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最新四世同堂的读后感900字(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四世同堂的读后感900字 篇1
老舍先生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既是北平城中的百态人生,亦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段厚重的历史。正如老舍先生在开篇所写“他们生,他们死,他们兴旺,他们衰落”在这跌宕起伏的一路上,有多少人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又有多少人不失理想奋勇向前。在书中,老舍先生用一个个形象的词汇生动的描述着每一位主人公,这些词汇不仅能描绘出不同人物颇具特点的相貌,更能准确的勾勒出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面带笑纹,老成持重的祁老人;
圆脸重眉,一团和气的祁天佑;
深居简出,谦恭和气的钱默吟;
尽职尽责,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当然也有虚荣的冠晓荷和太太大赤包。如果说祁老人和他的大家族是一棵茂盛的大树,那么小羊圈胡同便是一片林,大大小小的花草树木间,有相互依存,也有独自挺拔,更少不了旁逸斜出的杂枝残叶。老舍先生用他略带调侃的京腔京韵,写活了抗战时期北平市井小民的百态人生。
小羊圈胡同,似乎与外界相隔离,它有着自己和谐温馨的小环境,邻里和睦,相互帮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但当日军攻城,北平沦陷,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全都被打破。每个人都带着些震惊,惶恐与不安,但也有一些为此兴奋并蠢蠢欲动的人。不用说小羊圈胡同,单是从祁老人的家中,就会因年龄阅历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分歧,有人逃避,有人亲日,有人抗争单从这一个家庭,一条胡同的对待战争的理解与行动,便能映射出整个北平,乃至全中国人在日军铁蹄下,亡国奴的生活。
老舍先生用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写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用他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展示着那段历史中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日军暴行和叛国求荣者的谴责与批判,可以看到他对敢于奋勇抗争的志士们的敬佩与赞许,也可以看到他对被迫成为亡国奴的平常百姓的同情。老舍先生在文章结尾写下“起风了”三个字,必是希望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明白,无论狂风暴雨,总会有阳光冲破云层,重照大地的一天,清风仍会拂过,生活仍在继续。
最新四世同堂的读后感900字 篇2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妻子韵梅正是大部分普通百姓对待国家受到侵略表现的缩影。韵梅作为北平城里一个最普通的主妇,她不像祁瑞丰的太太“胖菊子”一样沉溺于社交聚会,终日在北海,电影院游玩,也不像冠晓荷的太太大赤包一样终日为谋得官职而社交奔波。终日与韵梅相伴的是柴米油盐以及家庭琐事,她不仅要照顾一整个四世同堂家庭的衣食起居,还要安抚祁老人以及婆婆的不安情绪。韵梅自小便被北平的传统家庭观念所耳濡目染,在战争初期,她并不了解所谓家国观念,她只关心自己能否买到让家人满意的菜,而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深入,北平的粮食紧缺,让普通人被迫只能靠根本不能下肚的共和面果腹。为了一家人的口粮,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韵梅不顾混乱与危险,一个人出门去购买劣质的共和粮,而她的小女儿妞妞甚至因为拒绝吃共和面而去世。种种打击不断刺激着韵梅,作为一个普通女性,她无法正面与敌人抗争,她寄希望于出走的老三瑞全身上,从没有出过北平的韵梅在折磨困苦中把自己锻炼得更坚强,更勇敢,更负责。她的心由只关注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开拓到关注国家何时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韵梅的觉醒也正是大部分中国普通百姓经历战争时的心路历程,这种觉醒并不是在战争初期自发形成的,而是因为安稳的生活被破坏而“后知后觉”。不仅只有韵梅如此,失去丈夫的钱默吟先生的儿媳妇也在等待公公出现的过程中逐渐觉醒。她们代表着最平凡的百姓,思想上受旧社会传统封建的桎梏,灾难来临前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受到侵害。中国二十世纪初期的小农经济决定了当时的中国百姓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家国观念弱,国家意识淡薄,因此这部分中国人民在战争初期“站起来”是十分困难的,相对狭隘的思想阻碍他们在面对灾难时作出反抗,他们只能在被迫接受残忍现实的同时顽强生存。但是这类人并不能完全拯救置身水火中的中国,他们就像穆旦《赞美》中所描述的“我要以带血的手与你们一一拥抱”,只代表着共赴国难的意识已经形成,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未知的。
与韵梅这类人不同的是,还存在另外一部分人具有先进的眼光以及强烈的斗争反抗意识。以祁瑞全、钱默吟为首的一群人正拥有着敢于反抗现实的勇气。钱默吟在被冠晓荷陷害入狱后坚持咬紧牙关拒绝承认日本人强加于他身上的罪行,在出狱后面对儿子的死讯他选择独自忍受痛苦,在伤口痊愈后钱默吟先生选择将儿媳妇托付给金三爷,而自己却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致力于启蒙有思想的新青年。高第、冠家姨太太尤桐芳就是受钱先生的启蒙而反对冠晓荷与大赤包等人的卖国求荣行为,而祁瑞全也正是受到未入狱的钱默吟先生的鼓舞而走出北平积极运动。祁瑞全代表着当时中国接受新式教育的新青年,他们热情且富有激情,关注国计民生,视天下兴亡为己任,具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这群年轻学生具有极高的热情去斗争,但他们初期却并不被大众所理解支持,因此他们的活动进展缓慢,反抗效果不明显。
即便如此,他们的爱国热情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身边的有志青年们。在战乱的年代,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无法实现报国志向的人并不是少数,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女或手足以获得慰藉。
小羊圈胡同里的生死浮沉就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缩影,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回首过去,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更应该看见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最新四世同堂的读后感900字 篇3
读完《四世同堂》,有一种释放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为什么中国人那么逆来顺受呢?为什么中国当时仅在短短半年内就沦陷了大半个?答案还是在这个封建社会制度上。三皇五帝,加上旧社会的黑暗腐败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老百姓。
他们胆小的只求自己平安,对国事漠不关心,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愚昧无知,但是我们能去怪他们吗?为什么鲁迅先生那么喜爱青年?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喜爱接受新事物,求进步,反传统,想改造社会,有自己的是非观,不会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比如老三瑞全。日侵略者占领了北平,征服了大半个中国,却永远征服不了中国心。他们找来了一群汉奸走狗,去散播什么“中日亲善”的鬼话,更加深了老百姓对侵略者的厌恶。我想在这里说,中国不会亡,只要有一个有胆魄、有知识、又爱国的人,中国就永远不会亡,不会被征服!北平就是个例子。虽然它被占领了,但是还有像钱先生、祈瑞宣和瑞全这样的爱国者在,他们是属于中国的,只要他们在,中国的脊梁就不会弯!
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了,就有千千万万个人站起来了;只要千千万万个人站起来了,中国就站起来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疯狂地杀了许多人,还企图美化他们的战争,消灭他们的罪证,殊不知,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活生生的证据。他们杀不尽所有的中国人,只会引来更多的仇恨!看看汉奸的下场吧,大赤包在狱监狱里得精神病而死,冠晓荷被活埋,瑞丰被特工打死,蓝东阳被核弹炸死。这就是出卖中国的下场!
最后抗战胜利了,中国人民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推翻了旧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充满了理想与实干的中国!如果说旧中国是一个垂死的老人,已日薄西山,那新中国就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如日中天。中国,从有记载开始,历经过十余个朝代,几千次饥荒,大大小小几万次战争,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看看过去,为什么中国会落魄到如此地步,因为守旧的制度,千年不变的、一潭死水的“思想”。人家在那里大闹工业大革命的时候,中国在干什么?人家推翻了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时候,中国又在干什么?永远在沉睡!所幸,现在终于醒了,为时还不晚!
如今的中国已逐步奔向小康,前途一片光明!中国的未来,将更好!
最新四世同堂的读后感900字 篇4
这个假期,我读了《四世同堂》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抗战时期的北平,刻画出三种经典的人物形象。一种是舍身为国,从北平逃出去参加抗战的人物形象,一种是小人之心,留在北平为了钱财去给日本人献殷勤,做事的人物形象。一种是躲在家里忍气吞声地为了保全自己的一条性命的人物形象。然而,作者老舍就是用这三种人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面貌。
在这么多人物当中我最喜欢的人是小三儿祁瑞全,最佩服的人是钱老先生。
在当北平有危难时,小三放的下哥哥,放得下母亲,放得下招弟,逃出北平去抗日。这说明小三把国家放在心中第一位,看得比家人,爱情都重要得多。在他回到北平时,特地来找了哥哥,但是,几年不见,并没有与日益思念的哥哥念旧情,而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让哥哥来帮助他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开始不谋而合的两个人现在大相径庭,招弟成了日本人的特务。面对曾经的爱人,也就是现在的特务,小三没有动用丝毫的感情,一心只想着为国除害。他面对着招弟的勾引,毫不动摇,反而将计就计把招弟引入了山洞深处,用自己的双手掐死了她。可以看出,小三大公无私,意志坚定的高尚品德。
钱伯伯虽然和小三的遭遇大相径庭,但是,两个人有着同样的梦想。钱伯伯曾不幸被人害,关进了监狱里。但他在狱里不论受到怎样的痛打,酷刑,就是不肯向日本人弯腰。在钱伯伯出狱以后,对抗日本人的心变得日益坚定。等他养好伤便在城里鼓舞大家抗日。钱老先生虽然知道日本人的残忍和他这样做的后果,但是,他不怕被抓,不怕受刑,在北平城里风餐露宿。虽然过的很辛苦,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天天早出晚归的在城里冒着生命危险给大家做着思想工作,默默地鼓舞着北平人。他以身作则,在日本人看戏时趁乱向台下扔了一个手榴弹。他敢作敢当,有勇气面对一切苦难。他一直在遵守一个自己的原则:不论如何,哪怕粉身碎骨,也决不为日本人或汉奸做事。
卖国求荣的汉奸,让我咬牙切齿。保家卫国的英雄,让我热血沸腾。这些爱国英雄身上散发出的光芒遮挡了黑暗,照耀着新中国。中国有着这种闪耀的保护圈,岂容他国侵略,抢走国土。
最新四世同堂的读后感900字 篇5
有一天,我无意间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我从未读过的书——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那本书好像有着一股神秘的力量,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便把它抽了出来,开始细细品读……
《四世同堂》这本书,围绕着一个小胡同里的几户平凡的人家展开故事。时而令人叹气,时而令人愤慨,时而令人兴奋,时而又令人自豪。在书中,我看到了在北平沦陷时,钱家、祁家、冠家等不同阶级的老百姓为生存做出的选择。冠家为了讨好日本人,做出禽兽不如的事。而祁家、钱家对日本人十分痛恨。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钱老人最后成了地下工作的联络员;祁家大少爷祁瑞宣是知识分子,他甚至忠孝不能两全,他选择在家中尽孝,成了地下报刊的编辑,同时,他告诉街坊邻居们中国没有亡国,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颗小星星,不很亮,但却能给身边人们带来希望。而老三祁瑞全选择了尽忠,离开北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这本书中并无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平淡朴实的语言,却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花草树木都写出了神韵,常常会引起读者深思,给予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在遇到困难时,就应当勇敢的站起来;遇到外敌时,就应当奋起反抗,如果顺从,就是自掘坟墓,《四世同堂》里冠晓荷的遭遇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奸,不顾别人,一心只想占便宜,害了不知多少无辜之人。为了升官发财,他一遇见日本侵略者就点头哈腰,连自家的房子被侵略者占有时,还不忘向他们鞠躬行礼。,最后也得到了恶有恶报的下场,大快人心。
读完整本书,我得出一个道理:一个民族,没有应有的血性,任人宰割,这个名族注定不会长远。
