纸条的技能。
2、尝试仿编儿歌,感知仿编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彩色色纸人手1—2张,每人一个小碗或一个小筐子,每人一个小勺子和小叉子。
2、一碗白色的纸条面。
3、幼儿用书《大老虎》
活动过程:
1、看书念儿歌《大老虎》,引出主题。
教师: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让我们也变个大老虎来吃饭吧!师生一起念儿歌《大老虎》。
教师:我们小朋友除了吃大米饭,还吃什么呢?
2、出示一碗面条,引起制作兴趣。
教师:这是一碗什么?是什么颜色?是用什么做的.?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看法,探索制作的方法。
3、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的方法,引导幼儿一条接一条慢慢的撕长条纸,不要撕的太快。
4、 幼儿进行面条加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班要举办一个《好吃的面条》集餐活动,每个小朋友都要做一碗香喷喷的面条,好吗?幼儿进行撕纸活动,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对能力弱的孩子重点学习撕长纸,对能力强的孩子重点学习撕细长纸条。
5、 让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碗里的面条,再假装吃面条,感受交流和吃面条的快乐,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
6。 带幼儿尝试仿编儿歌《大老虎》。
教师:我们小朋友扮演大老虎,吃面条好吗?我们一起说:长长面条,喷香喷香,豆腐鸡蛋,青菜肉汤。
活动建议:
1、将小朋友做成的面条放在生活区域中,让小朋友喂娃娃吃面条。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纸张,鼓励幼儿撕纸做许多细细的长面条,不断提高孩子灵活撕纸的能力。
活动反思:
小朋友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撕纸的活动中,并与老师互动,大胆的说自己吃过或想到的各种面食;撕揪片时精细动作发展好的小朋友能撕的很小,很碎,有的小朋友则不行,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撕的比较慢。在炒面时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个高潮,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 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一年级数学试卷 doc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 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高中化学试卷网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石刻 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1、 狮子;2、 石人石马和马夫;3、 翼兽化学工业出版社电话和北门六马;④ “蕃酋”像;⑤ 华表;⑥ 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 ℃烧成。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 :地上纪念性雕塑高一物理教案、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美术教案 篇3
一、 概述
1、《传递我们的心声——宋体字》是初中七年级(上)美术人教版的第三单元。
2、课时:1课时。
3.美术字是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宋体美术字的教学是以追求文字的美感为目的,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审美能力和掌握书写的技巧为目标。
4、宋体美术字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学生能够辨认宋体字的基础上寻找身边图书资料上的宋体字,可以让学生对宋体字产生亲切感,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美术字的基本知识。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宋体字的基本特征和实用价值。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写宋体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对比,分析黑体字和宋体字的特点与区别。
(2)掌握宋体字的结构特征、笔画特点和书写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宋体字的学习,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和笔画美,提高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宋体字的结构特征和笔画特征
教学难点:
用正确的方法书写宋体字
三、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在小学美术课上接触过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也见到过不少美术字,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4、 学生要认识宋体字较容易,但要写好宋体字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结构处理及笔画特点的书写。
四、教学策略:
1、 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及老师的准确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书写过程中的技巧,让学生有了参考的依据,在惊叹赞美老师演示技法的过程中,自己有了操作的兴趣和信心。
2、 讲授法:通过老师讲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及重难点,更快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创设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4、评价法:自评、互评、点评,同学间相互评价和老师的指导与肯定,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可以让学生的作品更成熟,更完美。
五、资源
1、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教室
3、教师准备:学习宋体字的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绘画本、铅笔、橡皮、尺子、颜料
六、教学过程:
1、 兴趣导入。
不久前有则新闻说韩国要把汉语作为它们的中小学教材,而且联合国也把汉语作为官方语言,这说明汉字在国际社会有着重要地位及无限的魅力。作为中国人你们对自己的文字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字,你们认识它吗?这是什么字?(兴趣导入,激发动机)
①、演示搜集的美术字。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字叫美术字。美术字也叫图案字,是一种经过装饰、加工的文字。它的特点是:醒目、美观、规格化。规格化指对字体和字的大小有着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是一种有效的宣传工具。常用于广告宣传用语、店铺的招牌、商品的名字、书籍的封面、印刷品、报纸等。
②、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字辨别一下它们的字体一样吗?认识它们是什么字体吗?教师小结:黑体字、宋体字、变体字。
揭示课题:传递我们的心声-----宋体字
2、 讲授新课:
(一)出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①、了解什么是宋体字。
②、认识宋体字的字形特征和笔画特点。
③、认识汉字的间架结构。
④、学会写宋体字。
(二) 简要介绍宋体字。(了解宋体字的来源、字形特征及基本笔画的特点。)
①、 什么是宋体字?
宋体字源于宋代,在明代确立。是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一种印刷字体。创始人据说是南宋秦桧,人们恶其行,对于他创造的字遂不以其姓氏命名而称“宋体字”。 提起秦桧,人们自然想到一个奴颜婢膝、残害忠良的奸臣。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今天的报纸正文大部分都是宋体字。
②、 宋体字的特点:(出示范字,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1) 字体特点: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角、俊俏秀气。
(2) 笔画的特点。点入水滴撇似刀,横窄竖宽捺如扫,左钩右钩鹅进食,横到尽时有三角。
(3)游戏:练眼力。(在众多字体的范字中找出哪些是宋体字,巩固知识)
(4)动手找一找:在美术课本封面上找出哪些地方用到了宋体字。
③、 汉字的间架结构。
写好字的关键在于结构、比例正确,其次要注意笔划粗细的调整(如少笔划粗、多笔划细等)及均匀、稳定等问题。
演示范字。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结构。
教师小结字体结构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
字形匀称,大小统一。
上紧下松,上大下小。
有争有让,适当穿插。
笔画统一,主次分明。
④、 宋体字的书写步骤。(PPT演示,给予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
以“永”字为例,演示书写步骤。
(1)、打格:要求学生在纸上打两个边长为10厘米的“田”字格。
注意:字与字之间要有字距,行与行之间要有行距。
(2)、 骨架:有单线条画出字的骨架。
注意:“顶天立地,左右碰壁。”
(3)、 勾边:在骨架上用宋体字的笔画勾边。
教师在勾边时,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某一笔画应该怎么勾,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完成,形成良性互动。
(4)、 填色:可以填成单色也可用其他方法填色。
3、 动手做一做。(学生练习,巩固知识)
在美术纸上打好的方格内用宋体字写出自己的名字。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开自评、互评。优秀的作业可以拿到展台上展示。
4、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要能认识宋体字的字体特征、笔画特点及书写。并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 作业:
①、用宋体字写出自己的名字。
②、找一找现有教科书封面上的宋体字。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难点:
1、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
2、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教具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感受节奏
1、听——音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1)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2)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二)新授:
1、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
(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2、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
3、节奏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
(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3)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展评:
五、小结:
4.课题:变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