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大班教案

欢迎阅读过春节大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春节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深入了解春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文化内涵,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

2. 能够大胆地用语言、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3.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 收集有关春节的故事、传说、图片、视频等资料,如春节的起源动画、各地春节庆祝活动的图片、舞龙舞狮表演视频等。

2. 准备红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皱纹纸、一次性筷子等手工材料,用于制作春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鞭炮、灯笼、春联等。

3. 提供春节美食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如饺子、年糕、汤圆等。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播放欢快的春节序曲,教师穿着红色的传统服饰,带领幼儿走进教室,营造春节的喜庆氛围。

教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音乐?是不是感觉特别热闹呀?”

2.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春节的.情景:“过年的时候,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1.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教师通过播放动画视频或讲述故事的方式,向幼儿介绍春节的起源,如“年兽”的传说等。

教师:“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它会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出来捣乱,人们非常害怕。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亮光和响声,于是就想出了很多办法来驱赶它。慢慢地,这些就变成了我们过春节的习俗。”

讲完后,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提问:“你们觉得人们聪明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 春节的习俗

(1)展示图片,介绍春节的各种习俗,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收压岁钱等。

教师:“看,这是人们在贴春联,春联上写着很多美好的祝福。这是挂灯笼,红红的灯笼是不是特别漂亮?还有放鞭炮,鞭炮声噼里啪啦,可热闹了!”

(2)分组讨论习俗的意义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春节习俗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例如,对于贴春联小组,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要贴春联呢?春联上的字都有什么含义?”

3. 春节美食

(1)展示春节美食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美食的名称和特点。

教师:“这是饺子,它是春节里必不可少的食物。这是年糕,吃了年糕寓意着年年高。还有汤圆,代表团团圆圆。”

(2)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春节里吃到的美食以及感受。

教师:“小朋友们,过年的时候你们最喜欢吃哪种美食呢?为什么喜欢?”

4. 创作与表达

(1)绘画创作

教师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创作关于春节的绘画作品,可以画春节的热闹场景、自己和家人过春节的情景等。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画笔把你们心中的春节画出来吧!”

(2)手工制作

幼儿选择手工材料,制作春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用红色卡纸制作鞭炮、用皱纹纸制作灯笼、用一次性筷子制作春联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并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三)结束部分

1. 作品展示与分享

幼儿将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展示出来,互相欣赏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听听小作者们的介绍吧。”

2. 总结与延伸

教师总结春节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鼓励幼儿在春节时积极参与传统习俗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教师:“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热闹的庆祝活动。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春节里,都能和家人一起度过欢乐、祥和的时光,把我们的春节文化传承下去。”

活动延伸:在班级的美工区投放更多的手工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创作春节主题的作品;在语言区投放有关春节的图书,供幼儿自主阅读和讲述。

过春节大班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知道春节的来历和相关传说故事,如“年兽”的故事。

2. 了解春节期间的传统美食及其制作过程,如饺子、年糕等。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掌握春节的来历和典型美食。

能够清晰地讲述春节故事。

2. 难点

让幼儿理解春节传说故事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方法

故事讲述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法

四、教学过程

1. 故事导入(10 分钟)

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年兽”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讲完故事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后来人们是怎么对付年兽的吗?”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引出春节的各种习俗都是为了驱赶年兽、庆祝胜利而形成的.。

2. 春节美食介绍(10 分钟)

展示饺子、年糕、汤圆等春节美食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

介绍饺子:讲解饺子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有团圆的寓意,还可以在饺子里包硬币等,吃到的人会有好运。

讲述年糕:说明年糕谐音“年高”,寓意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介绍汤圆:汤圆代表团团圆圆,在南方一些地区,春节会吃汤圆。

3. 美食制作体验:包饺子(20 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准备好饺子馅、饺子皮等材料。

教师示范包饺子的方法:先拿起饺子皮,放上适量的馅,然后将饺子皮对折,捏出花边。

让幼儿在小组内合作包饺子,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互相帮助,提醒幼儿注意卫生。

4. 游戏:春节美食问答赛(10 分钟)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春节美食的问题,如“饺子一般在什么时候吃?”“年糕有什么寓意?”等。

将幼儿分成两队,进行问答比赛,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不扣分,最后得分高的队伍获胜,获胜队伍可获得小奖品。

5. 总结与回顾(10 分钟)

请幼儿说说自己在包饺子过程中的感受和趣事。

教师再次强调春节的来历和美食文化,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更多的春节美食,感受春节的欢乐氛围。

五、教学延伸

1. 请幼儿回家向家长讲述“年兽”的故事。

2. 开展“春节美食小画展”,让幼儿将自己心中的春节美食画下来进行展示。

过春节大班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等。

2. 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深入理解春节的主要习俗及其意义。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春节相关的手工和绘画创作。

2. 难点

用恰当的方式让幼儿体会春节习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播放欢快的春节音乐,如《恭喜发财》,教师穿着唐装走进教室,向幼儿拱手拜年:“小朋友们,新年好!”引发幼儿对春节的兴趣。

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在什么时候会听到呢?”引导幼儿回答出春节,从而引出主题。

2. 春节习俗讲解(10 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幼儿展示春节的各种习俗场景。

讲解贴春联:展示不同的春联,介绍春联的含义和作用,如表达美好愿望、增添节日喜庆等,让幼儿认读春联上的一些简单文字。

介绍挂灯笼:讲述灯笼的形状、颜色,说明挂灯笼寓意着红红火火。

描述放鞭炮:解释放鞭炮是为了驱赶年兽,同时提醒幼儿现在因为环保和安全原因,很多地方都有了电子鞭炮等新形式。

讲述吃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各种丰盛的菜肴,象征团圆幸福。

3. 手工制作:剪窗花(15 分钟)

教师示范剪窗花的步骤:先将正方形纸对折三次,然后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图案,如三角形、半圆形等,最后沿着图案剪下来,展开就是漂亮的窗花。

给幼儿发放彩纸、剪刀等工具,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使用剪刀安全。

4. 绘画创作:我心中的春节(15 分钟)

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心中春节的样子,比如一家人在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等场景。

为幼儿提供绘画工具,让他们在纸上创作自己的'春节画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发挥想象力。

5. 分享与总结(5 分钟)

请幼儿逐个展示自己的窗花和绘画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教师总结春节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寓意,鼓励幼儿在春节时积极参与家庭的庆祝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延伸

1. 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制作春节贺卡,送给亲朋好友。

2. 在班级里设置“春节小天地”,展示幼儿的作品和收集的春节物品。

过春节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 熟悉春节联欢晚会的基本形式,感受其欢乐、祥和的氛围。

2. 尝试模仿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节目进行表演,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3. 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增进同伴之间的感情。

二、活动准备

1. 收集历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片段视频,如歌舞表演、小品、相声等。

2. 准备各种表演道具,如彩带、扇子、锣鼓、话筒、服装等。

3. 划分表演区域,布置简单的舞台场景,如挂上红色的幕布、摆放一些鲜花等。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播放一段欢快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场歌舞视频,引导幼儿观看并感受其热闹氛围。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春节联欢晚会,每年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围坐在一起观看这个晚会。是不是感觉特别热闹、特别开心呀?”

2. 教师提问幼儿:“你们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都看到过哪些节目呢?”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观看经验。

(二)基本部分

1. 节目欣赏与分析

(1)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片段,如舞蹈《千手观音》、小品《不差钱》、相声《虎口遐想》等,每播放完一个片段,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教师:“这个节目好看吗?他们在表演什么?你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2)教师针对不同节目类型,简单介绍其特点和表演要求。

对于舞蹈节目,教师讲解舞蹈动作的优美、整齐以及表情的重要性;对于小品节目,强调角色的塑造、情节的有趣和语言的幽默;对于相声节目,说明抖包袱、说学逗唱的技巧等。

2. 分组准备节目

(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种节目类型进行准备,如舞蹈组、小品组、相声组、歌唱组等。

(2)各小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节目排练,确定节目内容、角色分配、表演动作等。教师提供相应的表演道具和服装,帮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

例如,舞蹈组幼儿选择一首欢快的春节歌曲,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小品组幼儿构思一个有趣的春节小故事,并分配好角色进行排练;相声组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相声段子,练习说学逗唱的`技巧;歌唱组幼儿练习演唱一首与春节相关的歌曲。

3. 节目彩排与调整

各小组幼儿在表演区域进行节目彩排,教师观察幼儿的表演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幼儿调整表演细节,如动作的协调性、表情的自然度、声音的大小等。

(三)结束部分

1. 春节大联欢表演

各小组幼儿依次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幼儿作为观众观看节目,并在表演结束后给予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教师:“现在,让我们的春节大联欢正式开始!欢迎第一组小朋友带来精彩的节目!”

2. 评价与总结

(1)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自己小组的表演怎么样?哪个小组的表演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2)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幼儿的努力和表现,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积极参与表演,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太棒了!大家一起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春节大联欢。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欢乐氛围,还学会了很多表演的技巧。希望以后我们还能有更多这样有趣的活动!”

活动延伸:将幼儿的表演录制下来,制作成班级的春节联欢视频,在班级内播放或分享给家长观看;鼓励幼儿在家庭聚会或社区活动中表演自己准备的节目,进一步传播春节文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