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纵跳的能力。
2、体验劳动的辛苦和秋收的喜悦心情。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纵跳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及秋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自带橘子3~4个。
2、 橘子林(户外活动场地拉两根长绳,将橘子挂在绳子上。)
3、 小篮子4个,圈16个(放在地上做“洼地”),平衡木4条(用来当“小桥”)。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橘子熟了,我们一起去帮叔叔阿姨采橘子好吗?
二、探路
1、教师:去橘子林的路上有小桥,还有坑坑洼洼的泥地,我们要想办法走过去哦。
2、教师带领幼儿走过小桥,跳过洼地。
3、幼儿自由地在平衡木上走,并连续跳过每个圈。
三、游戏:摘橘子
1、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4队,站在离橘子林20米的场地一边,场地中间
分别设有小桥和洼地。
2、每队幼儿按次序穿过小桥和洼地,来到橘子林,向上跳起摘下一个橘子,快跑回来放入自己队的篮子里。按此顺序幼儿依次往返,直到橘子全摘完。
3、请各队数一数,自己这对共摘多少个橘子,大家齐欢呼:橘子丰收了!
四、唱唱跳跳,庆祝丰收
1、请排头幼儿拿着篮子,放到场地中央,幼儿围成圈。
2、幼儿用歌舞等方式庆祝橘子丰收。
五、延伸活动:想一想,画一画
教师: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你喜欢吃的水果有哪些?请画一画。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创设了真实的活动情景,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锻炼了纵跳的能力,真实地感受到秋收的喜悦。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有几个亮点:
1、活动内容选择合理
采橘子是幼儿身边的事情,他们没有陌生感,能激起幼儿的'极大兴趣。
2、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分组活动,自由歌舞,自由绘画等形式都给他们留下宽广的活动空间。
3、体现了“寓教育于活动中”的教学理念
通过此活动,幼儿真实体验到了秋收的愉悦心情。
不足之处:在自由歌舞庆祝丰收那环节,有的孩子趁机捣乱,我一时想不出好的教育方法,使得结束课有些乱。今后在教育机智方面应多探索,提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应变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鼠标是电脑的许多部件组成之一。
2、培养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
3、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在童话世界里认识电脑,并产生想了解电脑的兴趣。
4、让孩子把操作鼠标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游戏,积极投入其中。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脑。
2、游戏:《鼠宝宝找朋友》(游戏卡若干)。
活动过程:
1、 示多媒体电脑,播放多媒体动画和音乐《我爱我家》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的家里都有些谁呀?
2、向幼儿介绍多媒体电脑。
今天老师要带你去认识电脑爷爷一家,看看电脑爷爷一家都有哪些家庭成员。
向幼儿介绍“电脑爷爷”家的成员:显示器妈妈、主机爸爸、鼠宝宝、小键键等。
3、 鼠标。
(1)“鼠宝宝”的左右键就是“鼠宝宝”的`“红耳朵”和“绿耳朵”,今天我们一起来做“鼠宝宝”的小爸爸小妈妈,教“鼠宝宝”走路好吗?
(2)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儿歌,儿歌学会了你的鼠宝宝也就会走路了。
学习儿歌《鼠宝宝》
鼠宝宝,学走路,
跟着手儿动一动。
慢慢推,轻轻走,上下左右都可以。
要说话,按耳朵,
红绿耳朵不一样。
红耳朵,按一下,
找个朋友说说话。
红耳朵,按二下,
敲门进入客人家。
(3)游戏:鼠宝宝
“请‘鼠宝宝’往上(下)走好吗?”
“请‘鼠宝宝’往左(右)走好吗?”
4、户外游戏:《鼠宝宝找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使各种纸发出声音的方法,知道不同的纸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方法也能使纸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习用当乐器给乐曲伴奏。
3、激发探索兴趣,享受用纸演奏带来的乐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白板纸、牛皮纸、皱纹纸、瓦楞纸、报纸、餐巾纸、硬板纸、宣纸等。
2、瑶族舞曲图谱、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先看看你认识哪些纸?
再摸一摸、捏一捏,这些纸分别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这些纸有的光滑、有的`粗糙,厚薄软硬都不一样。
2、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些纸还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呢,请你去试试,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纸唱歌呢?(幼儿操作结束后,把自己操作的纸带回座位)。
幼儿交流:你刚才用什么方法让纸唱歌的?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手拍、用手指弹敲、用嘴吹等等方法都能使纸唱歌。
3、教师:那如果只用同同一种方法让这些纸发出声音来,这声音会一样吗?试试有什么不一样?
4、用同一种方法就能使这些纸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纸真象我们的小乐器了,我们就用这些纸当乐器,为曲子伴奏。
5、听音乐:这是什么曲子?它有几段?每段分别是怎样的?
(出示图谱)你想分别用什么纸来伴奏?为什么?
幼儿看图谱为《瑶族舞曲》伴奏一遍。
6、教师:如果是同一张纸,你怎样让它发出不一样声音呢?(给每个幼儿发一张白板纸)
7、用同一种纸采用不同的方法为曲子伴奏一遍。
8、教师小结:相同的方法不同的纸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而同一种的纸不同的方法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9、教师:用这些纸演奏真有趣,老师还在教室里准备了纸杯、牛皮筋、毛线等材料,我们还可以制作更精美的纸乐器,来为曲子伴奏。(回教室)
小百科:纸,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包装、卫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纸、复写纸、卫生纸、面纸等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主题说明
听觉是幼儿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奇妙的声音”创设了以声音为主题脉络的学习情境,在这个特定的情景中,幼儿感知着、理解着、创造着、发展着。
声音在哪里?你听,我的身体会发出各种声音,好象会唱歌;拿个勺子敲敲,厨房里的炒菜声……在听一听,找一找中,幼儿发觉自己的身体会发出如此奇妙的声音,发现听觉通道会给自己带来那么多的享受;声音不但可以感知,还可以去创造……于是,在有趣的游戏中,我们引领幼儿汲取了隔音的科学知识,生成了积极自觉的社会性行为,或许辨证的意识,也正在悄然潜入他们的心灵。
另外,乐器是我园的一项特色活动,每当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小乐器上叮叮咚咚发出美妙的声音时,孩子们情不自禁会驻足倾听。小乐器的声音让孩子们感到愉悦,感到神奇……这些美妙的`声音唤起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我们设想通过聆听几位艺术家的故事,参观乐器室,认识乐器等活动,让幼儿了解有关乐器,萌发对乐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家中的电话铃声等,感受声音的丰富和奇妙。
2、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分辨来自屋内和屋外的声音;或分辨哪些声音是近处的,哪些声音是远处的。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环境创设
1.幼儿自带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来园
2.在活动室内和窗口挂上幼儿自制的风铃,并引导幼儿聆听发出的声音。
家园共育
1.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时候说话声音可以响些,什么时候说话声音要轻?
请家长准备一些乐器演奏的音乐给幼儿欣赏。
2.请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一些我国的民族乐器,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