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 篇1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师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但是,课后,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自己的教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却发现了许多遗憾之处。

首先,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虽然十分精美,但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如果在教学中,能适时地让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荷花。我想学生对荷花的情感定能更上一层楼。

其次,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不过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况和它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最后,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

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 篇2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3.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三、不足之处

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展示荷花图片,导入新课。然后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应该怎样去读?指导朗读。接着让学生把三种姿态的荷花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香、多、美。想象:荷花还有其他的姿态吗?假如你就是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后创设情境,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让同学把刚才那种奇妙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发挥想象,谈感受)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 篇3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最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课文中,我也真切地认识到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有感情地朗读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类课文我还遵循这一模式。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反思 篇4

本来早上并未打算讲《荷花》的,想着周五了,把第4课的阅读课讲了吧。回办公室途中,看到师傅再讲第3课,遂决定走进去仔细听一节。

本是自己设计了板书的,看了程姐的板书就改用程姐的,因为师傅的板书条理清晰,内容涵盖丰富。真真的好极了。第一节课听完,第三节课乘着热乎劲回班就讲。

“想到春天就想到燕子,看到池塘就会想到什么植物?”生:“荷花”“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想象你就是文中的我,走,去荷花池那游一游。”

找生读第一段后再找生读第二段,“读完这一段,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生:“叶子很多“,”哪看出来的?生:“挨挨挤挤的”“还有圆、大。他说是碧绿的大圆盘。“荷花还很美。黄色的`、花骨朵、小莲蓬。”“同学生说的都对。第二段分别从荷花的样子、姿态描写出荷花的多和美。(板书)“同学们看,泡泡里说冒字用得好。哪好?体会出什么了?”生:“冒说明荷花出现的突然,而且叶子很多,荷花从叶子中长出来。”第二段讲了荷花的静态美,第四段荷花随风起舞了,那是“动态美。”

为什么一池荷花成了一大幅活的画?孩子们的答案更是出奇,“因为荷花很美,而且荷花还具有动态美。非常有生命力,所以说他像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段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生“他把自己当成了荷花。”如果你是荷花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会和谁聊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假设。

最后,作者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为什么我忘记了自己在看荷花?生“因为我陶醉在荷花里了,荷花太美了。”

一节课学生思维很活跃,各种我以为比较难的点,在他们看来都成了小菜一碟了。只是“冒”这个字孩子们体会出了生长的突然,并未感受到荷叶的多,这是花与叶对比而来的。看起来稍复杂一点。课后练笔处理的仓促,下次改进,调节时间。整篇文章先从荷花的样子、姿态。描写出荷花的静态、动态美。然后加入想象与感想。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