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课教案

欢迎阅读二年级数学课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 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 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生是什么动物?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 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

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 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xx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 画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师:我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 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 师: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xx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生回原位。)

5. 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大三角板、磁铁、一条大红领巾、实物钟、小黑板(五角星、3个孪生角)、剪刀、课件、一张简笔画。

学具:一幅三角板、剪刀、水彩笔、四张卡纸(画角、简笔画)、一组(7个)角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

(课件出示:一个角。)

师:那你们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影子。瞧:国旗上有4个角,而且都是直角。你们还能找出其它地方角的影子吗?

学生边找边介绍。(大部分找出的都是直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许多直角的影子,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动手画,引导学生说出画角的工具。画完后,同桌验证。

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画直角的过程,并且边画边介绍。

二、创设情景,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从实物中,比较抽象出两类角。

师:刚才同学们从我们的教室里找到了许多角的影子。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找找红领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红领巾。

师:谁到上面找一找红领巾的.什么地方有角的影子?

学生上台边比划边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地描述角。)

师:这3个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1:下面的这个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师:那么该怎么判断它是直角还是比直角大呢?

引导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比直角大。

师:真棒,同学们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懂得借助工具来判断。那你们能够再借助这个工具来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角,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大的角。

师:那左右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1:这两个角一样大。

生2: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

师:是的。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那你们会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小的角。

2、锐角、钝角的.概念。

师:像这类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的数学家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锐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锐”字怎么记?

而像这类比直角大的角,我们的数学家也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钝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钝”字怎么记?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刚才画的角写上名字。

3、从实物中来辨别,找锐角、钝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角可爱跟我们捉迷藏,瞧这个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出示钟面,生上台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来完整,准确地描述,如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度是一个锐角。)边比划边描述。

教师再拨出3-4个钟面(有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来辨别。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锐角、直角、钝角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我们再一起从五角星的身上来找出角的影子。

小黑板出示五角星,学生上台边找边比划,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来描述角。(懂得五角星的身上有10个角,5个锐角、5个钝角。)

师:你们真厉害,锐角和钝角藏在一起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地给它们找也来。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表象。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的3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让我们闭眼来想它们的样子,并用手画出来。

师说名称,学生书空。(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张开眼睛,说一说刚刚书空的感觉:角的开口越来越大。

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1、判断。

师:同学们,认识了锐角、钝角之后,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请同学们从组长拿一张自已喜欢的角,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先看谢老师创造的角,然后请跟我是同一类角的同学,带着卡片上台来并一起说出角的名称,同时台下与台上的同学要互相检查看有没有找错朋友的。

师生互动,玩游戏。

师:同学们可真好,为这些角都找到了朋友。可是谢老师这里有3个孪生兄弟,它们找不到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辨别出来吗?

小黑板出示了三个很相似的角。

让学生会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判断。

2、创造角。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有办法,这么快就把3个孪生兄弟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聪明的脑袋来想办法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创造。

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创造角的方法及角的名称。(如:我用两根铅笔创造了一个锐角。)

师:刚才看了同学们创造的角。谢老师也用剪刀创造了一个角,谁来帮我介绍一下。

生:谢老师用剪刀摆出了一个直角。

师:(直角变锐角)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时两条边张开的角度变怎么了?

生:变小了。

师:这时成一个什么角?

生:锐角。

再回到直角,演示由直角变钝角。学生说出变化和角的名称。

学生拿出剪刀,按照老师说的名称来变。

小结:原来3种角是可以转换的。

3、小组合作,从生活中找角并判断。

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再找找3种角的影子,练习第一题。

请4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一幅自己最熟悉的图来找,并用水彩笔描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还能创造出美丽的图案。瞧,出示一张简笔画,你们想用角也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吗?

小组合作创造,展示并介绍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结:角很美。

五、总结并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当它们长得很像时你可以怎样来辨别?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指名回答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解题方案。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方案。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 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二年级数学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班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进行统计,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对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格子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师: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过生日)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4,5,6,7,8,9,10,11,12,1,2,2、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生猜测)

教师贴春,夏,秋,冬

3、学生欣赏四季景-片。

老师准备了绿,红,黄,白四种颜色的纸卡来分别代表这四个季节。绿色代表什么?红色呢?-?白色?

同桌记一记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4、每位同学选代表自己生日的纸卡。小组内相互检查每人是否拿对了。

5、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调查呢?(生汇报)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站排的方法来统计。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

2、合作调查。

3、汇报交流

三、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打开书90页。涂一涂。注意每个小格代表一人。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自由说

四、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要转来一名新同学,你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呢?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应用

小明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组用喜欢的方法调查,分组统计,完成统计图。

六、游戏

同学们经常玩剪刀石头布,今天我们每人玩10次,看自己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平局几次,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学生每人1张白纸,用来记录)

七、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自由说)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