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1

设计说明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喂小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很自然地列出连加、连减算式。

2、放手学习,渗透建模思想。

连减的教学与连加类似,所以这部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提出问题并解答,体会学习连减,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渗透建模思想。同时借助学具交流算法,体会先算第一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情境导入。

师:上个星期天,明明和爸爸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游玩。一大早,他们就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题,也来算一算吧!

课件出示口算题:

4+15+27-25-23+47-4

5+38+19-18-26+39-6

2、引出新课。

师: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小鸡呢,明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小鸡。(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上面情境图,引出连加)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明明和爸爸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不仅复习了旧知,而且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埋下了伏笔,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探究新知,动态生成

(一)连加。

1、看图理解连加的含义。

(1)课件出示5只小鸡吃食图。

提问:谁能把你观察到的说出来?

预设生1: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食。

生2:明明正在给5只小鸡喂食。

教师说明:这是明明在帮奶奶喂小鸡,5只小鸡吃得正香呢!

(2)课件演示又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这次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生: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把这件事说完整?

预设生1: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

生2: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如何列式呢?(教师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3)课件演示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生1: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生2: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2、尝试列式解答。

师: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该怎样列算式。

预设生:5+2=7,7+1=8。

师:能不能列成一个算式呢?

生:5+2+1=8。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选自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教学的都是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例12是以南瓜图来教学连加,教学时建议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提出后如何进行列式解答呢学生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收集汇总各种答案之后请学生交流,说出自己列的算式的意思,最后总结得出连加的算式:4+2+1=9,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连加算式,应让学生多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含义,整个算式的意思等等,连减的例题教学大致也是这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

解连加、连减的计算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掌握连加、连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计算。

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

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再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0根小棒、实物图形卡片。例题图片,10个三角形片,复习用连加口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0个三角形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教材65页情境图)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说明:在引入这个环节,我用一个小动画和图片来呈现主题图。)

二、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学习连加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小鸡分2次,引导学生说出算式:5+2+1、

(说明:在这个环节,我通过小动画将情境图的图意清晰明了的呈现的学生,很清晰的看到小鸡是分成两拨跑来的。)

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不一样)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板书5+2+1=8)

(二)学习连减

出示教材65页挂图。

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 — 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又去掉几只还剩下几只

(说明:在这个环节,通过小动画来呈现小鸡吃饱后跑走的过程,让学生清晰明了的理解图意。)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④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

⑤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⑥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⑦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⑧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

列算式说得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将书上算式补充完整。

2、摆好10个星星,先拿走5个星星,再拿走3个星星。还剩下

几个星星。

将书上算式补充完整

1、教材66页练习十四第2题。

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图意,将算式补充完整。

2、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第6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4、练习十四的第5题。

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9—4—2=3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3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通用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4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在家做家务吗?你平时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师:小明是个特别爱劳动的小朋友,星期天在农场帮爷爷喂鸡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视频导入)

二、观察比较,探究新知

1、(PPT课件演示教材第65页动态小鸡图1)学生仔细观察。

师:小明是个勤快,有孝心的孩子, 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指多名学生说图意)

生: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了2只小鸡。(贴教具)

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谁能将图片所表达的意思完整说一遍?

生: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了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独立列式。

············································(1)

师:很好!我们继续观看,又来了几只小鸡?(1只)

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呢?如何列式?

···········································(2)

师:5,2,1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5代表原来有5只小鸡,2表示后来的2只小鸡,1表示最后来的1只小鸡。

师:真不错!那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第(2)个式子与第(1)个式子有什么不同呢?

生:原来学的是2个数相加,现在是把3个数相加,第(2)个式子比第(1)个式子多一个“+”号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第(2)个式子取什么名字比较好呢?

(板书: 连加)

师:(出示“”):这个算式读作:

生:学生齐读算式

师:那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

三、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PPT课件演示教材第65页动态小鸡图2)学生观察图片。

师:接下来小鸡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

生:原来有8只小鸡,走了4只小鸡

师追问:这4只小鸡是同时走的吗?(不是,是先走了2只,再走了2只)

师:谁能完整将这幅图的故事说给大家听(指多名学生说)

生: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还剩多少只?

8-2-2 师:怎么列式?

师:8,2,2各表示什么?

生:8表示原来一共有8只小鸡,第一个2表示先走了2只小鸡,第二个2表示又走了2只小鸡。

师:这个式子与我们以前学的减法式子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式子多了一个“-”号和一个数字

师:那我们给这个式子取个名字,叫什么呢?

(板书:连减)

师:式子怎么读呢?

生:?

师:我们学习了连加的计算方法,那连减怎么计算呢?

生:

师:对比连加连减,想一想:1)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它们在计算的'时候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说)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

生:连加连减(同时板书课题)

师: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

五、数学文化

师:你们想不想了解数学文化呢?(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高斯在不到10岁的时候就解出1+2+3+4……+97+98+99+100=?想知道他是怎么解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

六、思考题

你能用下面的算式编一个故事吗?运用“原来……,先……,又……,现在……”等词语。

9—3—2=?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口算课件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四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每组题目,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题

(一)教学连加

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华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鸡。

师:华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课件,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题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课件,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65页最下面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65页最下面第二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3、完成练习十四第1、2、3、4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