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

【过程与方法】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理解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正确看待追求与挫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难点】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过程

一、导人: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1、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2、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桑兰的`追求与挫折",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3、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4、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一一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5、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的:

教会学生面对内心的“恐惧”,要敢于自我挑战;恐惧往往不是来自于外界事物,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正所谓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样看待问题才是问题。

参加人数:全体成员

使用时间:

45分钟

材料准备:

无毒蛇一条,灌满水的电水壳一把,盛满冷水面盆一个,电源插座一个。

活动场地:

班级

适用对象:

经常出现恐惧心理的成员

活动程序:

主题活动一、面对恐惧学会说“不”

1.老师请学生在纸上列出五项学习生活中最怕的事或物,然后进行交流。

2.老师分析并总结学生最怕的事,得到回答最多的`是,怕蛇、怕某门功课不好……。接着老师突然掏了一条长长的活蛇,学生见状后,一定会非常紧张,甚至是屏住呼吸,将整个人紧缩一团。老师示意学生不要害怕,并告之这是一条无毒蛇,也不会咬人,如果你们不信的话请看,老师先作示范,将蛇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这时老师提议,有哪位勇敢的学生能上来抓一下这条蛇。

3.在老师的鼓励下,第一位上来做尝试的同学,老师给予高度评价,接着在他的带动下,让每一个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试一试。

讨论要点:

1.明白当我们感到害怕时,与其向“恐惧”投降,不如理智地判断一下。

2.战胜恐惧的力量只在我们直接面对恐惧事物的瞬间产生,若想得越多,潜能就被自己封锁得越严。

3.针对具体的例子如何战胜“恐惧”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设计说明

在今天经济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却总能听到中小学生自杀的消息,小小的孩子,花一般的年华,为什么会轻生呢?人生漫漫,在生活的风雨中必然要经受失望和痛苦磨砺,小学生也是一样,学习失败、友谊翻船、丢失面子、招受伤害,这些都可能使孩子带上灰色的眼镜,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甚至走上轻生的绝路。这些都说明了现在的孩子,一是心理健康有问题;二是耐挫折能力弱;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差。针对这些,所以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主要是为了开导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让他们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善于调节自我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今后更好适应社会。因此,本课力求做到:

1.培养小学生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小学生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乐观开朗的人。

3.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总会有情绪的变化。

4.学会在生活中找“乐”。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总会有情绪的`变化。

②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训练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②培养小学生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意目标:学会在生活中找“乐”,做乐观开朗的人。

三、教学重点:

认知目标的达成。

教学难点:

训练目标与情意目标的达成。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录音故事(档案馆的内容)。

2、课件(张婷婷的烦恼)

(二)学生准备

1、一生准备(书中小王的报告)

2、课前请几个同学练一练步高新的故事课上表演。

3、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幽默笑话,课上进行幽默笑话比赛。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过哈哈大笑高兴的时候吗?你有过暴跳如雷生气的时候吗?你有过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的时候吗?(生1-3)

师2:高兴、悲伤、生气等都属于人的情绪,人的情绪有七种,就是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我们每天都难免会有情绪的变化,比如高兴、悲伤等,若长时间受到坏情绪的影响和刺激,就会导致身体生病,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乐观开朗的人。(板书课题)

(二)新课:

师1:下面我们先来听档案馆里的阿姨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吧?(听录音故事)

师2:听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快乐和物质占有多少有没有关系?(生1-2)

师3:每个人都有烦恼,下面请同学们听听小王的报告,看他是怎样解除烦恼的?(一生到前面扮作小王进行报告)

师4:听了小王的报告谁能说说小王是怎样解除烦恼的?(生1——3)

师5:小王通过心理老师和妈妈的开导,解除了烦恼,那么再来看看张婷婷同学她的烦恼都是什么?

(播放课件书中情景聚焦的内容“张婷婷的烦恼” )

师6:在生活中如果同学们像张婷婷那样,心理承受力差,遇到不顺心的小事就哭,一天哭好几次,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乐观开朗的人。那么怎样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乐观开朗的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书中咨询台的内容,讨论后回答怎样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乐观开朗的人

(生答师板书)

1、乐观战胜烦恼。

2、在生活中找乐、在学习中找乐、在玩中找乐。

3、要学会幽默。

(三)活动区:

1.议一议

师1:如果你在放学回家时下雨了,你没有带伞,你会像小铃那样想,还是像小成那样想,你会怎样看这件事。(生1——8)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如意的事,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

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每处理好一个问题,你就增长了一定的经验,你就会有更大的勇气来面对今后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就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2.想一想

请几个同学表演故事。

师2:如果你是步高新的同学,请你帮助他,用什么办法让不高兴变得高兴起来。(1——4)

师3:好,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再请几个同学来演不高兴变高兴的故事。

3、说一说

师4:同学们,当你遇到不讲理的人,当你遇到使自己生气的事,怎样使自己平静下来呢?

生答:措施一

措施二

措施三

(四)实践园:

1、读一读:书中自助建议,小学生怎样才能具有良好的心态。

2、谈一谈: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态。

3、演一演:进行3分钟幽默大赛,评出本班幽默大王。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做个乐观开朗的人。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笑口常开,笑对人生,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成长。

板书:

第八课 做乐观开朗的人

1、乐观战胜烦恼

2、在生活中找乐、在学习中找乐、在玩中找乐

3、要学会幽默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4

一、活动主题

感恩父母

二、活动理念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也出现了明显变化。学生们更希望从繁琐的唠叨、干涉和限制中解脱出来,寻求自己的独立空间。而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他们可能过分关心和束缚孩子,这导致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不愿意与父母倾诉内心的想法,不听从父母的劝告,甚至会与父母争吵。因此,亲子之间的爱随着冲突的增加,代沟不断加深,关系逐渐疏远、淡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特别设计了这次活动课程。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情景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2.引导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会处理亲子矛盾冲突,让学生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从积极的角度来理解和处理这些矛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是常见的,而且在家庭中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是因为双方都有自己的期望和需求,而这些期望和需求可能不一致。这并不意味着谁对谁错,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理解、尊重和妥协。当学生面临亲子矛盾冲突时,我们可以教导他们一些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尝试与父母进行积极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要倾听和尊重父母的观点。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并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学生可以通过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展现对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来表达对他们的爱。例如,学生可以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积极参与家庭活动,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父母的身体和情绪状态。这些实际行动不仅能够加强亲子关系,还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对父母的爱是需要践行的。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教导他们处理亲子矛盾冲突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将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感恩之心,付诸于生活实践;

5.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认知,以保证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健康的情绪。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播放音乐《时间都去哪了》】

同学们,你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你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你们的到来。从你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又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你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你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们却毫无怨言。但是当我们走进了青春期,你是否感觉到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二)互动交谈:

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父母做过的做让你感动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最近一次和父母发生冲突甚至吵架是什么时候,为何事而吵?

让学生先思考,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 。

(三)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1、一位苦恼的女儿写给父母的信。(学生朗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会觉得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不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总是苛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的代沟了!我现在和父母之间,只要一谈学习,就犹如电闪雷鸣!之后便会换来狂风暴雨,可是从不见彩虹的出现!

2、一筹莫展的母亲写给女儿的信。(学生朗读)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可她上初中后到现在,与我的交谈逐渐少了,问她学校的事,你不知道”平日里,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你认为丑的,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是年仅15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她的心里想什么?我只好猜,有时偷偷去了解她。我趁女儿不在家砸开了抽屉。

3、引出问题:马克·吐温的说: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你认为马克·吐温的说法有道理吗。你有和他一样的感受吗?你和你爸爸妈妈之间是否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代沟呢?(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4、引出问题:实际上,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因为彼此是否真正理解对方。很多同学都抱怨他们的父母不了解自己,那么你们真的了解你们的`父母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更加亲近我们的父母,看看你们是否真的了解他们。(展示一个白板)请回答以下关于父亲/母亲的问题:1. 父亲/母亲的生日是什么时候?2. 父亲/母亲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3. 父亲/母亲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4. 父亲/母亲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5. 父亲/母亲的兴趣爱好有哪些?6. 父亲/母亲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7. 父亲/母亲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8. 父亲/母亲对你的期望是什么?请同学们分析自己的答案。如果连这些基本信息都不了解,又怎么能说自己真正理解父母呢?难道你们还有资格抱怨父母不了解你们吗?请思考并回答。

5、观看视频——公益广告《感恩父母感恩教育》老师小结:邻居阿姨给了你一个篮球,你会感激不尽;同学帮你拣起掉在地上的书,你也会说谢谢。可是父母给了我们多少东西?为我们做了多少事情?你有过感激的时候吗?你说过一声谢谢吗?也许从来就没说过,只因为父母与我们太熟悉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有很多人需要我们感激。

6、歌曲《天亮了》给我们的感悟: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天亮了》,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学生回答)(PPT展示《天亮了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离开了人世……事故造成35名乘客死伤,死者中年龄最大的只有40岁,事故的发生是设计上有严重缺陷的缆车超载造成的。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

(四)总结:

同学们,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就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从喂养我们的每一口饭开始,教我们走路、学说话,他们一直陪伴着我们。他们为我们的学习操碎了心,担心我们晚归的每一次都让他们心惊胆战。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完美,而父母的辛勤劳动我们无法完全理解。虽然我们无法与父母共同承担生活的艰辛和创业的困难,但我们可以减少他们为我们操心的事情。当父母生病时,我们应该承担起责任,照顾他们。我们要知道,哪怕是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是一杯水,都会慰藉曾经为我们百般焦虑的父母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制定自己的感恩计划,想想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接下来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在卡片上写下你们的感恩计划。

最后大家齐唱歌曲《念亲恩》结束活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