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通过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间的简单计算,运用和巩固概念,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3、通过概念的构建和公式推导计算,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物质的量含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买面,如何购买?家里盖房子,建筑高楼大厦,如何买石子、沙子呢?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论斤买米,论袋买面,石子、沙子等用吨计。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学生很自然会说米粒质量太小,不易称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称量。
【教师过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但我们只能从宏观上测量其质量、体积等,无法一个一个地进行称量。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衡量物质的物理量。
环节二:观察计算,学习新知识
1、物质的量
【教师展示】水与水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教师过渡】建立一个桥梁,把多个微粒当作一个整体来计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教师讲解】生活中相对较小的物体常用许多个体的集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示,比如去超市买米,常用“斤”或“千克”来表示米的多少。对于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用“个”描述物质的粒子的数目非常的不方便。因此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来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是大量和堆积。“摩尔”mol描述许多微粒集合的单位,它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师总结】题目中的表示容易产生分歧,需要注意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应该如何问,如何回答呢?
【学生讨论】1mol氢气分子中有2mol氢原子。
环节三:回顾新知识,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回顾表述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⑴金刚石:
⑵ 石墨:
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
(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
(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
(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 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 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
(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
还原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
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
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 课堂练习:
(四) 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五) 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篇3
实验目的
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重点
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形式
单人单组
实验过程
[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
一、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与CO2的反应。
三、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1、NaHCO3的不稳定性。
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
[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
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得超过黄豆粒大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
1、如果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换HCl中的H?
2、一开始我们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显?
[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记住化合价一般规律和常见元素化合价。
2.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
教学重点:
化合价原则。
教具:
小黑板投影机、胶片。
教学方法:
异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写出Nacl Hcl Mgcl2 H2O几个化学式,导入新课。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教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教师巡堂辅导)
⒈x是元素化合价。
⒉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等于x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等于x。
3.化合物中通常氧显x价,氢显x价,金属一般显x价,非金属一般显x价。
4.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x。
5.一种元素是否只有一种化合价?
6.单项化合价为x。
四、师生共学
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2、4课。
2.下列化学式是否正确,错的改正
A.氧化铜CuO2 B.氧化锌Zn2O C.氢氧化钙CaOH
D.氧化钠E.碳酸钠NaCO3
3.重铬酸钠(Na2Cr2O7)是一种强氧化剂,求元素Cr化合价。
4.含碘盐中常含有碘酸钠(NaIO3)求碘元素化合价。
5.下列各组中硫元素化合价相同一组是()。
A.H2S、SO3 B.S、Na2S
C.SO2、Na2SO3 D.SO2、H2SO4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第六节化合价
㈠化合价概念:
㈡口诀:金正非负单质零,氢为正一氧负二。
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价不同价不同。
㈢顺口溜:正一氢钠钾银,二钙镁钡锌
三铝四碳硅,五价氮和磷。
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价硫齐全通常氧是负二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