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起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床、望、乡”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马思聪的《静夜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他没有电话可以跟亲人朋友聊天,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让他快点回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五、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背景音乐播放)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1、欣赏学唱《静夜思》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李白写的另外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静、夜、思、床、前、明、举、低、故、乡”10个生字;会写“乡、头、是”三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诵古诗。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释题:思、思念、想念。思考: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欣赏,初步感悟古诗。

2、师范读古诗,体会古诗意境。

四、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并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识记生字,学生互相交流怎样识记生字。

4、指导认识生字。

5、检查识记字形情况,互相交流,书空“乡、是、头”。

五、理解古诗,朗诵古诗。

1、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句。

(1)说说自己见过的“霜”。

(2)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3、学习朗读古诗,主动汇报学习情况表演朗读。

4、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1)男、女生读。

(2)分小组读。

(3)开火车读。

5、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6、练习背诵。大胆评议,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

7、集体背诵古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静夜思》,懂得了家乡和亲人的可爱,还会认了10个生字,学会写了3个生字。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主动积极地学习,就能不断地增长知识。

七、作业

1、书写生字。

2、请同学们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13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2、学会生字2个,词语2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李白、学习、背诵和默写《静夜思》。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伴奏音乐、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介绍李白,背几首他的诗。

2、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3、释题。

二、学习这首诗的生字

1、谁会背这首诗?小黑板上补充诗句。

2、校对有哪些字不会写?

3、学习“床、疑、霜”,和易写错的“低”。

三、指导朗读

1、学生齐读。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的朗读特点。

3、跟着录音读课文。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明、疑、举、思)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举,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故乡的'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看插图,讨论:

⑴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觉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的寒冷来说明他乡没有故乡亲人的关怀的温暖。)

⑵“静夜”指深夜,诗人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觉呢?(看到月光,想起故乡。)

2、诗人这样思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思乡之情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⑴在领会全诗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而夜不能寐的思乡之苦”的感情基础上,确定朗读的基调——带有伤感,带有情思。

⑵按五言律诗的节律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怀——节奏缓慢,语气伤感。

⑶一、三句末的延音给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顿则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极又无法言传的感情。全诗结尾则声断而气不断,把作者的思念之情从语流中得到充分表达。

配乐吟诗。

3、学生独立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六、总结

学习李白的热爱家乡的思想。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美。

教学重点:

会认9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研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李白吗?你们喜欢他的诗歌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学习李白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静夜思》。

2、课件出示李白的图片。

3、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准确,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两人互读,将课文读通顺、流利,并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请个别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组的朗读情况,其他同学评价。

三、卡片识字

1、读音摆卡

2、小小邮递员

3、点兵点将

4、识字金点子。

四、书写生字

1、观察:请个别同学做小老师指出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2、师范写:生随师书空。

3、生描:写完后同桌互评。

4、在田字格里书写。

5、展示学生所写的生字,其他同学评价,老师评价。

五、课外分享

分享你所知道的诗歌、儿歌、故事,进行好书推荐。

古诗《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四个生字。

2、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韵律地朗读、背诵诗歌,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电脑放夜空课件。

2、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喜欢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静夜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整体美

1、电脑出示古诗。

2、看课文,听录音,整体感知。

3、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自读课文。

⑵指名读课文。

⑶互相交流,读懂了那些词语。

⑷配音朗读。

4、指名到讲台前背诵,其他学生点评。

5、认记生字交流学法:

⑴认识要求会认的10个字,自读课文、开火车读、分组读。

⑵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三、品读课文,领悟要点

1、合作探究: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2、课件出示全诗,放手让学生自己读,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诵读诗句。

3、指导朗读,领悟要点:

让我们跨越时空,跟诗人一起在月光下思念家乡的亲人。

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手法感悟诗的意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⑵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①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后,问:“在这个明月夜,你知道李白在干什么吗”“你是从哪句知道的?”

②引导学生理解“疑”,让学生用“疑”组词。然后:“为什么使人将月光疑是霜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③第3、4句引导学生用动作来领会诗句的含义,展开想象:

“坐在窗边的同学抬起头来看看窗外,你看见了什么?”“那要是夜晚,又会怎样?”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句诗。“我们把头低下闭上眼睛,十秒钟后告诉大家,你想到了什么?”月光下李白又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读一读,怎样才能把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读出来。

④教学生读诗句时,先读一句,让学生跟读。熟读之后,配乐朗读,最后练习背诵。

四、课外延伸

课下让学生找一找有关月亮的美丽传说及描写月亮的诗句,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