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中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冬天到了,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爱流鼻涕,尽管在幼儿园老师都会帮小朋友擦鼻涕,但有些家长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会在小朋友包里放一些卫生纸,以备不时之需,但有几次我发现小朋友特别喜欢在座位上坐着把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虽然当时老师有提醒过小朋友不要撕纸,但好像作用都不太大,于是我将开展一场纸的主题活动来告诉幼儿纸的用途以及满足幼儿对纸的欲望。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纸的种类与用途。
2 鼓励幼儿发现现象,提出问题。
3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掌握纸的用途
活动准备
面巾纸 白纸 报纸等 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魔术棒 纸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魔术棒,让幼儿闭眼睛,变出与纸有关的图片,让幼儿睁开眼睛,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问:小朋友都看见了些什么?
2 引导幼儿通过观看,接触来发现纸的不同、
二,高潮部分
(1) 组织幼儿集中讨论
1 小朋友还见过哪些纸?还知道哪些纸呢?
2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和一样的地方?!出自:快思老、师!
3 这些纸都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2)教师引入
1 由魔术棒变出纸张,老师展示各种纸,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 引导幼儿在教室里寻找有没有和老师手里的纸是一样的,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敏锐度、
(3) 游戏
1、 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小朋友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探索发现其它的纸还有什么用途?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只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孩子的发现是无穷无尽的,幼儿只有在亲自实践中去探索发现,才能对获得的只是掌握扎实,同时我也深切的感觉到了家园配合的重要性与便利性,家长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给幼儿,再让幼儿转述给老师和小朋友,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中班小朋友,已经有认识数字的能力,但是对单数和双数还不能理解,为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进一步认识,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数学主题课《5以内单双数》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单双数
2、能正确说出5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5以内单数和双数
难点:区分单数和双数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板一套
2、幼儿每人一套学具盒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一、拍手游戏:编———编———编花篮,花篮底下有小孩儿
1、 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前面玩拍手游戏,(编———,编———,咦!让幼儿发现没有小朋友和他玩)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幼儿回答:“因为他没有朋友”
2、 老师再请一名小朋友到前面来,问其他幼儿现在他们能玩拍手游戏吗?(幼儿回答:“可以玩,因为有两个小朋友”)
3、 老师再请一名小朋友到前面来,引导幼儿发现又有一个小朋友不能玩游戏了,分析为什么?(因为又出现一个没有朋友的)
4、 老师问那怎么才能让没有朋友的那个小朋友也能玩游戏呢?(启发幼儿想办法再请一名小朋友到前面来,四名小朋友就可以玩游戏了)
5、 请幼儿说一说刚才我们请的小朋友来玩游戏,请了几个不能玩的(启发幼儿说出1和3就出现没有朋友的伙伴)2和4就都有朋友,帮助幼儿理解双数都能凑成一对而单数就出现一个没有朋友的,也就是凑不上一对。
基本环节
二、玩棋子游戏
1、请幼儿在第一行数字一的后面插上1个红棋子
2、在第二行数字2的`后面插上2个黄棋子
3、在第三行数字3的后面插上两个黄棋子,一个红棋子
4、在第四行数字4的后面插上两个黄棋子,两个绿棋子
5、在第五行数字5的后面插上两个黄旗子,两个绿棋子,一个红棋子
三、1、请幼儿观察,发现规律,红棋子没有朋友我们给它起的名字叫单数,而黄棋子,绿棋子都有朋友,出现一对一对的,我们给它起的名字叫双数,
2、请幼儿先找出单数数字的棋子,插在插板上的第几行,在找出双数的数字插在插板上的第几行
3、老师任意说出5以内的数,让幼儿马上说出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把相应行的棋子收起来
四 、结束环节
教授儿歌:单数和双数
老大老二分水果,水果个数有单双。遇到双数分得均,遇到单数剩一个,单数1、3、5、7、9、摇摇摆摆路上走,双数2、4、6、8、10、原地不动站得直
五、延伸:户外活动幼儿身上贴上数字卡,老师可以进行单双数的练习,如单数蹲下双数跳起来
反思:在活动中大部分小朋友能够区分单数和双数,个别幼儿对单数、双数掌握不好,老师应该在游戏环节上,更多一些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中班教案 篇3
中班教案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对于认识10以内的序数,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次活动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设计了报数、听鼓声拿数字卡片,按要求放水果,涂色、排队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引导,把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区别基数与序数,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2、激发幼儿观察、比较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3、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否知道并了解序数的概念,是否能够掌握10以序数的正、逆排序。
难点:是否知道序数和基数的差异,因为知道数字在表示的数量的同时,数字还可以表示在一个数序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作业纸、十个不同的水果、彩色铅笔、一个果篮、手鼓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游戏:报数(幼儿先从左往右报数,然后从右往左报数)
2、老师敲鼓,幼儿听鼓声拿数字卡片。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出示水果,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师生点数后回答,一共有10个水果。请幼儿依次说,第一个水果是苹果,第二个水果是桃子……第十个水果是草莓。
2、请一名幼儿取3个水果放在篮子里,请另一名幼儿取第3个水果放在工作毯上……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取水果,从而感知比较3个水果与第3个水果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区分基数与序数。
3、师生讨论说出结论,3个水果表示一共有3个水果,第3个水果指的是排在第三的水果。
4、调换水果的位置,请幼儿尝试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看,说说水果的序数。
5、送水果游戏:老师发出指令,幼儿按要求送水果,其余幼儿看他送得对不对。
三、操作活动
1、按要求涂色:听老师的要求将相应的物品涂色
2、按要求画图形:听老师的要求在相应的格子里画图形。
四、交流小结,收拾整理学具,结束教学活动
五、活动延伸:利用排队、整理教玩具是巩固和复习序数,培养秩序感。在学会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的基础上尝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数,让幼儿能从多方面感知序数。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做到了层层递进,突出重难点。并充分挖掘了教学具的多功能性。在活动中,我除了引领幼儿学得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外、更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个活动在教学的策略上倡导了以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以及交流等多种教育理念。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情境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活动的乐趣。
但也有不足之处,因还有幼儿的左右分不太清楚,在从左往右报数时效果不错,单反过来从右往左报数时有些乱,送水果游戏时只让一部分孩子参与了,剩下的孩子就有点无所事事了。
评课的教师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如果再上这堂课,还可以设计一些更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活动,比如上车找座位、逛超市等游戏环节,而且在幼儿参与面上会考虑都有事可做,都在参与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