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早教课程具体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教课程具体教案 篇1
早教课程具体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早教课程具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早教课程具体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红绿灯,明白过马路时要拉紧大人的手,明白红灯停、绿灯行。
2.培养交通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1.课件、幼儿用书。
2.红绿灯标记。
教学过程
1、幼儿看书,直接进入活动主题。
(1)教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看看书上都说了些什么
(2)幼儿看书片刻。
(3)教师:这是在什么地方画面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4)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在马路上,小朋友和大人在一起,他们手拉着手,准备过马路。
2、引导幼儿认识马路上的红绿灯,并明白简单的交通规则。
(1)教师:马路上除了交警叔叔,还有谁在指挥行人和车辆的'走和停呢它们有几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2)幼儿根据自我的经验回答。教师小结:是红绿灯在指挥行人和车辆的走和停、大家都明白要红灯停,绿灯行。
3、引导幼儿明白上街时要紧跟大人,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1)教师:街上车辆很多,我们上街时要怎样做才安全呢
(2)幼儿纷纷发表自我的看法。教师小结:我们必须要有大人陪伴上街,过马路时要拉紧大人的手,看清红绿灯以后再过马路。
4、教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书上有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吧。
(2)幼儿看书,教师将这首儿歌念给幼儿听1~2遍。
(3)教师对儿歌进行简单的提问,然后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读,最终请幼儿试着自我念一念。
5、组织幼儿玩"红绿灯"的游戏,学习遵守交通规则。
玩法:幼儿扮演各种车辆,教师手拿红绿灯标记。"车辆"(幼儿)在室内行驶,教师出示红灯时,"车辆"(幼儿)停;出示绿灯时,"车辆"(幼儿)行。
早教课程具体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点、线、面的概念;
2、初步学习辨别红、黄、蓝色彩;
3、初步尝试用肢体绘画。
教学重点:
1、深入浅出地解释点,线和面的概念;
2、引导幼儿联想常见的几何物品,观察实物;
3、引导幼儿完成简单的几何图形。
材料:水粉(三原色),大白纸,点线面图案,报纸,各种小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色彩
1、鼓励幼儿用手指和颜色做朋友。教师先用手指蘸颜料印在纸上,引导幼儿模仿印“点”。并认识红色。
2、我们把所有的红点连在一起(用笔把红点连起来)看一条长长的红线就出来了,它可以无限延长。
3、老师在幼儿印好的“点”上任意添加几笔变成新的图案,启发幼儿兴趣。
(如:毛毛虫、蚂蚁、汽车等图案)
二、不同的点
1、出示报纸。(想想怎样才能把它立起来?)在纸印上颜色 每人一张报纸,引导幼儿用力把它团起来。
2、把团好的纸团蘸上蓝色,印在纸上。看看印出来后是什么样子的`?
3、我们再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试试。
4、老师在幼儿印好的颜色上,随意添加几笔变成新的图案
(眼睛、花、大树等)引发幼儿兴趣。
三、欣赏点、线、面图案
引导幼儿说出所看到的图案。(小人、字母、轮船、飞机等)
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幼儿了解到其实美术很简单用大小不同的点,颜色不同的点都可以完成一幅画。
四、有趣的点画
1、画出树的轮廓,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来把“树叶”填满。鼓励幼儿尝试。
指导语:我们要像大师一样一点点地画
2、欣赏作品马萨尔《弗里德里希的航船》
3、把画中不同的点找出来,画在纸上。数一数一共有几种点。
作品介绍:马萨尔法国画家,喜欢用点来作画。他的妈妈是个刺绣女工。也 许是因为从小看多了绣针跳上跳下的点,他也喜欢上了跳动的点。
早教课程具体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不随意发出声音。
2、根据故事情节变化,探索铃鼓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方法。
3、积极参加打击乐探索活动,感受其快乐。
重难点:
1、重点:学习使用铃鼓,能控制好自己的乐器。
2、难点:根据故事情节变化,用铃鼓进行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
活动准备:
铃鼓每人一个;手摇铃、串铃、木沙铃、沙锤若干;图形总谱;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做走跑游戏进入活动室。体会节奏的变化,为活动奠定基础。
二、展开
1、配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发现三次喝粥的不同速度并运用声音表情表演。
提问:
(1)大狼都是在哪里喝粥的?
(2)在姥姥家是怎样喝粥的?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烫嘴表情。(第一次喝得很快很快)
(3)在自己家是怎样喝粥的?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肚子疼表情。(第二次喝得很慢很慢)
(4)在幼儿园老师告诉大狼是怎样喝粥的?渗透日常饮食习惯,要不快不慢地喝稀饭。
师生共同表演喝粥模仿舒服的表情。(第三次喝得不快不慢)
2、学习使用控制铃鼓。
(1)学习使用铃鼓,指导练习摇、敲的动作。
拿铃鼓的方法:鼓面向上,四指并拢抓鼓边内侧,大拇指放在鼓边外侧。
摇:一手举起,转动铃鼓,发出声音。
敲:鼓面向上,一手握住铃鼓,一手轻敲鼓面。
(2)训练幼儿对乐器的控制。
常规:老师让铃鼓唱歌时,你就让他唱,不让他唱歌时,你就不能让小铃鼓发出声音。
3、根据故事情节变化,探索用铃鼓快速、慢速、中速的演奏方法。
(1)探索学习铃鼓的`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
提问:我们怎样用铃鼓的声音来表演大狼快快喝粥呢?练习快速演奏。
我们怎样用铃鼓的声音来表演大狼慢慢喝粥呢?练习慢速演奏。
我们一起来表演大狼不快不慢喝粥吧!练习不快不慢演奏。
(2)结合完整的故事讲述,幼儿打击铃鼓表演故事。
4、出示其他四种打击乐,师生共同游戏。
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再次到不同地方喝粥,感受快速、慢速、中速的不同演奏,体验玩打击乐的快乐。
三、结束
幼儿玩着打击乐自然走出教室。
早教课程具体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活动准备:
1.请孩子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孩子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请孩子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孩子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孩子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孩子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
组织孩子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附:
儿歌:留住小鸟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