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欢迎阅读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

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 学情分析

低年级(一年级)学段共有两个教学班,共56人。

1、学习习惯:本学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有强

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与老师呼应。

2、学习能力: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掌握。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学困生,他们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感受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有一定距离。教师将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帮助他们,使他们与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3、潜能开发:对于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为有特长的学生及学习较突出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

本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引导儿童成为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2、学习内容向儿童的生活回归,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有机结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儿童学习新课程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3、学习方式多样,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的活动方式,注重教师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引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

4、突出了综合性,强调了活动性,课程标准体现了多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判断和选择。

四、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二)、分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

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五、重难点

1、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2、突出“活动性”、“做中学”的特点。

3、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4、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5、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6、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六、改进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二、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美丽的校园》

第二周《老师,你好》

第三周《学校的一天》

第四周《我是小学生》

第五周《我喜欢我们班》

第六周《我们一起做》

第七周《学习真快乐》

第八周《麻烦事我不怕》

第九周《我的爸爸妈妈》

第十周《亲亲热热一家人》

第十一周《让我自己来》

第十二周《新年到了》

第十三周《欢欢喜喜过大年》

第十四周《明年会更好》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32课时,每周上两课时。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爱我家

第二单元第5—8课我的生活好习惯

第三单元第9—12课爱心行动

第四单元第13—16课火热的夏天

二、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我的一家

2

2

我是家中小成员

2

3

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

2

4

过家家

2

5

我掉了一颗牙

2

6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2

7

喝水的学问

2

8

在餐桌上

2

9

关心老人

2

10

他们需要关爱

2

11

小手拉小手

2

12

别把花草弄疼了

2

13

雷雨来了

2

14

夏天的小虫

2

15

怎样才凉快

2

16

过好暑假

2

17

期末复习考试

18

19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共有两个教学班,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教材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四个主题,共12课。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伙伴

1、我的一家人

2、家人的爱

3、我为家人添欢乐

4、我和小伙伴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5、春天来了

6、小苗快快长

7、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8、风儿吹呀吹

第三单元 健康生活每一天

9、我换牙了

10、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11、小心,别伤着

12、夏天,我们注意什么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