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欢迎阅读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中活泼愉悦的情绪,学习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2. 认识休止符,能完整正确地学唱歌曲

3. 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4. 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卡 X X O | X X O | ,与歌词相对应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种瓜》的歌曲,请大家来欣赏这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 教师弹唱第一遍歌曲

T:这首歌里面种的是什么瓜?

2. 再次欣赏第二遍歌曲(放慢一些节奏,可清唱)

T: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3. 第三次欣赏

教师将图谱按照歌词顺序排列,并依次提问:是谁种的瓜?在哪里种的?我是怎么种的?最后结了个什么?抱得动吗?(结合画面,巩固歌词)

借助图谱,幼儿跟念歌词2遍

三、学唱新歌

1. 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尝试着跟唱(要求能连贯地跟唱)

2. 重点示范休止停顿处

出示节奏卡 X X O | X X O |,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词。

T: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将休止符给忽略掉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句,休止符藏到哪儿去了?

教师轻唱“大南瓜呀大南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拍手)

T:休止符藏到哪儿去了呀?

重点练习“抱呀,抱呀”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拍手+拍膝)

3.完整演唱,再分男、女生唱

四、歌曲表演

1. 创编动作

教师弹唱歌曲后

T:小朋友们唱得都很棒,那现在老师请你们动动脑筋,你觉得哪几句歌词我们可以给它配上动作?

根据歌词内容(关键词:浇水,看它,发芽,开花等),幼儿试着创编表演动作。

T:老师看见许多小朋友都想出了适合的动作,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教师请幼儿上来表演,选取较好的动作,根据歌词有节奏地做动作。

教师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幼儿跟随。

2.表演歌曲

教师扮演“瓜”,幼儿扮演“小朋友”进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将幼儿分为两大组,分别扮演“小朋友”和“瓜”进行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活动反思:

整体将课程教案预设内容上下来了,但是之后的表演环节有点混乱。其中在出示休止符的环节有些停顿(顿时忘记接下来的环节是什么了),当我的是种瓜的人,幼儿是瓜时,我们配合地不错,没想到幼儿都会自觉地蹲(趴)下来当小种子。但是接下来互换角色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所有幼儿都跑过来给我(做瓜)的来种,导致幼儿拥挤甚至有了碰撞摔倒的事件发生。没有合理地想到,并良好的改正。

今天有特级教师来班里,所有在教室点评中除了我们的主班老师郑老师外,还有其他三位特级教师的评课。

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开头,很简略显得紧凑。并且在唱歌的时候一直是面带笑容的,精神很饱满。若是表演环节可以紧凑一点,那么整堂课相对于实践的学生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值得小表扬一下。O(∩_∩)O~

小百科:种瓜是指汉语词语,是指栽植瓜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利风吹拂,大地回春,小区的草评、郊外的空地上,傍晚和星期天,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放风筝。风筝以它优美的造型、鲜艳的色泽、在空中盘旋的舞姿,深深吸引了大人和孩子的心。何不设计一个以风筝为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们既能了解有关风筝的更多的知识,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美,又能体验到创作的快乐,发展动手能力。 因此,设计了《美丽的风筝》这一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3、愿意设计制作风筝图案,感受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搜集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风筝,布置"风筝展览"。

2、教师对风筝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基本结构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3、有关风筝的幻灯片6张。

4、纸张、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毛笔等综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参观"风筝展览",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1、欣赏各种不同造型的风筝,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师: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风筝。老师布置了一个"风筝展览",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当老师把遮住风筝的布揭开后,全体幼儿异口同声:"啊!好漂亮!那么多!)评析:风筝是教师收集和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幼儿没有集中看过这么多的风筝,只是熟悉自己带来的。这么多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风筝经过老师的精心布置,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幼儿的兴趣一直子被调动起来了。

师:这些风筝真漂亮!还有什么词语可以用来夸风筝漂亮?

幼1:美丽。

幼2:好看。

幼3:颜色鲜艳。

幼4:各种各样,非常漂亮。

师:你看到有什么风筝?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幼1:我看到有蝴蝶、猎八戒、孙悟空。我喜欢蝴蝶风筝,它的颜色特别鲜艳,有两只美丽的翅膀。

幼2:有老鹰风筝,还有小燕子、五角星、金鱼。我最喜欢老鹰,它的眼睛很大,很精神。

幼3:我看到有大蜈蚣、螃蟹、红灯茏,还有唐僧。我特别喜欢红灯笼风筝,觉得像过节一样。

评析:由于老师的提问紧接幼儿的感叹而来,而且问题具体、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观察的顺序和思维就紧跟老师走了。在问、答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领略到风筝的色彩美和造型美。幼儿发言很踊跃,都想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教师就在请个别幼儿回答后,请幼儿和身边的同伴互相讲一讲,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这一环节,幼儿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风筝,为下的环节做了铺垫。

2、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感受它的对称美。

(师:手拿一个风筝,便于幼儿看清楚。)小朋友们看一看,风筝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全班小朋友。

幼1:风筝有上面的画和后面的架子。画有的是用布做的,有的是用纸做的。

幼2:风筝上还有尾巴,是布和纸做的。

幼3:风筝上还有长长的线。要把它拿在手里,不然风筝就会飞跑了。

师:看一看,这些风筝的尾巴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

师:哪些风筝的尾巴长?哪些风筝的尾巴短?

幼1:大的风筝尾巴长,小的风筝尾巴短。

幼2:长串的风筝尾巴也长。

师:知道风筝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

幼1:好让它在空中飘吧。

幼2:挂在风筝上好看。

幼3:我知道,尾巴是保持平衡的。星期天爸爸带我放风筝时告诉我的。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这个蝴蝶风筝,它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1:上面的图案是一样的。

幼2:大小也是一样的。

师:再来看一看,风筝的骨架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根尾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骨架上的竹棒长短一样,粗细一样,两根尾巴一样长,一样粗。

师:刚才小朋友已经发现所有风筝的面、骨架、尾巴,包括上面拴的线都是对称的。对称才能保持风筝平衡,才能放飞到天上去。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自己发现答案。由于教师多用"看一看"、"我们来看"这些语言提示,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观察、讨论的内容上来,所以幼儿观察仔细,讨论热烈。在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结构时,教师把风筝拿在手中,还走到幼儿中间,便于幼儿看清楚风筝的正、反面都有什么。幼儿看得清,有得说。幼儿发言句子连贯、通顺,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幼儿之间的讨论、个别幼儿的发言,都为全体幼儿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在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结构时,特别强调了尾巴的长短与风筝大小的关系的尾巴的作用,既因为尾巴容易被忽略,又为幼儿在延伸活动中制作风筝做了知识上的准备。在引导幼儿感受风筝对称美的时候,教师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蝴蝶风筝,以利于细以逸待劳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发现"对称",再请幼儿观察其他风筝,知道"对称"是所有风筝的共同特点。整个环节中,气氛热烈而有序,人人都很投入,达到了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积极开动脑筋,能想出桌子多种创造性的玩法。

2.通过积极参与活动,发展钻、爬、跳跃的能力。

3.克服畏难情绪,愿意向自己发出挑战。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教学准备

十二张桌子、垫子、四把椅子。

教学过程

一、探索桌子的多种玩法

1.幼儿主动探索桌子的玩法。

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关注一些值得学习的动作,排除那些危险或过于简单的动作,并请大家学习有价值的动作。

2.教师提供预设的动作(参照第二环节的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孩子来学习模仿,为后面的集体游戏做铺垫。

二、桌子游戏

幼儿分成四个组,每组前摆放三张桌子。

规则:前面一个孩子完成任务后与后一个孩子击掌,后一个孩子继续进行比赛,依次进行,先完成的为胜利。

1.翻。玩法:桌子依次横着摆放,每两张桌子之间留有间距,幼儿从桌子上翻过。

2.爬。玩法:桌子依次竖着摆放,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现来调整每两张桌子之间的距离,幼儿从桌子上面爬过。

3.钻。玩法1:桌子依次横着摆放,幼儿从下面钻过。玩法2:桌子依次竖着摆放,幼儿从下面钻过。

4.跳跃。玩法:椅子摆放在桌子前,幼儿双腿跳上椅子,再双腿跳上桌子,最后从桌子上直接跳到垫子上。(可根据幼儿表现,继续增加高度。)

三、放松活动。

教师与幼儿一起在音乐《我爱洗澡》中放松身体各个部位,特别是放松腿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一、目标

1.区分动物的习性,认识词:小心、危险。

2.有初步识字兴趣。

二、准备

各种不同习性的动物图和字、提示性的词句

三、过程

(一)区分习性,认汉字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在哪里?一些动物为什么要用栏杆隔开?边上写着什么?

2.读词:小心、危险。

3.为什么要有“小心”、“危险”的标志?

4.讲一讲哪些动物是凶猛的,会伤害小朋友和小动物的。

5.如果你们发现有危险的动物,可是别人还没有发现,你们会怎么办?(出示相应的汉字卡片“小心”、“危险”)

6.平时你们看见写有“危险”或者“小心”的地方应该怎么样?

7.哪些动物是温顺的?小朋友见到温顺的动物会怎样呢?

(二)游戏:“去森林”

1.交代规则:

(1)出示提示牌,读一读(老虎来了“危险”――快快跑,看见狮子“小心”――不讲话,看见老狼“小心”――蹲下来,小鸡来了“安全”――做游戏,看见小鸭“安全”――轻轻走)

(2)教师出示提示牌,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带小朋友去户外花园环境中进行游戏。(要求小朋友边看指示牌边做动作)

(三)延伸活动――“写汉字”有许多凶猛的动物,也有温顺的动物,可指示牌不够怎么办?

(幼儿书写提示牌)

四、提示与建议

1.在户外游戏更有趣且空间大。

2.活动中,要注意调动幼儿的情感,使幼儿更投入地活动。

3.指示牌中的短句可根据孩子的识字量经常更换,增强孩子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