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
2.生字卡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第三声,不要读成rǔn 、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1.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2.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三课时
一、练习写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
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能组不一样的词语吗?
2.开火车说词。
3.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
4.重点指导,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5.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二、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三、写同步练习
四、课后作业
1.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重点
1.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
学习课文
一、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唤来春天的,。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
(3)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
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
3.指导书写
“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
“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
本课小结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学习新课
一、解决细节问题
1.自读课文
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需要指导的有:
(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
(3)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言积累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本课小结
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中的重点句段。
2、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体会故事说明的道理。
3、体会这篇童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的突出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师:上次已经去巨人的花园游览过了,景色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漂亮、欢乐)
二、新课导入师:等巨人回来后,这美丽的乐园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布置学生自读(3---10段),找找巨人斥责小孩的三句话。请你们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神态和动作又是怎样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巨人叱责孩子的三句话)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以巨人的三次行为为中心,辐射全文,展开教学)
三、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一)指名学生演读巨人叱责孩子的第一句话,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神态及动作。
师:孩子们被吓坏了,四处逃散,巨人却在花园周围──(生答:砌起围墙)师:竖起一块──
(生答:“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师:与此同时墙内墙外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小组朗读第六自然段。
(二)说一说墙内墙外的不同(课件出示)师:谁能告诉巨人“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巨人的任性和冷酷)四、学习第七自然段师:是啊!可自私的巨人却仍然不明白春天迟迟不肯光顾他的花园的原因。他等啊,盼啊,好不容易盼来了春天,却又看到令他厌恶的.孩子们,于是他又大发雷霆。
(课件出示巨人叱责孩子的第二句话)
(三)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神态及动作,学生表演读,师:巨人的脾气更大了,因为他好不容易才盼来了春天。巨人盼来的春天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一读。
师:这洋溢着春意的花园却在孩子们纷纷逃窜后,再次被冰雪覆盖。请同学们读一读并想一想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四、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师: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这时他突然发现了──(生答:小男孩)师:他再次大声叱责──(课件出示巨人叱责孩子的第三句话)师:请同学再读一读这句话。
师:面对愤怒至极的巨人,小男孩没有逃跑,他勇敢地留了下来,并用自己不寻常的举动使巨人发生了变化。
(生速读第八至十自然段)师:请同学们思考,小男孩的举动使巨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直线标出小男孩的举动,用曲线标出巨人的变化。
(生边读边勾画,师巡视指导;生读完后汇报)
(一)小男孩第一次不寻常的举动师:他用会说话的眼睛凝视巨人,仿佛在说什么?
(生自由回答)师:巨人的心里感到──(生答:火辣辣的)师:你们在什么时候有过这种火辣辣的感受?巨人感觉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二)小男孩第二次不寻常的举动师:这时,巨人终于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心情如何?请同学们找到后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师:巨人为什么这样说?你们明白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唤回春天的是)师:唤回春天的又是什么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生汇报,师指导朗读巨人说的话)
(三)小男孩第三次不寻常的举动师:巨人为什么第一次感到温暖和愉快?
(师指导朗读第十自然段,想象这感人的画面)
五、以读代讲最后一个自然段师:此时,巨人和孩子们都感到无比的幸福,我们也为故事的结局感到高兴。让我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齐读故事的结局。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交流发言)(板书: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
六、布置作业把课文里最优美的句子和词语摘抄在作业本里。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巨人的花园相关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童话,激发兴趣
1、师:童话的世界神奇美丽,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读过很多童话故事。想一想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
师:这些童话都有什么特点?
(拟人化、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充满想象)
2、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全新的童话故事,看看这个童话又讲了一个怎样的神奇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投影生字词,多种方式朗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
添、覆、凝、辣字的书写。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洋溢:
训斥:
逃窜:
斥责:
凝视:
冷酷:
脸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童话中有什么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巨人、小孩子)
2、抓住人物和课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概括出故事的内容。
(巨人、小孩、花园、赶走孩子、花园变化、小男孩的凝视、在花园愉快地玩耍)
巨人的花园曾经鸟语花香,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但巨人把孩子赶出花园后,花园发生了变化。最后,巨人在小男孩的凝视下终于明白了,他拆除了围墙,和小孩子们在花园愉快地玩耍。
3、读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对故事的感受、疑问)
四、精读课文、感受花园的变化。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巨人的花园原本是怎样的?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句子1: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花园曾经鸟语花香)
句子2: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的欢乐的笑声。
(花园里曾经充满欢声笑语)
句子3: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花园变化1: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句子4: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乐地游戏。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春意。
(花园变化2:草翠花开、充满春意)
句子5: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花园变化3: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了无生意)
句子6: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花园变化4:乐园)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巨人
曾经变化
鸟语花香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花园欢声笑语草翠花开充满春意
了无生意成为乐园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展示巨人花园的图片,回顾花园的变化。
二、精读课文,感受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巨人的花园为什会发生变化?
(巨人赶走孩子、砌起围墙,竖起告示牌)
2、找出巨人赶走孩子时说的话,思考,他说话时动作是怎样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句子1: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动作:生气:叉着腰,双目怒视着孩子们)
(内心:这个花园是我,这些小孩子却随便进来玩,真讨厌。)
句子2: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动作:发脾气:更加不耐烦,样子更加凶)
(内心:我等了这么久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我的花园捣乱。)
句子3:“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动作:双眼睁大,盯着小孩,双手气的发抖)
(内心:已经再次警告你们不准进来,还敢来,快点滚出去!)
3、自由读这三句话,体会巨人当时的感情。思考:这三句话有什么异同?
相同:滚出去、感叹号说明巨人当时非常愤怒。
不同点:句子1是玩耍,句子2是胡闹,句子3直接说“喂”,一句的语气比另一句更加强烈,说明巨人当时是越来越愤怒。
4、再次朗读三句话,说说你觉得巨人是怎样一个人?
(冷漠、自私、任性)
5、巨人的冷漠、自私、任性让花园再次变得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了无生意。是谁的出现让巨人发生变化,让花园最终变成小孩和巨人的乐园?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时,心里想对巨人说什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小男孩:伯伯,这座花园这么漂亮,你却孤单地欣赏着它,即使它再美,久而久之,你不觉得孤独吗?打开花园吧,让我们一起陪你欣赏花园的春天。)
(巨人:对呀,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我应该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花园的春天。)
6、小男孩又对巨人做了什么?巨人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感到温暖、愉快并立刻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三、结合生活实际,领悟童话的道理
1、小男孩的凝视和亲吻,让巨人明白了什么?所以巨人才会温暖、愉快并拆除了围墙。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
2、快乐是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加快乐就会更加快乐,那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别人分享的小故事呢?
四、感受童话的魅力,体会这篇童话故事的特点。
1、再次朗读全文,想一想,这篇童话哪些地方最吸引你,让你最感兴趣?
结合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这篇童话的特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充满幻想,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玩
赶走孩子
巨人胡闹
砌围墙、竖告示牌
拆围墙,和孩子玩耍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文中的生字及相应的生词。
2.领悟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领略童话语言的精美生动,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感悟自私自利最终自食孤独郁闷的恶果,而宽宏大度终将利人利己、悦人悦己这一人生的哲理。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王尔德的资料,了解其童话内容及特点。
2.师生准备一些表演道具。
一、激趣导入,宏观导读
例如以简述故事起因开头:“有一个高大威猛的巨人,他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他原来十分自豪,他外出游玩,一去就七年,但他一回来,却发生了让他自己也想不到的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难懂句子,讲讲故事梗概。
三、细读课文,理清思路,感悟课文思想内容
教师可以随机给予以下问题,辅助学生学习文本,例如:“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你认为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中描述了花园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前后经过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从中你体会到什么?”通过以上问题的思考及学生的充分阅读,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课文的思路、人物关系及课文的主题思想都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的灵敏反应及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精读课文,品评欣赏
师生共同对文本中精彩的句子、段落加以欣赏品味,采用丰富多彩的读法,将花园中的动人景象读出来,将巨人的心理变化读出来,并在读后的评析中,结合解决课后的思考题。
五、课后的拓展训练
1.可以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拓展同学们对文本及其寓意的理解。表演时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开发,语言、动作、神态的设计可以缘于课本又有自己的独特理解。
2.根据文中描述及自己想象,选择文中内容画一画。
本文的教学应以“多读精讲,引导体会,师生互动”为总的教学理念。
(谭子文)王尔德(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诗人。
王尔德毕业于牛津大学。他从小就受到浓郁的文学熏陶。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再加上本身才华出众,很快就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王尔德富有一种诗人气质,大学时曾得到圣三一诗歌大奖,但后来他并没有走上写诗的道路,而是选择了写小说评论和剧本。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
王尔德在巴黎与伦敦遇到一些当时的印象主义画家、作家、评论家,他从各种观点中汲取养料。他从一个传统美学的拥护者转化为唯美主义的创导者。他唯美的演讲,在美国受到热情洋溢的欢迎,伦敦挑剔的公众也对他敞开双臂,三十还不到,已极负盛名,成为唯美主义的先驱。
1884年,王尔德结了婚,生活富裕,心宽体胖。1885~1886年,王尔德的两个儿子先后出生,当了父亲的王尔德在和儿子们耳鬓厮磨之中获得许多灵感。他与儿子们在乡间度过的这段时间是他创作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他为孩子们写下了优美动人的童话。他的儿子后来回忆说:“(父亲)有时会趴在育婴室的地上,轮番装成狮子、狼、马,平时的斯文形象一扫而空……玩累了时,他会让我们静静听他讲童话故事,讲冒险传说,他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王尔德的这种童心正是他童话的源泉。
王尔德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童话,讲述性的特点很强。看他的童话,犹如听着朗朗上口的叙述,韵律无穷。几乎所有和王尔德熟识的人在回忆他时,都会提到王尔德无与伦比的口才。看他的童话,每每让人觉得,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而我们被他的谈吐折服了、迷惑了,像所有听过他讲话的人一样。
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
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问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这部书并未像王尔德的第一本童话那样立即受到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
这两部作品带有明显的安徒生作品的痕迹。作品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思想。不过,它们所表现的快乐的幽默感和结构美使它们载入了英国儿童文学的史册。
王尔德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是《快乐王子》和《自私的巨人》。快乐王子的雕像耸立在城市上空,他看到城市的丑恶和穷苦,他的心虽然是铅的,也忍不住哭了。在小燕子的帮助下,王子把身上所有的宝石施舍给穷苦的人们,然而,他和小燕子却落得个抛尸垃圾堆的悲惨命运。《快乐王子故事集》至今依然是英国最著名的童话作品之一,多次再版。《自私的巨人》在王尔德童话中,是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最优美、最富诗意的一篇。
机智、风趣和戏剧性,孪生般贯穿于他所有的童话中,也是他的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王尔德善于用华丽的笔法和生动的比喻造成机智风趣的描写风格,而他每一篇童话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心的破裂与死亡,以及其中的对抗和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的效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像《快乐王子》中的王子和燕子,《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无愧为这位“为艺术而艺术”之始祖的佳作。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英国铸造了一尊王尔德的头像,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又个性不羁的大文豪。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3、体会这篇童话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的突出特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童话大王王尔德的一篇童话。同时也积累了这些词语,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阳光明媚狂风大作
草翠花开雪花飞舞
绽出绿芽瑟瑟发抖
鲜花盛开鲜花凋谢
绿树成阴树叶飘落
鲜果飘香冰雪覆盖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排列特别有规律,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花园的景象吗?(板书:花园--荒凉、美丽)
2.那么,是谁让花园里美好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寒冬的?(板书:巨人)
二、品读课文
(一)走进巨人的言行,体悟巨人的自私
看来巨人的态度决定了花园的变化,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巨人。用心读读3-8段,用“——”划出描写巨人语言、行为的句子,并思考巨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出示:①“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②“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③“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1.现在,同学们都找到了巨人的话,我们来仔细读读这三句话,应该怎样来读呢?(生:很生气地读)巨人他这样的高大,他的嗓门儿一定很怎么样?(很大;凶;粗。)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听到过这样的话吗?(指名说)请你们想象着巨人的动作和表情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指名读)
2.一连三个“滚出去”,说明巨人非常的—(生气)巨人为什么那么生气,一定要把孩子们赶走呢?谁来说说。(生:因为巨人觉得自己的花园很漂亮,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巨人觉得这些孩子们很讨厌,要把他们赶走;他觉得这个花园是自己的,不能让别人分享。)
3.孩子们,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呢?(板书:任性冷酷)
4.过渡:可是,后来巨人变了,你看,他正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玩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两段。(齐读最后两段)从最后两段,我们知道巨人有哪些变化呢?(指名说:感受到温暖和愉快、拆掉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是谁让巨人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小男孩)
(二)走进男孩的“眼睛”,表达“眼睛”里的话。
那么,让我们走近这个小男孩。用心读读课文8-10段,说说你感受到这是个怎样的孩子?
1.(神奇)童话里的人物都非常神奇,这个小男孩的神奇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你觉得面对巨人的大声斥责小男孩的眼睛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讨论。指名说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巨人,你这样是不对的;要是没有我们就没有春天;这里没有我们,花园里就会是一直是白雪一片。)
师:小男孩的眼睛多会说话啊。巨人看着这样的'眼神,他的心里头——(生:他的心里头感到火辣辣的。)什么是火辣辣的?(生:心里很不舒服。惭愧。)巨人的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也说明巨人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2.小男孩除了用眼睛凝视着巨人,他还用了什么方式提醒巨人?(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于是巨人明白了什么?(生:巨人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出示巨人说的话:“噢!是这么回事啊!”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生齐读)
3.任性冷酷是贬义词,巨人这样评论自己表明巨人已经怎么样?(生:知道自己错了。)
(小结:巨人非常的自责,已经彻底地醒悟了。他明白换来寒冬的是他的任性、冷酷。要想迎来春天必须要做怎么做?要学会善良、宽容)板书:善良、宽容
三、深入文中,明白道理
1.是呀,自私冷酷的巨人变得不再自私无情,他学会了给予、奉献,他变得善良、宽容。围墙被拆掉了,他拆掉的不仅仅是围墙,还消除了自己的自私、冷酷。从这篇童话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生:当我看到巨人跟小孩一起玩耍时,我懂得了快乐应当跟大家一起分享;当我看到巨人快乐的跟孩子一起时,我懂得了人不太自私;要尊重孩子;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快乐要分享才是真正快乐。)板书:快乐要分享!
2.谁来说说在生活中你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四、回顾写法,了解表达特点
巨人明白他的任性、冷酷的赶走了孩子,孩子们离开花园,花园就变得荒凉;他变得善良、宽容,把花园给了孩子,孩子又回到了花园,花园又变得美丽。
1.你们觉得作者在写作时用到了什么样的方法?(对比)
小结:这种对比有花园不同景色的对比,有巨人不同行为的对比,还有巨人不同感受的对比。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将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与此同时让我们也感到了童话的奇妙。
五、作业超市,任选一项作业完成。
1、ppt出示故事结局:
此时,我们为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中快乐玩耍而高兴着,然而,许多年过去了,如今巨人变得又老又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和孩子们一道做游戏了,只好坐在一张大安乐椅上看着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欣赏着花园里的满园春色。他常说:“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可是最美丽的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师:这就是童话大师王尔德创作的《自私的花园》的结局。他还写过一些童话,比如:《夜莺与玫瑰》等。这些童话一并背收录进了20xx年出版的《巨人的花园》这本书中,课后请同学们找来自己读一读,感受童话的奇妙。)
2.积累文中的词句,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几个人合作,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4.将你在生活中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写在日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