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池上教学反思(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池上教学反思 篇1

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儿童的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0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古诗意境很美,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会创设情境,引导理解,比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从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东西吗?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池上教学反思 篇2

《池上》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动静结合,简单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偷采莲又天真地不知如何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整体来看,这首古诗难度不大,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欣赏一组荷塘美景,并用自己的画描述一下画中的景色,接着再结合教材上的插图,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上学期学过的《江南》,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大致了解了故事所秒回的.景象。

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明确了朗读的三个层次,运用范读、跟读、自由读、连麦指名读,问答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能读准字音,感受停顿,读出节奏,读出趣味的情感。同时,抓住“偷”“解”“藏踪迹”等关键词,体会小孩的天真可爱,感悟作者的情感。

识字写字环节,对易错的平舌音和翘舌音重点指导,识记字形时,利用构字规律识记以及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组词识记。需要书写得生字共两个“首”和“采”,先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出示动画,书空笔顺,强调书写需注意的细节和难点,随即让学生进行描红并书写。

池上教学反思 篇3

《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然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趣味性。

课已完,但还有一些遗憾。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促使自己进步。

池上教学反思 篇4

《池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21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提倡自主阅读,重视学法指导,体现各方互动,尊重个体感受,恰当运用激励的教学特色。

在拓展练习部分,我安排学生运用前面学到学习古诗的.学法来分组自学《所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一方面为了提高课堂容量,丰富课堂建构,一方面是想让他们多背一些古诗。多背点经典古诗,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古诗文化准备。

通过上古诗,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还应更加简洁,充分体现精讲加练习的原则,尽可能多的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池上教学反思 篇5

一、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读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诗人?有个诗人的姓很特别,跟颜色有关,猜猜是谁?白居易可了不起了,你知道他流传下来多少首诗吗?三千多首,是流传最多的诗人,比李白还要多呢。为什么白居易这么厉害?因为呀,他小时候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非常好学,学习很认真很勤奋。你们能不能像他这么用心读书?好,林老师今天带了奖品过来奖励给像白居易这么好学的小朋友。白居易小时候很好学,长大之后做官也是个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做了好多好事呢。老的时候住在洛阳,他家旁边有个大池塘,有多大呢,有我们学校三个那么大,猜猜看,池塘里种满了什么?

二、出示课件:白莲

漂亮吧?男孩子和女孩子相比,谁更喜欢白莲?男孩子更喜欢小动物吧,看到蜻蜓去捉蜻蜓,看到蚱蜢去捉蚱蜢了,女孩子更喜欢白莲。是呀,这一天,在莲花池里就发生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跟一个小女孩有关,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藏在哪里吗?

对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

三、谁来读读这首诗?有没有哪些字不认识的?

根据学生不懂的字写上拼音,多读几遍,好,现在我们把字念回了,知道为什么这首诗写的.是女孩子的故事,而不是男孩子嘛?讲解“娃”字:

(女)(圭,美玉),造字本义:貌美如玉的女子。

小娃,就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该怎么读呀?读出“小”的可爱;她在干什么呀?“撑”读出那种“用力”的感觉。“谁在干什么?”“艇”就是很小窄窄的小船。——读(吟诵)第一句。

“小女孩撑着小艇干什么呀?”

“天哪,这个小女孩怎么是个小偷呀?白居易怎么会喜欢她,给她写诗呢?”(引导学生理解“偷”是“偷偷,悄悄的,瞒着大人做”)读的时候“偷”要读都轻一点,把那种“偷偷”的滋味表达出来。刚才我们已经看到那美丽的白莲了,这个小女孩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就悄悄地解开家里的小船偷偷地去摘这白莲。我们来看看“摘”在诗中是用哪个词来写的?

讲解:“采”上面是“爪”,用手去摘树上的果子。所以千万不能把中间写成一竖。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句诗句,“偷”读得轻轻的,悄悄的,“白”要念得短促,强调莲花是白色的,不是其他颜色的。“回”要读得长,满心欢喜地回家。

小女孩采到莲花太高兴了,她忘记了她是悄悄地出来的,不让大人知道的,结果——

老师连读最后两句,“不”、“一”读得短促,“萍”“开”拖长。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吗?(“不”的短促,带出关心小女孩的旁观者的一点担忧和叹息;“一”强调了这驶开水道的明显,“开”的拖长有逐渐打开的感觉。)

故事讲完了,一起来把这个故事有滋有味地来读一下,注意刚才老师是怎么样教你们读的哟——

全班吟诵《池上》,发现问题指导纠正。小组读,个别读。能把这首诗装到小脑袋了吗?

四、擦掉一句,试背;擦掉两句,试背。最后全部擦掉背。出示生字“撑”,背所在的一句;出示“藏”,背所在一句……

五、你们知道吗?白居易不止写一首《池上》呢,想不想知道还有一首写的是谁的故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