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教案摸人

欢迎阅读游戏活动教案摸人(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戏活动教案摸人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手感知物体软与硬、冷与热、光滑与粗糙等特征,并尝试用语言表述。

2.能按教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物体。

3.有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兴趣,发展触摸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布口袋若干:绒毛玩具、积木、丝瓜筋、糖果盒、热水袋、盒装冰牛奶数量各一;网球、乒乓球、橡皮泥、竹板、核桃等,人手一份;糖果、点心、冷果汁、热豆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摸猜游戏,感知不同物体的特征

1.出示口袋一(内装丝瓜筋和糖果盒),感知粗糙和光滑。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吗?老师不给你们看,请你们用手来摸一摸。摸后要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评析:教师运用“神奇的口袋”设置悬念,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邀请幼儿上来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帮助幼儿准确表达触摸的感觉。

(评析:让幼儿感知、猜想、判断、表达,凸显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

(3)取出物品集体验证猜测,并将物品拿给其他幼儿触摸,说说感觉,再请幼儿找找、说说活动室里其他粗糙和光滑的东西。

(评析:找找、说说给幼儿提供了迁移、拓展感知经验的机会)

2.出示口袋二(内装冰牛奶和热水袋),感知冷与热。

师:神奇的口袋里面会装着什么呢?悄悄告诉你们哦,是冷冷的和热热的东西。

幼儿按教师指令分别摸出冷冷的和热热的东西,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热的,哪些东西是冷的。

(评析:材料的不同呈现方式,使得教学互动富有变化。说说生活中冷与热的东西,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

3.出示口袋三(内装绒毛玩具和积木),感知软与硬。

师:这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藏着什么呢?

幼儿摸出一个物体后.说出软或硬的特征,并在身上找一找具有相应特特征的东西,如软软的皮肤、硬硬的牙齿。

(评析:幼儿在自己的身上探究、感知,既方便又有趣,体验也充分)

小结:刚刚我们摸到了软软的玩具,硬硬的积木;热的热水袋,冷的牛奶;光滑的盒子,粗糙的丝瓜筋,小朋友的感觉真灵敏。

(评析:对三对操作材料的特性进行总结,便于幼儿准确获得事物特征的关键经验)

二、集体操作,巩固已有的感知经验

1.听指令摸物体。

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神奇的口袋,就藏在你的椅子底下,把它找出来吧。

幼儿按教师指令取出相应物体,如:请小朋友摸出和老师手上一样的东西(网球),说一说网球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请一位幼儿从袋中取出一物,发出指令,要求同伴摸出和他手上一样的东西。

(评析:听指令摸、说,是对前面经验的巩固运用,同伴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听语言描述摸物体。

师:请把这些东西都藏到神奇的口袋里,我们玩个更难的游戏。老师说,你们摸,看谁摸得又对又快。神奇口袋东西多,伸出小手摸一摸,摸出一个光滑的、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一块竹板,听语言描述继续游戏)

(评析:该环节难度加深了,适度的挑战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小结:小朋友从神奇的口袋里摸出了硬硬的、光滑的竹板,硬硬的.、粗糙的核桃,软软的、毛毛的、粗糙的网球,你们真厉害。

(评析:总结是对幼儿经验的再一次提升,利于幼儿的准确表达,同时也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与成功体验)

三、自选食物,体验生活中的美味与快乐

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很棒,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美味的食物,每人上来选一样,告诉老师和旁边的小朋友,你选的食物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是冷冷的,还是热热的。

幼儿享用美食,体验生活的快乐。

(评析:该环节回归到生活化的真实情境,不仅让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也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本次活动中获得的感知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活动教案摸人 篇2

设计意图

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感知面料的特点,二是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触摸感觉。幼儿对服装面料没有相关经验,更缺乏较为细致的触摸、感知,特别是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幼儿的着装也逐渐增厚,这正是一个可利用教育资源。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感知服装面料的特性,并由面料扩展到对其他事物、概念的认识。在寻找、发现的同时,有意让幼儿接触、观察、比较,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

1、感知服装不同面料的特点。

2、有较敏感的触摸感觉。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起到商场摸各种服装,感知服装面料的不同。

2、用棉、皮、毛制成的.服装设置展览会。

过程建议

1、参观展览,感知服装面料的不同。大家自由参观,教师引导孩子们摸一摸、看一看、掂一掂,发现其不同。

2、感知、触摸、比较。

(1)不同面料的比较感知:在三个盒子里分别放人棉、皮、毛三种不同的面料,请幼儿触摸后猜猜里面是什么?为什么?

(2)与周围各种物体的对比感知:摸摸自己的脸、教室的墙,说说对比感觉的不同(墙硬、皮肉柔软)。

3、了解面料的用途及与人的关系。

(1)思考讨论: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面料做衣服?(季节、喜好、人的身体不同部位、环境、工作等)

(2)启发孩子讲述自己穿过的衣服。

延伸提示

游戏:请你帮帮我。冬天来了穿什么?夏天到了穿什么?

游戏活动教案摸人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活动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活动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建议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回教室。

游戏活动教案摸人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

2、能否采用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

3、是否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并激发出想象、创新的热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表示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色水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

教时数 :1教时 时间:20xx-3-21

授课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我要请你闭上眼睛来摸一摸,看你摸到的是什么?摸上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提供哟粗燥、光滑、坚硬、柔软、震动……的物品)

三、讲授新课

画画就是表达你内心的感受的,刚才我们都摸了一下桌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是光滑的,坚硬的,有棱角的,冰冷的,这些感受我们可以怎样来表达呢?

我们可以选择线条、颜色、不同的笔触、用点、面、或其他材料来表现。现在就请用你最自由、最舒服的方式来表现你刚才的感觉。

(学生自由用点、线、面、颜色来表现)

四、欣赏范画

表现不同的触觉似乎很难,其实并非如此,关键在于掌握笔触、色彩的不同运用,快速流畅的运笔可以造成光滑的触觉,短促凌乱的色点可以产生粗燥的触觉,坚挺的直线结构易产生硬朗的触觉,蓬松的曲线组合会有柔软的触觉。

《梅里特大道》 威廉-德库宁 (美国) 狂乱粗犷、丑陋怪异是德库宁抽象绘画的特征。

《睡莲》 莫奈(法国) 灵动的笔触,奇特的构图、境界的高远都美妙无比。

《1968年5月》 米罗 (西班牙) 自由偶然中产生,使人觉得它表达的是什么生存现实相关的寓意。黑色的线条,红色、黄色、绿色的暗示,体现出超现实的因素。几只黑色的手脚,意味着狂乱与恐怖,答案是不确切的。

《呐喊》 蒙克 (挪威) 描绘了一个面容近似骷髅的人,他双手捂住耳朵,站在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公路上,似乎由于惊吓而大声呼喊。

《嘉布遣会林荫大道》 莫奈(法国) 画家从城市风景的变化诡异的光线中,捕捉着色彩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选用学生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达自己不同触觉的感受。

六、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七、讲评

八、小结

教后随感

本课很抽像,应引导学生感受线条,感受色彩,能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大体表现的还可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