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欢迎阅读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幸福是什么》是九义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上小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涵义。

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听说读写结合,最终从一个高度上来体会幸福,十年后青年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1、了解故事,深层次理解幸福

2、从身边发现幸福,体会幸福

3、读写结合,学会写随笔。

以前后图片的对比增加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从浅层次的到深层次的。

课堂的开始,用音乐把学生带进一个幸福的氛围当中,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

激情热身,我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一边唱一边比划,说听了后的感受,我想这对对四年级学生要求过于简单,然后板书“幸福”让学生说面对这个词的时候有什么想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同时又训练学生说话,在这时学生已经初步进入了角色,我相机出示一组图片也是学生平时所感受到的“母亲的关怀、温馨的礼物、生日的蛋糕、快乐的读书、平静的馨香、坚固的友情”让学生初步感知。接着进入课题:幸福是什么。

接着是默读课文,归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归纳时应该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说,我给了学生一个提示语句,让学生根据提示去归纳主要内容,反复的读三个牧童砌井后的幸福和十年以后他们再次回到井边的情形接着我问了三个青年找到幸福了吗?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再是他们为什么感到幸福,让学生自己想象在这个十年间他们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体会三个青年的幸福,明白幸福其实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尽义务,造福人类。感受更高层次的幸福。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

接着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体会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幸福。借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结合课文语句和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三位青年感觉劳动可以带来幸福,质疑难道仅仅只有劳动才能带来幸福?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理解到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再补充里一组图片:“爱心的传递、搀扶的背影、保家卫国”等,达到从浅层次和深层次的一个跨越。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学生有了对幸福感悟以后,在积累了ji情以后,立马写作,以情景式体验来为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相机出示了一组优美的句子:“天使说:幸福就是温柔的守护!张开双臂,为寒冷的人送去温暖,展露笑颜,给哀伤的人带来欢乐,幸福是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太阳说:“幸福就是热情的赠与!扫去阴霾,令大地充满火样的热情,驱走灰暗,让冷漠的人心寻回关怀,幸福是光明正大、宽宏大量!”

郑老师说:“幸福就是真诚的感情!浇灌友谊,陌路的人们会成为朋友,珍藏友情,寂寞的灵魂会拥有归宿,幸福是执著梦想、怀抱希望!”

让学生说,让学生仿写幸福随笔。意图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写下来,写对幸福的感受,来体会生活中存在身边的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当学生写好,挑几句好的当堂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说课稿 篇2

一、纵横联系,析教材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了一系列描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美景图文,《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是本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在这篇童话中它运用了诗的手法描述了春天里一系列的变化;让人感到春天是美好的,是迷人的,奋进的。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针对课文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能背诵课文,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描绘春天的美。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热爱大自然。

我把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朗读来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悟春天的美;学习不同的方式来描绘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

完成《柳树醒了》一课的3个教学目标,我共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时间。

教具:课件

二、以学定教,说教法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与分析,因此,我选用“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合作表演、直观感受、文本扩展”的教学方法。

三、因人而异,选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因此,我和孩子们选用了“情景入---自主读---合作演---自我悟---交流说---课后展”的学习方法。

四、人文统一,展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入情、初读悟情、细读融情、咏春抒情等教学环节。

(一)、激趣入情

新课伊始,我采用舒缓优美的语言引入:孩子们,寒冬还未退去,春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展示春天美景的风景短片)你看,春天像一幅七彩的`画,春天像一首无言的诗,春天像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你们愿意跟随老师一起用眼去欣赏春天,用耳去倾听春天,用心去感悟春天吗?接着,我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些什么变化呀?你觉得春天美吗?美在哪儿呀?在孩子们踊跃的交流中,春的气息悄然散发开来,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这时我接着说,春天呀柳树也醒了。引入课题,画简笔画柳树。

(二)初读悟情

初读课文时,我采用动画配乐朗读,让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全文动画配乐),孩子们一边听配乐读文,一边思考: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柳树在春天里发生了哪些变化?读完后,学生交流,同时板书,醒了、软了、绿了、飞了。初步感悟柳树从寒冬苏醒过来后充满生机的美。

(三)细读融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孩子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孩子的,而是在指导他们读书的过程中孩子们自悟、自得的。《柳树醒了》这首诗歌我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朗读的指导。

在第一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让他们展开联想: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呢?假如你是春雷,就把这些悄悄话说给同学听听吧!“柳树醒了”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知道“柳树醒了”呢?谁把他叫醒了,同时板书:春雷。在这个环节里,我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并通过多种美读方式,让他们在想象中细读,在细读中想象,在细读和想象中融入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接下来几个小节的学习中,我注意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表演、感悟,细细体会诗歌中“软、绿、飞、高”这几个字。同时板书:春雨、春燕、春风。抓住柳枝在春雨的滋润下变软了这一情景,师生互动演示柳枝的柔软,并创设情境,请孩子们上台扮演春雨、春风、春燕,想想它们对柳树说了些什么?柳树又会对它们说些什么呢?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并适时播放课件,(春燕、柳絮飞舞的图片)让他们感受柳絮轻飞曼舞的诗情画意,增强对柳絮的感性认识,触动他们内心的赞叹。

学习第五小节时,我引导孩子们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柳树在孩子们的欢笑嬉戏中,叶儿变得更绿了,柳条儿伸得更长了,树干长得更高了,而孩子们也在柳树的陪伴下长得更高、笑得更欢了的情景;至此,孩子们已完全融入人与柳树之间的情感氛围之中,融入那人与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里,诗的情感和韵味也水到渠成地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四)咏春抒情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勤于观察,善于表达,并注重知识的拓展迁移,使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学完了这篇诗歌之后,我适时出示与春天和柳树有关的诗句和画面,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春的无穷魅力。(课件展示春的诗句和配乐画面)然后,我再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春天里, 还有什么醒了呢?”“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让孩子们仿照课文创编诗句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的美丽。

五、说板书设计和课件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设计把5小节的内容和主题尽收一图之中,并赋予生命的色彩,可谓是图文并茂,简洁而不简单。

结合本文所设计的课件由三部分组成。本课件的设计还文本以画面、以形象、以旋律、以感情;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课堂上绽放智慧的花朵。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

2.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目标:

1.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师:不瞒大家说,老师提起做饭就头疼。一次我做饭时,忙忙碌碌,油盐糖醋面都粘在衣服上,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除掉这些污渍呢?

生:洗

师:用什么洗?

生:用水洗。

师:水起了什么作用?

生:溶解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质的溶解。

[板书]物质的溶解

师出示教学目标[大屏幕]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 刚才我说的这几种物质都能够溶解吗?

生:自由回答

师:果真这样吗?咱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实验探究一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想象

面粉放入水中

豆油放入水中

食盐放入水中

糖放入水中

食粗放入水中

师:下面同学们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生:实验并回答

师:[追问]那么这些状态都是溶于水吗?

生:不是

师:既然不是,那么我们不能说物质在水中溶解,而只能说物质在水中分散,共有几种情况?

[板书]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生:三种情况

师;同学们看面粉分散在水中,振荡后,悬浮在水中的是什么状态的物质?

生:固体

师:我们把这样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

生:自由回答

[板书]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

师:面粉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我们仔细观察:振荡静置后,面粉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会分层,我们就说它不均匀,不稳定。那老师衣服上的面粉如何除去呢?

生:洗

师:用水洗后如不干净,可再次用水漂洗。

师:豆油分散在水中,振荡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是什么状态的?

生:液体

师:我们把这样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请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

生:自由回答

[板书]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水中

师:只要是里面存在不溶性固体物质的就是悬浊液,只要是油,无论是豆油、柴油、润滑油还是香油,分散在水中的形成的都是乳浊液。下面请同学们分析悬浊液 、乳浊液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悬浊液中分散的是固体,而乳浊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

[板书] 固体 小液滴(加点强调)

师:是否都均匀分散?是否都稳定呢?

生:不是

师:我们就说不均一,不稳定,这是两者的共同特点。同学们再看盐、糖、醋放在水中有何共同特点?

生:自由回答

师:盐、糖、醋放在水中为什么消失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微观运动)。

师;同学们先考虑食盐是由什么构成的?水是有什么构成的?

生;自由回答

师:注意观察在谁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开始分散的?如何分散的?(再观察一遍)

生;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分散

[板书]均匀分散

师:我们把像食盐这样的物质以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在水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

[板书] 溶解:物质以离子 形式均匀分散在水中。

师:再考虑蔗糖是由什么构成的?它在水中是如何分散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注意微观过程)

生: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

师;我们把像蔗糖这样的物质以分子形式均匀分散在水中的过程也叫物质的溶解。

[板书](补充)或分子

师:物质溶解后形成哪类物质?

生:混合物

[板书]混合物

师:我们把这样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板书]溶液

师:我们再来看盐水、糖水、醋水,是否分上中下三层?

生:不是

师:以糖水为例,如果从上中下分别取一些,甜度是否相同?

生:是

师:我们称之为均一的

[板书]均一的

师:我们再次考虑,假设试管中的糖水在温度不变化,水分不蒸发的情况下,长期放置,是否有糖析出?

生:不会

师:我们称之为稳定的。

[板书]稳定的

师:哪位同学试着总结一下溶液的概念?

生: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师: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

生:自由回答

师:水、纯酒精都不是溶液,为什么?

生:都是纯净物。

师:那么根据溶液的概念,溶液有哪些特征呢?

生:自由回答

师: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稳定性是指在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的情况下,长期放置不分层。

师:现在同学们想想老师衣服上的糖醋盐如何除掉呢?

生:洗

师:水洗形成什么?

生:溶液

师[追问]:溶液一定是一种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吗?

生: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物质

师:溶液一定是物质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吗?(这个问题先放一放)再次请同学想想老师衣服上的污渍还剩什么没有除掉呢?

生:油污

师:油污怎么除掉呢?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不妨做一下实验,请同学看大屏幕:

实验探究二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想象

豆油放入汽油中

豆油放入洗洁精中

生:实验

师:巡视并指导

师: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看到的实验现象?

生:自由回答

师:豆油溶于汽油形成的是什么?

生:溶液

师:你是如何判断的?

生:均一、稳定

师:那么溶液一定是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吗?

生:也可以是溶于其他物质,例如豆油溶于汽油。

师:还例如碘溶于酒精,称为碘酒。因此水应改成另一种物质。

【板书】另一种物质

师: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举例说明

生: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亚铁浅绿色。

{这样,一步一步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建立了溶液的概念。}

师:我们再来看盛有豆油、水和洗洁精的试管,洗洁精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把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

师:这两支试管中有何不同呢?

生:豆油溶于汽油形成的是溶液,洗洁精中豆油从大油滴变成小油滴,形成的是乳浊液。

[板书]大油滴 小油滴

师:我们把像洗洁精这样,把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形成乳浊液的过程,称为乳化。洗洁精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例如洗发水、洗衣粉、肥皂、沐浴露等在去除油渍时所起的作用都是乳化作用。那老师衣服上的油渍如果用洗洁精洗的话,是如何除去的呢?

[板书]乳化:

生:把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随水流走了。

三总结归纳,心中有数,知识升华

.师:到此,老师衣服上的污渍已经除净了,本节课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也学完了,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生:自由回答

四.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巩固提高

师:我们从生活走向化学,再让我们从化学走向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接下来学生练习。(学生树立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意识)

板书设计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水中

乳 化:大油滴→小油滴

3.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均一稳定

溶解: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是人美版小学第十册十二课内容。

教材共两页,选取了中外各国大量的卡通图片供学生欣赏。除一些卡通漫画作品外,还有部分动漫影视截频,不仅如此,在选材方面还注重了多种卡通表现形式的兼顾:传统绘画卡通、水墨卡通、电脑三维卡通、纸艺卡通等。在教学中有利于解决本课的两个教学重点:1.使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2. 通过欣赏和评述活动,认识和理解卡通动漫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根据教材及教学内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卡通的由来及相关知识。

2、欣赏多种形式的卡通作品,认识卡通的一般表现形式。

3、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方法与过程:

1、学习运用卡通造型手法绘制有特点的卡通造型。(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2、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卡通创作的乐趣。

2、感受卡通形象的正面性格,引导学生支持国产动画片发展。

画具应准备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加以了解有关卡通的各种知识,第二课时则进行卡通作品的临摹与创作,在教学时,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压缩,精简了教学内容,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一节“欣赏创作”课,与教学内容、目标及环节,我主要选择的有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激趣法、分析比较法、讲解法、欣赏感受法、要点指导法等。

学法:欣赏法、理解法、交流表达法、实践运用法、分析比较法、练习法、情感体验法等。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三维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为:

1.直观导入

由黑板上手绘的阿凡提以及米老鼠和喜羊羊形象,使学生明白这种形式的作品被称为“卡通”。同时引出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卡通——动起来的漫画》。

【设计意图:这种方法直观明了,由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2.讲授新课

这一部分主要分两大块进行教学:

(1)认识并了解“卡通”

a.欣赏卡通图片与动画视频。

b.讲解“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的异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经典的卡通形象,引出视频,利用图片与视频的直观对比,使学生突破教学重点,理解“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的异同,达到“认识卡通”的目的。】

c.交流有关卡通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讲述卡通知识,明白卡通的由来及发展,在认识的基础上,达到“了解卡通”的目的。】

(2)欣赏并品评“卡通”

a.欣赏卡通作品,说出作品名称;区分出国产动画片。

【设计意图:欣赏不同国家的部分卡通作品,开阔学生视野,用美丽的图片给学生造成视觉冲击,激起他们对卡通的喜爱,达到“欣赏卡通”的目的;运用回忆的方法要求学生说出国产动漫作品的名称,在学生心中初步形成“国产卡通”的意识,为引导学生热爱国产动画片埋下伏笔。】

b.看教材了解卡通不同的表现形式,再运用所学对卡通作品进行区分。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卡通作品的欣赏、品评,了解卡通动漫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达到“品评卡通”的目的,并解决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

3.绘画创作

(1)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临摹或想象并表现一个卡通场景下一场景的动作、表情变化。

(2)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要点:美国动画的造型较为夸张,注重情节,日本动画的造型较为唯美,很注重铅笔稿的制作。在临摹或创作的时候要注意保持纸面的洁净,画面线条要流畅细腻,涂色应做到色块均匀、色度饱和、过渡自然等。

【设计意图:在学生练习或创作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并对卡通造型手法加以指点,解决本课教学难点。】

4.展示总结

(1)展示并分析学生作品中卡通形象的性格特征。

(2)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作品的展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对其作品的分析、评价,使学生对卡通作品的喜爱上升到品质的高度;利用激励性的结束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由喜爱卡通向热爱国产动画发展。】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图文结合的板书形式,先在黑板上画出阿凡提,旁边配以课题,及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设计意图:图画的运用既表现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很好的服务于课题的导入,且有使板书美观、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板书的文字出课题外,还将课题与本课教学重点相结合,将“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的差异表现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本节“欣赏创作”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与交流中认识、了解卡通,运用卡通造型手法进行练习、创作,最终使学生爱上卡通。教学设计上与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疏漏,敬请各位同仁雅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