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教案

欢迎阅读《哺乳动物》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哺乳动物》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6页—第47页的“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2.15倍。

学生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问题: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爬行多少米?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2)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汇报。

说一说怎样列竖式进行计算,再说一说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小数乘整十数。

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2)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汇报。

重点说一说怎样处理“0”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第3题:练习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第1、4、5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

四、全课小结。

《哺乳动物》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在“包装”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由于已经有了前面的基础,因此,在引出问题后,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第⑴题。交流时,可以重点讨论“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第⑵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组织交流。讨论交流的重点可以是,如何处理“0”的问题。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城市学校,教学设备一般,班级人数比较多。本节课主要是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几节课的基础,能够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发现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尝试解决新问题,重点说一说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对于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比比眼力同桌互动

1.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2.5×0.3=2.5×0.33=

2.5×0.333=2.51×0.333=

第二组:7.2×1.4=0.72×1.4=

7.2×0.14=0.72×0.14=

要求:同桌两人其中一人先说第一组,另一人进行评价;两人互换角色进行第二组题。

2、计算下面各题。

2.43.6

×0.6×0.8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信息: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2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

1.出问题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生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生3: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生4: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天大约爬行多少米?

……

2.解决问题(重点解决第1、2两个问题,其他可有选择地进行练习)

(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①列出算式:2.2×2.15=

②学生独立估计每分钟大约爬行多少米?并说出估计的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

生1:把2.2看作2,把2.15也看作2,2×2=4,因此大约是每分4米或4米多一些(2.2〉22.15〉2);

生2:把2.2看作2,2×2.15=4.3或2.15+2.15=4.3,大约是每分4.3米;

生3:把2.15看作2,2.2×2=4.4,大约是每分4.4米。

……

③探索计算方法

a.独立列竖式计算

b.小组交流

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独立计算时遇到的问题

(2)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竖式的书写格式

c.一人板演并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15

×2.2

430

430

4.730

师:积为什么有三位的小数?

生: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

生1:我觉得可以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d.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米4.73米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式:2.2×60=

(2)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进行交流。

生1:把2.2看作2,2×60=120,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20米或比120米多一些(2.2〉2);

生2:如果把2.2看作2,2×60=120,把2.2看作3,3×60=180,得数的范围在120—180之间。

(3)独立列竖式计算,同时一人板演。

2.2

×60

132.0

(4)由学生评价,并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检查得数是否在估计的范围内。

得出: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32米。

3.从以上未解决的问题中选择一个用小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列竖式计算出来。

(三)巩固提高总结反思

1.计算下面各题

2.250.123.5

×2.3×50×0.6

0.051.24.27

×4.3×9.6×1.6

2.在Ο里填上“”“”“=”(通过计算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0.3×1.2〇0.30.5×1.8〇1.8

0.3×0.2〇0.31.5×1.8〇1.8

0.3×1〇0.31×1.8〇1.8

3.课本47页练一练第3-5题。

(四)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及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教材内容的呈现上,一改过去那种单纯乘法笔算的内容,所提供的教学素材更为生动、有趣,并有意识地增加估计的内容。通过有关三趾蛞蝓的一系列信息,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由于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与小数乘法相关的一些内容,在这节课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小数乘法中的新问题,在关键处给予点拨、指导,紧紧抓住积的小数点位置这一重点进行教学。并为学生提供质疑、交流的机会,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使出现的问题更加明朗化。由于让学生质疑、评价的时间过长,致使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全部练习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驾驶课堂的能力。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能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围绕“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这一情境展开教学,生活气息浓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充分挖掘教材的优势,再融入自己的思考,整节课体现出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哺乳动物》教案 篇3

《哺乳动物》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哺乳动物》教案(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哺乳动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鲸是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鲸的音像资料及图片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鲸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

看来老师的想法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还想找出各种理由来劝说我放弃这个主意。老师可不是这样容易被说服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就是讲的鲸,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说服老师的依据。

二、粗读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了解鲸的知识。

师:只有条理清楚有理有据才有说服力。所以请你们再读课文,想想: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来说服老师不养鲸这种鱼了。

三、再读课文

有选择的进行重点阅读和批划

四、全班交流,学习课文

现在大家有足够的理由来劝说老师了吗?重申一遍,我准备养一条大鱼──大鲸鱼,你准备怎么说服我?

根据学生找到的依据,灵活指导学习相关内容:

1、认识到鲸不是鱼类,是哺乳动物,及相关特点:

找出相关段落第2、5、7自然段,读一读。

板书:

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

出示课件(鲸的进化过程;哺乳动物图片)

师质疑:有一次,我看到这样一张图片,不知道为什么同样是鲸,但是它们喷出的`水柱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鲸喷水图)

了解鲸的分类。(课件:鲸的种类)

板书:

分类 须鲸 齿鲸

过渡:

这可真是个学问呀。看来呀,鲸的确是哺乳动物,不是鱼。但是它非常地有趣。不是鱼,我也要养。所以,你还是从其他方面来想想办法吧。

2、认识鲸的大:

生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知道它很大?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它特别大?指导朗读。

过渡:鲸是很大,你看这句话。最大的十六万公斤,最小的两千公斤。我不养十六万公斤的,我养个小点的还不成吗?从鲸很大这一方面,你说服不了我,还是从别的方面找找突破吧。

3、认识鲸的生活习性:

吃食:指导把鲸的大饭量给读出来。

睡觉:鲸的睡觉是挺有意思的,可是光听同学们这样读,我还是想象不出来它究竟是怎么个睡法。你觉得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白?生共同画鲸睡觉的样子。

再出示课件:睡觉。

师:原来鲸是群居的动物,养一条还行,养多了可真养成不起了。那好吧,大家说服了老师。这鲸啊,老师就不养了。

五、总结归纳

今天真是要谢谢同学们想办法说服老师,不过更得得感谢文章的作者。他为你们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你知道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将他的资料展现给大家的?

列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也都是不错的说明方法,今后你要说明一件事物的时候可以用着他们。

播放介绍鲸的课件师:看了这些资料,你想说些什么?

六、课外延伸

请你帮老师个忙,查查小动物的资料,然后像课文中介绍鲸那样介绍一下你向老师推荐的小动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