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

欢迎阅读《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5 说勤奋)

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生字练写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试背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自学第二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找出关键词

③自由练读。

④集体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自学第三自然段(学法同上)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②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④自由练读。

⑤集体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试背课文

1、自由练习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四、作业

1、说一说词意。

滚瓜烂熟 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五、板书:

15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3、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谈,师总结。引出勤奋是通往理想的桥梁,板书课题——说勤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行,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3、课文讲了个什么道理?

三、精读课文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要大胆、独特。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个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二)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四、总结升华

1、再读两位名人的勤奋故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勤奋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勤奋的故事,与大家共同分享。

七、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资治通鉴》 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 青蛙卵剥离手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略知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一般的篇章结构是: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讲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名言导入

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请你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

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各自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1、提出问题;

2、列举事例;

3、点题总结。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准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读巩固预习效果——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2、重点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3、钢笔描红。

4、练习书写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熟读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说理的方法,能找出作者的观点。

3.感悟文中有关词句,体会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实现理想,有所作为。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感知说理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想和你们谈谈理想(板书),你有什么理想呢?

生:……

师:是啊,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生:是勤奋!

师:对!(板书:勤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板书:说。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说”字的。

生:(谈论……说一说……说道理……)

师:对,“说勤奋”就是谈论关于勤奋的道理。那么,关于勤奋,作者有怎样的观点,又是如何去证明的呢?读完课文,你自然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一下预习的收获。

1.读生字

读屏幕上的生字,一生全部读完,一生再读,开火车。

2.读生字,说生词

读一个生字,说出它在课文中的生词,小组读。

3.读生词,读句子。

读屏幕上的生词,找出含有生词的句子,读一读。

(相机与生交流:预习时读了几遍书?……鼓励学生:你真勤奋!难怪你的书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

三.初读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用“——”画出。

2.大屏幕显示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朗读句子。

3.理解“鲜花”、“汗水和心血”

(“鲜花”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成功,“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

读第一句话,这是个什么句子?(设问句)换成肯定的`说法。

过渡: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2、3自然段。

四.精读感悟

1. 同座两人合作学习其中的一个例子,思考:他们成功了吗?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词句,读一读。

大屏幕映示:

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师简介《资治通鉴》)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

同座再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他们勤奋的句子。

司马光:

小时侯……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叫“警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继续、警枕)(相机用“滚瓜烂熟”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出“小时侯”、“长大以后”,这就是——一生勤奋。

再读句子: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童第周:

第一学期末……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改进学习方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总是”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童第周的成功不就告诉我们(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生读。

3.再读课文,小结。

五.课外延伸

1.搜集关于勤奋的名言、俗语、成语、诗词等。

2.为文章再添一个因勤奋而成功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干有所作为,才干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绩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胜利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胜利者所取得的成绩

用"汗水"、"心血"比喻胜利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身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考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