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篇1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基础计算不过关。如经过一个暑假有不少同学记不清6+7等于几,导致计算错误
2、书写规范问题。如数位没对齐,加号忘记写,书写顺序不对或进退位的记号搞错等;
3、不能正确进位或退位。该进位或该退位时不进或不退,不该进位或退位时却退了;
4、审题不仔细。有的学生是在写竖式时将题目数字抄错,有的学生是加减混淆,在同一题中一会算加一会算减。
针对这样的种种错误,我认为在平时的笔算教学可以做以下的努力。
一、基础口算要过关。
口算作为一种技能是孰能生巧的。一段时间不练就生疏了,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或课后练习中要加强对基础口算的练习。尤其是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要保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状态。
二、加强对算理的教学。
课本中出示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孩子理解算理,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在平日的教学中我都没有让学生实际独立操作小棒或计数器,而是让一个孩子在投影仪下代为操作或者直接课件演示。事后想想这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亲自操作小棒,有了把小棒满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对于理解个位满十进一的道理就数到渠成了,我想对不该进位却进位的这种现象应该会有所帮助。
三、加强检查。
教给学生一定的检查方法。如粗查。先看看有没有漏写的,如横式的答案等,或利用估算做初步的检查。细查一对、二算、三查。先对题目是否抄错,然后蒙住答案重新想计算过程,再和先前答案校对,最后查看是否规范,如数位是否对齐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篇2
在这节加法中有一部分是让孩子自学的内容,发现孩子们根本就不会自学,看书的时候不知道看什么,看见有空的地方就往上写,不懂得观察,不懂得提问,不会提问,也发现不了问题。
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就要锻炼学生的看书能力,先教孩子们怎样看书,看什么,从哪看,不懂的地方就要提问。锻炼孩子提问题的能力,只有会提问题才有创新才有发展。还要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有的孩子会计算,并且计算的非常的准确,但是当你让他说的时候他就不知道怎样表达,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让孩子用语言表达怎样去做,这样还有助于让孩子理解算理。
在进位加法的时候发现孩子有不进位的情况,还有少部分同学各位出现0的时候不知道该怎样写,在做题的时候要提醒孩子认真仔细。做完题后进行检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篇3
《100以内数加减法》的整十加减整十数,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简单在以前口算练习中80%学生已经学会,于是我决定采取学生主动学习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由情境导入,让学生提问并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中说说是如何算的。
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尝试用简洁易记的口诀来总结算法。如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去加一位数,再用得数加整数。学生讨论总结出许多口诀,“个位加个位,后加十”、“先加个,再加十位”、“个加个,再加十”……学生说过之后,又让同学找一找你喜欢的口诀,并说说理由。发言中,学生认识了口诀需要尽可能抓住重点、简单容易记忆。
教师需要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活的奥秘,体验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丰富感受,点燃智慧的火花,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口决学习法是一种常见的记忆方法、整理方法和复习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总结学习口诀,从而体验和感受口诀学习法,并通过评比自己喜欢的口诀,了解编写口诀的一些基本要求。这个方面的知识不是教师理论的讲解,而是学生自己实践中的亲身感受,这种认识可以更加深刻的融入记忆深处。教师在学习中需善于捕捉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与认识实践中的各种知识和体会。
我让学生多做些练习来巩固算法,学生不同解法,我给予一定的肯定,但让孩子比较出最科学的方法,然后计算。我觉得学生学得较好,只是要多加一些游戏可能学生会更感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整个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复习与新授无缝衔接
课堂上先通过复习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巩固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作铺垫。
2、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进行了思考,并有了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计算35+37,学生分享出口算、列竖式、摆小棒等方法,有的学生把35分成30和5,37分成30和7,再用“凑十”法;有的学生喜欢摆小棒;还有学生列出竖式。
学生运用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又让学生通过比较异同,发现与之前不进位加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啊,进一步巩固知识。
从这节课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经验去计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